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二暖 《福建电脑》2013,29(3):155-157
现有的网站质量评价方法存在不少缺陷。设计的基于云模型的网站质量评价系统,选择了适当的两级指标,设置了各自的权重;并利用云发生器实现了指标评价的定性定量转换,利用设置的权重得到了云模型的三个特征值,通过云滴分布得到了最终的评价结果。实例验证表明,评价系统简洁高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周小毛 《软件》2012,(11):251-254
文章在分析流媒体业务特点及音视频业务质量评价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性能状态没有明显界限的模糊性特点以及用户使用业务的随机性特点的基于云模型的流媒体业务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定量QoS指标转化为定性QoE等级,实现一维及多维QoS与QoE映射。采集实际无线网络中视频点播业务数据建立测试数据库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流媒体质量评价方法能为网络的规划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将云模型理论应用于智能教学系统的学生模型构建中,建立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利用云对概念的贡献程度进行数据离散化,并引入云变换计算隶属云,最后结合极大判定算法求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学习质量等级划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得出的隶属概念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发挥稳定性、心理素质等情况,有利于提高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云理论的考核成绩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模型是一种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基于云理论的考核成绩评价模型,根据全体考核对象的考核成绩,利用云模型客观反映这些成绩在多种概念下的分布,进而对成绩等级实现软划分,达到模糊分类的目的.为考核对象的成绩评价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生录取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当前研究生入学分数线的制定办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成绩评价模型符合实际且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理论的学习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理论是定量与定性之间转换的有效工具。基于云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准确地将学生平时科目测试成绩转化为对科目知识掌握程度的定性评价,并且能够对学生心理素质及发挥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实验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姚文斌  王真  赵玲  姚翔 《计算机科学》2015,42(8):152-156
鉴于现有灾难恢复能力评价体系对动态指标的考虑不足,不能全面地反映现实系统,评价方法未对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做分析且权重计算偏于主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情况,构建了一套新的灾难恢复能力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提炼归纳了体现灾难恢复能力的综合性动态指标,丰富了指标体系。引入云理论,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区间数的指标评价值规范化方法和改进的G1-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模型,最终得出了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云模型表示方法,完成了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模型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方法用精确数学方法进行结果表达,使得结果不够自然,针对该局限性,提出将云模型应用在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的结果获取和知识表达过程.构建了一个基于云模型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系统(CMBES)的整体框架模型,以云变换和云发生器作为定性定量转换工具,通过云推理机把量化的站点指标属性值与规则进行匹配,从而得到易于理解和使用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学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结合云模型的优点,运用云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再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借鉴云理论,运用云模型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应用于教学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黄伟  康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2,39(4):133-137+153
电力企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管-环系统,需要对其进行本质安全评价,以根据评价结果来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系统的本质安全。鉴于其评价过程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基于改进云模型的电网本质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由云发生器生成评价状态云;将从电力企业统计的数据根据云理论进行计算得到基础云数字特征,进一步生成评价对象云,不同于传统云模型评价方法以经验公式得到云数字特征;将评价状态云与评价对象云进行比较得出本质安全评价结果。与传统云模型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信的,并且较传统云模型评价方法更满足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云理论,对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改进,首先用云模型建立风险等级评语集,再对各单个因素的评语用云模型描述,并对这些评语的期望值进行修正,最后求出系统综合风险云模型,通过与评语集对照确定风险级别。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较模糊综合评价法更客观、本质地反映网络安全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12.
软件应用领域极度扩展,促使软件可信问题被高度重视,但量化的软件可信性评估却是可信问题研究的难点。针对软件可信性量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可信性评估模型。以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超媒体分布式架构为背景,根据云模型理论定义了其组成构件的信任云以及系统综合信任云,用于评估构件的可信性和系统的可信性。从四个层面,探讨软件可信问题,以可信基础参数获取作为最底层输入,进而生成云模型,合并云模型,最终进入可信评估应用层面。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云模型的可信性评估模型是有效实用的,在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方面增加了评估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王旭辉  杨华  陈远 《微型机与应用》2012,31(8):71-73,76
对基于云模型的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及过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用Matlab代码实现了部分算法,代码经测试均可正确运行。对云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己有的调度机制和常用的任务调度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资源评价模型。将资源评价模型加入调度系统中,资源信息由评价模块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供给任务调度器,实现资源和任务的优化匹配,提高了服务质量(QoS)。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计算环境下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欠缺, 为了建立灵活多适应性的安全机制, 将云与可信的概念相结合, 是现今安全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 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一些可信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逆向云生成算法。该算法基于原一维逆向云算法, 使用主观信任云的期望和超熵对信任客体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价, 为网上交易的信任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 与传统的算法相比, 此算法在信任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主观信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现有的基于云模型的信任模型中粒度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首先,依据实体间的直接交互经验和交互时间,利用加权逆向云生成算法计算被评估实体的直接信任云;然后,通过评估推荐实体的推荐可信度,计算被评估实体的推荐信任云;最后,综合直接信任云和推荐信任云产生综合信任云,并依此进行可信实体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系统中的各类服务实体,可提高实体间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学评教定性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提出基于云模型的学评教综合评价模型,利用逆向云发生器实现评价指标评语的定性定量转换,运用虚拟云的算法获得最终的评价云模型,通过分析数字特征和云滴分布得到评价的结果。实例验证表明,评价结果直观可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云模型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设计了一种云模型映射器,该映射器在本质上具有非线性映射特性和并行运算功能。文中给出了云模型映射器的结构设计方法,分析了其非线性映射特性。据此提出一种新型的二维云模型智能控制器,将其应用于基于QoS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并给出了相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老人手机被老年群体广泛使用,但对老人手机易用性评估还尚缺,不利于老人手机研发。针对老人手机易用性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云模型的老人手机易用性评估方法。构建老人手机易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把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各指标间相对权重,利用云模型对指标信息进行评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老人手机易用性评估中的不确定度和模糊性,提高易用性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性,为老人手机在易用性设计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满福  张正锋 《计算机应用》2016,36(6):1533-1537
针对网络信任评估中存在不确定因素的问题,以复杂开放网络中的安全交易为研究背景,引入可拓云理论,利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云模型的不确定性兼二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可拓云的网络信任评估模型,实现了信任值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拓云的网络信任评估方法,对网络安全交易能够有效地进行信任评估,为最终信任决策提供有利依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信任决策调度算法提高了信任评估的准确性和交易的成功率,有效缓解了网络交易实体的欺骗行为,评估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