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传统非调质钢49MnVS3,38MnVS6,C70S6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新开发的哥林柱用SG420X系列非调质钢完全取代调质40Cr,42CrMo钢的优势,结果表明SG420X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均匀的硬度分布,更良好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2.
摘自日刊《特殊钢》,1988,№3,14~15 神户制钢所最近研制成了抗张强度为800MPa级的热锻用非调质钢,其韧性比原先的非调质钢高得多,和调质碳钢相当。下表列出了新研制的高韧性非调质钢和原来的非调质钢以及调质碳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常开地 《首钢科技》2003,(3):32-35,38
概述了非调质钢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探讨了非调质钢的分类、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提高非调质钢强韧性的途径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调质钢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我国非调质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内容包括显微组织参数、化学成分和热加工参数等对性能的影响及非调质钢的断裂行为、疲劳性能和可切削性。文中比较了非调质钢与调质钢在上述性能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唐代明 《钢铁钒钛》1996,17(1):53-58
全面地描述了非调质钢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非调质钢发展过程中化学成分、加工工艺、显微组织、强化机制、性能、应用范围、品种规格等方面特征的变化。在49MnVS3钢的基础上降碳、提锰、增硅,采用复合微合金技术的非调质钢、冷作强化非调质钢、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生产应用量最大,为了进一步改善非调质钢的韧性,应用了温锻工艺、氧化物冶金技术、锻热淬火技术。  相似文献   

6.
SG45钢是在45号钢基础上开发的1种新型的非调质钢,通过对成品棒材进行取样,分析了SG45的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研究了不同状态下酸浸后的金相样品,研究了钢材组织及夹杂物的分布情况,并对试样进行了拉伸、冲击试验以分析其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比较了不同状态下SG45钢和45号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SG45钢作为1种替代性非调质钢,其抗拉强度为472MPa、硬度为230HBW、冲击值为45J、伸长率为36.5%。  相似文献   

7.
刘乐凯 《钢铁钒钛》1990,11(1):104-108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非调质钢力学性能检验试验条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加热温度,自然放置时间和低温加热处理对非调质钢YF45MnV热轧材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锻造用和直接切削加工用非调质钢力学性能检验合理可行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研发的粉末材料FDCC01试制了连杆,并对连杆的化学成分、金属流线、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疲劳性能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粉末锻造连杆与微合金非调质钢C70S6连杆性能相当,可以代替非调质钢C70S6材料生产连杆。  相似文献   

9.
基于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零部件用钢的生产不断朝着低能耗、轻量化方向发展。非调质钢具有节能减排、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优点,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方向,且随着对非调质钢强韧性研究的深入,其力学性能已接近甚至达到调质钢水平。因此,非调质钢代替调质钢成为高品质汽车零件用钢发展的重要趋向。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是中国引入非调质钢以来应用最为广泛、使用量最大的非调质钢,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更为成熟,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可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综述了汽车零部件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发展趋势,从晶粒细化、析出强化、晶内铁素体韧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提出轧材的成分设计优化和组织调控可为非调质钢最终组织性能的保证奠定基础,而控制非调质钢深加工过程中二次加热温度、变形量和冷却制度等参数,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组织性能,为开发更高强韧性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动非调质钢的研究及生产。最后针对非调质钢在研究和生产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围绕未来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零部件综合性能提高的迫切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的合作方式,加强材料的基础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微合金化技术在40MnV非调质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荣 《江苏冶金》2000,28(4):30-32
本文按照非调质钢的微合金化理论,控制V、Ti、N的含 量,使40MnV非调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原顾 《钢铁》1993,(4):85-85
降低锻造制品的能源和成本的最有利手段之一是开发新型非调质钢。日产汽车公司去年推出了车轮前面转向节销采用新型热锻非调质钢的车辆。新型非调质钢与过去的非调质钢相比,具有优良的高强高韧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发动机连杆性能,用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36MnVS4试制了发动机连杆,并对试制连杆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制的36MnVS4连杆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台架耐久性能和道路试验性能等性能不仅满足技术要求,且比高碳微合金非调质钢C70S6连杆的性能优异,可代替C70S6生产连杆,提高连杆性能。  相似文献   

13.
热加工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曲轴用非调质钢TL-VW1438进行正火试验、锻造热模拟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并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非调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从化学成分的精确稳定控制、硫化物控制,前轴、半轴和胀断连杆等典型零部件用非调质钢的开发,及非调质钢的长疲劳寿命化技术等方面对中国近年来非调质钢的部分研发工作进行了综合论述。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调质钢的技术经济性,非调质钢的少无微合金化元素的低成本化、精确成分和尺寸控制是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随着冶金生产和零件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替代调质处理的合结钢等以制造更多的保安件,具有更高的强韧性配合的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必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未改质和改质后的38MnVS6钢中硫化物形态及评级,研究了碲对钢中硫化物二维及三维形貌的影响;通过对成品棒材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研究了碲对38MnVS6非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碲改质过后钢中硫化物评级从细系3.0级,粗系2.0级下降为细系2.0级,粗系1.5级,法标评级由F级改质为C级;碲改质后钢中90%左右的硫化物长宽比控制在6以内,50%以上控制在1~3,未改质钢中硫化物大多数为长条状,改质过后以断续状和椭球状为主;改质过后38MnVS6非调质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40SiMnV非调质钢强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占波  安运铮 《钢铁》1994,29(2):57-61,45
本文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40SiMnV非调质钢的金相组织,常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疲劳特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钢具有与40Cr调质态相近的强度、缺口疲劳极限及小能量多冲抗力,但韧性指标较低。非调质钢的强韧性取决于金相组织中珠光体与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对含量,先共析铁素体的晶粒大小及沉淀硬化能力。先共析铁素体的组织参数受原奥氏体晶粒直径,冷却速度及热加工方式(轧制,锻造,正火)的控制。通过回归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金相、扫描、透射电镜研究不同锻造工艺下V-Ti、Nb-V-Ti两种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添加Nb能够显著提高非调质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有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快速长大,细化非调质钢晶粒,降低珠光体层片间距,使渗碳体呈粒状或球状分布;另外,添加的Nb促进V-Ti非调质钢中细小含铌碳化物的弥散析出,细化基体组织,同时提高非调质钢的强度。因此,Nb-V-Ti复合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经过未再结晶区变形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双相组织,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进行形变处理能够有效改善Nb-V-Ti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8.
对MFT8形变强化非调质钢高强度汽车螺栓的力学性能及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FT8螺栓具有较好的抗应力松弛性能、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强化后的MFT8螺栓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8.8级技术要求,0能够取代调质钢制造高强度螺栓.  相似文献   

19.
石钢采用BOF-LF-VD-CC工艺批量试制易切削非调质钢50MnVS,结果表明:转炉—连铸工艺与国内某特钢厂电炉—模铸工艺生产的同类钢材在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纯净度等实物质量相当,已成功批量应用于一汽奥迪、红旗轿车轮毂上,该工艺取代电炉—模铸工艺,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微合金化非调质钢添加化学元素的作用及非调质钢冶炼、加工工艺,列举了非调质钢在汽车工业中具体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