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下沉曲线具有走向、倾向的双向对称特征;走向边界角、上、下山边界角很小且三者相等为35°;地表移动盆地边界收敛缓慢,出现长距离缓慢下沉带,建筑物受损轻微;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集中且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建筑物损坏严重;同等开采条件下,厚松散层下单工作面采煤地表采动程度较一般开采条件下高,易接近或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中针对澄合矿业有限公司王村煤矿特厚黄土层覆盖区域地表裂缝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与类似地区地表移动参数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该矿特厚黄土层区域的移动角和边界角,对经过矿区的铁路重新进行了煤柱留设,保障了铁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预计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伏全 《煤炭学报》2011,36(Z1):74-78
将西部黄土覆盖区地表沉陷分解为黄土层荷载作用下的基岩采煤沉陷以及基岩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黄土层沉陷,建立了黄土覆盖矿区开采沉陷的双层介质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黄土层自重对基岩开采沉陷的荷载效应,确定了黄土层荷载与开采宽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利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了基岩面下沉预计公式,将基岩面不均匀沉降视为“不等厚开采”,导出地表沉陷的双重概率积分预计模型。实例应用表明,所建立的预计模型考虑了黄土层自重对基岩开采沉陷的荷载作用以及土层与基岩中预计参数的差异,适用于西部厚黄土层矿区的开采沉陷预计。  相似文献   

4.
刘智  肖民 《煤》2011,20(8):58-60
对厚松散层、厚坚硬岩层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在采动影响下地表裂缝的形成机理,总结了影响厚松散层地表裂缝破坏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厚坚硬岩层对地表裂缝发展的控制作用。为地表建筑物保护,矿区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动影响下厚黄土层沉陷规律研究对指导矿区进行“三下”压煤开采设计和完善开采沉陷预计理论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采动影响下厚黄土层沉陷规律,以阳湾沟煤矿6204工作面采动影响下上覆厚黄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电视探测和多点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等方法,探测黄土层内裂隙分布情况以及黄土层内部采动沉陷规律。结果表明:厚黄土层完整性好,内部无明显裂隙;厚黄土层近于整体下沉,且其下沉值近似等于地表下沉值,黄土层与地表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相邻采空区厚黄土层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燕家河煤矿8211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静态和动态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移动角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结果表明:由于相邻采空区残余变形和厚黄土层荷载作用,地表下沉量大,移动影响范围广,最大下沉速度系数为1.638,最大下沉速度为31.8mm/d。在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中,活跃阶段约占总时间的38.7%,地表沉陷量约占最大下沉量的95.9%,受厚黄土层影响,衰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启动距为100m;工作面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224.3m,滞后角为67°46′;走向和倾向拐点偏移距分别为-92.5m和197.2m。  相似文献   

7.
在地表坡度20°、厚黄土层、薄基岩条件下、以月推进速度为时空尺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黄土层薄基岩条件下山区地形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出了在该条件下,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剧烈,易形成非连续变形(裂缝和台阶)集中区域,且将形成贯通于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对雨季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巨厚黄土层下采动引起的地表塌陷裂缝区复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巨厚黄土层下采动所引起的地表塌陷裂缝区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并依据其特点与规律对巨厚黄土层地表塌陷裂缝区复垦技术,以及防渗层材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钱家营矿在特厚冲积层下采煤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指导矿井留设保安煤柱及对地面建筑物保护,运用典型曲线法和概率积分法,对该矿3个具有代表性地面岩移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类似钱家营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起动距为1/4~1/5倍的平均采深;超前影响角为60°58'00"~83°58'13";在厚冲积层下采煤,地表反映强烈,在开采面积很小的情况下,地表就会形成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移动变形收敛极为缓慢,下沉值小于200 mm的范围较大;此外在距离工作面边缘200 m左右,出现较大的倒台阶裂缝,裂缝平行采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和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彬长矿区的矿井开采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计算了该矿区亭南煤矿的地表移动等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参数设计了亭南煤矿建筑物群下宽条带开采的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地表沉陷分段求解的方法预测厚黄土覆盖层地表沉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晋南典型山区厚黄土层薄基岩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对地表的破坏规律,本研究以山西省河寨煤矿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UDE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岩层断裂及地表移动的关系。模拟得到上覆岩层断裂的位置,地表破坏最严重。根据模拟结果,建立了基于非均布载荷的梁结构覆岩破断模型,推导出覆岩初次断裂和周期断裂的步距公式。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地表裂缝位置进行对比,取得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在山区厚黄土层薄基岩地质条件下进行煤矿开采时,采用非均布载荷梁结构断裂模型预测地表裂缝间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不同采厚、松散层厚度和采动程度等开采条件下地表裂缝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层采深与采厚之比是地表裂缝产生与否的主要因素;松散层越厚地表产生裂缝可能性越小;开采充分性主要影响地表裂缝的分布位置;采动裂缝往往以裂缝带的形式存在,具有分级特性.研究结论对于地表建筑物保护和土地整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厚黄土层下开采黄土微观特性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以山西某矿为例,采用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深度黄土颗粒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厚黄土层分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黄土层厚度下的地表变形特征,揭示了黄土微观结构变化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黄土深度增加,粉粒含量不断减少,黏粒及胶粒含量升高,微观结构由似柱状堆砌到似球状镶嵌最后形成胶结凝块结构,孔隙空间由贯穿可压缩孔隙到镶嵌孔隙最后形成微孔隙空间;该矿150 m厚黄土层下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及水平移动值分别为4.112、1.327,20 m黄土层移动变形低于地表黄土,黄土压缩量约占地表最大下沉值的12.4%且主要表现在地表浅层处;随着土岩比不断增大,地表下沉量及水平移动呈先增大后减小特征,两者分别于土岩比1.33、1.67达到转折点;黄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微观结构变化对于地表宏观沉陷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志刚 《煤炭技术》2014,(4):132-134
通过对地表岩移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了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条件下岩移参数和岩移角值,揭示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研究认为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为集中,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值大,煤层上方下沉值明显较小,地表下沉系数大,水平移动系数偏小,地表下沉速度快,地表沉降活跃期短,但活跃期的累计下沉量占总沉降量的比重高。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下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北翼建筑物下采煤,按条带开采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实际情况,成功地开采了2个大采宽条带开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以保证地面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北翼建筑物下采煤,按条带开采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实际情况,成功地开采了2个大采宽条带开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以保证地面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公路下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问题,将工程实践、岩移观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相结合,对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特征及公路下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层埋藏浅,第四系冲积层厚度大强度低,覆岩破坏剧烈,导水裂缝带直达地表,综放回采初期在上下顺槽内侧和切眼外侧出现台阶裂缝,裂缝走向与回采边界平行,落差较小;煤层开采达到或超过充分采动后在回采边界岩体沿煤壁整体切落,地表出现大的台阶裂缝;地表台阶裂缝的出现受地形影响比较明显,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和开采沉陷影响下,地表裂缝更加发育;路基下部的厚黄土层可吸收部分开采沉陷变形,对减轻公路破坏发挥了一定作用;可按台阶裂缝角划定公路保护煤柱,煤柱内不放煤,地表及时采取措施可实现公路的安全运行。研究成果为相似地质条件公路下煤矿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井下采煤必然伴随着地表产生各种移动和下沉,继而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影响。通过建立观测站,对地表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取得本区域的移动参数,分析观测成果,掌握其移动规律,在地表建筑物出现裂缝和下沉后,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保护或进行抗变形预计,使建筑物免受开采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厚火成岩下采煤,因火成岩硬度大,不易冒落而容易诱发冲击性地质灾害。为了研究火成岩下开采沉陷规律,解决火成岩下开采地面破坏及建筑物保护问题,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根据火成岩厚度分布情况,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煤层开采后火成岩随下伏岩层呈整体下沉。利用岩移预计软件计算无火成岩条件下地表变形,与实际观测结果对比,分析火成岩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北宿煤矿根据吴官庄村下压煤的地质情况、煤层情况、地表及建筑情况,采用地表移动变形、建筑物变形和规律预计等关键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村下采煤,并在地表移动规律、建筑物变形、裂缝规律方面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