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与强度,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探讨了水灰比、砂率以及再生骨料取代率这3种因素对再牛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并对各因素水平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且通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建筑垃圾再生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粗细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水灰比和再生粗细骨料不同的取代掺量时,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7 d、28 d、90 d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骨料掺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值较低,其90 d的抗压强度最低,但...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不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及引气混凝土,研究不同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再生细骨料替代率的增加,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下降明显,而引气混凝土只是抗压强度下降明显,其抗折强度受影响较小;无论是否掺加再生细骨料,高水灰比(m(水)∶m(水泥)=0.52)混凝土抗冻性能均很差,通过掺加引气剂可适度提高其抗冻融循环能力,但抗冻耐久性仍较差;低水灰比(m(水)∶m(水泥)=0.35)混凝土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冻耐久性,掺加再生细骨料不会对其抗冻耐久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对于高水灰比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降低水灰比比掺加引气剂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再生EPS颗粒为轻骨料,改性脱硫石膏为胶凝材料,制备EPS/脱硫石膏轻质墙体材料.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对胶凝材料浆体增黏,研究HPMC掺量对EPS/脱硫石膏墙体材料匀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HPMC掺量为0.05%时,墙体材料匀质性良好,力学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研究EPS掺量对墙体材料表观密度、力学性能、抗冻性和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S掺量增大使墙体材料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当EPS掺量为70%时,墙体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5.9 MPa和1.5 MPa,表观密度为801 kg/m3,导热系数为0.391 W/(m·K),冻融循环50次的强度损失率与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2%和1.4%,为节能利废型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砖粉掺量(砖粉与混凝土粉比例)、水灰比、骨灰比、石灰掺量及取代率为参数,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再生骨料填充墙材配合比,通过96个再生填充墙材试件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测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再生骨料填充墙材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各水平之间的差异关系,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骨料填充墙材抗压和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再生骨料填充墙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骨灰比对再生骨料填充墙材的折压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天然骨料中掺加部分再生骨料,配制了4组骨料(骨料组号依次为RA0,RA25,RA50和RA75,总骨料中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依次为0%,25%,50%和75%)。首先对4组骨料的压碎指标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其次用4组骨料配制了4组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分析骨料测试数据和强度试验数据得出:天然骨料(RA0)压碎指标变异系数为0.095,吸水率变异系数为0.089,其他3组再生骨料压碎指标变异系数为0.185~0.211,吸水率变异系数为0.176~0.243,再生骨料压碎指标和吸水率的离散性相对于天然骨料明显增大,但其离散性与再生骨料掺量对应关系不明显。掺加部分再生骨料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增大幅度大约为6%和5%,降低幅度大约为12%和16%,当天然骨料中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为25%时强度最高。用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072,抗折强度变异系数为0.106,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114~0.137,抗折强度变异系数为0.128~0.148,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相对于用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离散性较大,但其离散性与再生骨料掺量对应关系不明显。结果表明:在天然骨料中掺加部分再生骨料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掺加后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一定影响,且强度离散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设计并完成了 2 6 4块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系统地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龄期以及表观密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影响很大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同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不尽相同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不同于天然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密度之间基本上为线性关系 ;通过调整水灰比可以使再生混凝土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 .最后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各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时能够达到设计强度为 30MPa的水灰比 .  相似文献   

8.
应用废砖料配制混凝土是废旧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对比试验,对再生碎砖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及其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废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0~49 MPa,流动性坍落度可以在10~160 mm之间;水灰比、骨料处理方式、砂率及砖骨料用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有显著影响;砖骨料包浆处理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15%~43.5%;以水灰比、砂率、砖骨料用量为基本参数的假定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是可行的.再生碎砖骨料混凝土具备实际应用的性能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骨料类型和再生骨料混杂比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5.43%~38.34%之间;再生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20%~15.81%之间;随着再生砖骨料在混杂骨料中取代率的增加,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建立的再生骨料混杂比例预测模型可以根据混杂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确定再生砖骨料所占的质量比;建立的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计算误差在5%以内,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水灰比、砂率、粉煤灰替代率、硅灰掺量及废砖替代率5个因素对复掺废砖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砂率和粉煤灰替代率对复掺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都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依次增大;随着废砖替代率的提高,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逐步减小;当其他组分掺量适当,废砖骨料替代率为100%时,可以配制满足C30强度要求的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选用替代率分别为30%、50%、80%、100%,基本水灰质量分数比为0.40、0.50,砂率为30%等条件下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水灰质量分数比和砂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均比普通混凝土差,且除100%再生混凝土外,其他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再生骨料替代率≤50%时,再生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都满足要求;而替代率50%时,其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都较差;在替代率和水灰质量分数比都较高的条件下,提高砂率能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建议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取值为(2 400±100)kg/m3.  相似文献   

12.
宁毅  李文凯 《河南科学》2020,38(7):1089-1093
混凝土材料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本身的脆性很大程度上限制它的应用领域,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具备较好的抗折、抗压强度以及耐腐蚀性.本研究聚合物改性剂是由AB-EP-4型环氧树脂、AB-HGA型环氧固化剂按照3∶2的质量比例掺配而成,制作聚灰比分别为0%、3%、6%、9%、12%的混凝土试件,分析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通过抗压试验、抗拉试验、抗折试验以及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聚合物掺量对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没有改善,但其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得到增强,弹性模量下降.当聚灰比为6%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好改善;改性混凝土抗冻等级增加,质量损失降低;当聚合物掺量为9%~12%时,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增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锂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乌鲁木齐地区常用原材料,配制16组不同锂渣取代率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轴心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和抗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锂渣取代率为2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9 kg/m~3时,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比普通混凝土分别提高了11.3%和20.6%;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2 kg/m~3时,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38.9%。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发具有绿色特质的现代高性能钢纤维轻骨料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粉煤灰取代水泥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和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配制强度等级LC35的钢纤维轻骨料粉煤灰混凝土,可采用水灰比0.30、钢纤维体积率0.4%~1.2%和粉煤灰替代水泥量0%~20%。在该参数范围内,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大流动性和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符合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密度等级1700要求;随钢纤维体积率增加,混凝土受压破坏形态转变为塑性破坏,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粉煤灰替代水泥量对各受压性能指标影响较小;钢纤维轻骨料粉煤灰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取值满足现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再生复合微粉和风积沙,分别部分取代水泥和天然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于紧密堆积理论,采用修正的安德森模型对UHPC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颗粒配比进行计算,得到紧密堆积状态下UHPC颗粒的计算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再生复合微粉、风积沙、钢纤维、水胶比和胶砂比5种因素分别对UHPC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确定5种因素的最优组合:再生复合微粉掺量为10%~15%(质量分数),风积沙掺量为30%(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为2.5%(体积分数),水胶比为0.16,胶砂比为0.8~1.1.试验最优组合与计算配比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修正的安德森模型用于此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陶粒和陶砂作为粗细骨料配置高强全轻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和砂率对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干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拌合物工作性能良好;不同配合比的全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在1 668.21 731.6kg/m3范围内变化,密度等级为1 700;当水灰比由0.35减小至0.25时,全轻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由45.6MPa增加到50.5MPa;砂率对全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小;轴心抗压强度相对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可取为0.92,劈裂抗拉强度相对于轴心抗拉强度的换算系数可取为0.5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钢纤维次轻混凝土的抗折性能,为相关规范的编制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考虑轻骨料体积分数、钢纤维体积分数、钢纤维类型、水灰比4种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制作了25组钢纤维次轻混凝土抗折试块以及立方体试块进行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钢纤维体积分数影响最为显著,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抗折强度有明显增大,掺入体积分数2.0%的钢纤维,可提高抗折强度约50%;钢纤维种类对抗折强度影响显著,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8.9%;水灰比和轻骨料体积分数对抗折强度影响较小.结论钢纤维次轻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之间的回归公式为f_f=0.202f~(0.778)_(cu).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砂浆(Basalt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Mortar,BFRCM)在不同配合比下的流动度和力学性能,通过改变水灰比、长短纤维混掺比例及添加减水剂来改变配合比,设计了2种纤维长径比、7种玄武岩纤维体积分数、3种水灰比、3种减水剂质量分数共制备了14组BFRCM试样。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BFRCM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通过峰值荷载后BFRCM的荷载-位移曲线的归一化处理量化分析了试样断裂后BFRCM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BFRCM的流动度随着玄武岩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水灰比的降低、减水剂的减少以及短纤维占比的增加而降低。水灰比的增加对BFRCM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且会降低其抗折强度。减水剂的应用对BFRCM的抗压、抗折强度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长短玄武岩纤维的混掺能够通过其协同效应有效提升BFRCM的抗压和抗折强度,然而过多的短纤维占比会减弱玄武岩纤维对BFRCM的增强效果。增加玄武岩纤维体积分数、 提高水灰比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提升BFRCM峰值荷载后的断裂韧性。然而,长短纤维混掺中短纤维占比的增加和减水剂的应用则对BFRCM峰值荷载后的断裂韧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28 d龄期各组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进行了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两个指标对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增加,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均降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的关系可由多项式拟合;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50%、玻化微珠体积掺量为110%时的配合比为优化配合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奎屯生产的陶粒为轻粗骨料,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了6种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差,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72。探讨了水灰比和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程度,水灰比与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正交分析其极差≥4;水灰比的影响较砂率大,二者极差比为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