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位中西医脊柱外科医学界同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西医结合脊柱医学的发展,专业委员会定于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0日在兰州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筹备委员会,诚挚地邀请广大致力于中西医脊柱外科的同道热心支持和参与我们自己的学术活动,共享这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共同推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事业发展,造福群众脊柱的健康!本次会议还将同期  相似文献   

2.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5,26(11):F0003-F0003
1 问题及其严重性 脊柱推拿是推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但由于近年来脊柱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脊柱医学研究相对滞后,科学、规范的专业医疗机构较少,脊柱推拿医师缺乏,形成了脊柱推拿鱼龙混杂的局面,医疗事故屡见报道,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脊柱推拿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谭远超 ,男 ,195 3年 12月生 ,汉族 ,山东省文登市人 ,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骨科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委员、威海市骨科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中医骨伤》、《中国骨伤》、《中医正骨》、《山东中医杂志》、《山东医药》杂志编委。同时被安徽中医学院、泰安医学院聘…  相似文献   

4.
脊柱外科(spinal surgery)是近20年内从骨科学中发展起来的新的专业学科。国内外许多大型医院、地区和城市相继成立了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中心或脊柱外科医院。1985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脊柱外科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脊柱外科新技术和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广泛应用,使脊柱外科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础研究、脊髓损伤修复、脊柱矫形内固定及微创外科等方面,成绩显著,展示了脊柱外科发展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部中医药》2010,(2):F0004-F0004
<正>脊柱骨二科为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学科专业细化后建成的二级分科之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脊柱疾病的专业科室,是甘、青、宁地区著名  相似文献   

6.
脊柱骨一利是在甘肃省中医院骨科的基础上由学科带头人李盛化院长于1999年创建成立的,是我院骨伤科学科发展,专业细化后首批建成的科室,是中国西结合治疗各类脊柱病为主的专业科室。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甘、青、宁地区已有较高的声望。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甘肃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科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着全省中医骨伤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脊柱外科正以迅猛之势高速发展,我国亦不例外。但是,脊柱外科做为三级分科的专业,也是最为棘手的章节之一。学时少,内容多,专业性强,知识较抽象,尤其是神经的分布和体表定位不易理解和记忆都影响着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与临床带教中,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多数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作为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是甘肃省骨科临床、科研、教学的中心,也是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骨伤科临床基地,拥有16个亚专科,12个亚专业,600张床位,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骨伤科临床体系和各自的优势病种。急诊骨科:负责各种骨折、创伤及创伤综合征、骨伤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置、院内的转诊分流,以及开放创伤的手术治疗。脊柱骨一科:以诊治脊柱疾患为主,主攻颈椎疾患的治疗。脊柱骨二科:以诊治脊柱疾患为主,主攻腰椎疾患的治疗。脊柱骨三科:以诊治脊柱疾患为主,主攻胸椎疾  相似文献   

9.
从脊柱整体性论治颈椎病5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家福 《中医正骨》1997,9(3):36-36
从脊柱整体性论治颈椎病549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0)章家福主题词颈椎病/治疗手法整体观病例报告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在该病的治疗上,大多数专业工作者往往仅注意到颈椎因素,而忽视了胸腰椎因素对颈椎病的影响。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工作中,从脊柱整...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于1993年4月29日正式成立。该中心经省卫生厅批准,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创办,是我省首家有关脊柱外科疾病治疗与科研的专业研究机构。(胡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经验交流会于1993年4月26~30日在省会长沙举行。会议交流学术论文50篇,会议期间,还邀请我省著名的中、西医专家作了学术专题讲座。选举产生了肾病专业委员会,张盛光当选为主任委员。(中骥)  相似文献   

11.
何玉敏 《中医正骨》2002,14(4):61-61
▲护理部主任严重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创伤.由于伤势重,损伤范围广泛,易发生严重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保全病人生命、减少伤残、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现针对脊柱外科收治的这例严重多发创伤病人进行护理会诊,下面先请脊柱外科专业护士(以下简称专业护士)报告病情.  相似文献   

12.
臧明  朱伟良  王杭军 《中国针灸》2011,31(4):299-300
脊柱相关性腹痛主要是指因脊柱相关疾病所引起"腹痛"的症状.由于对这类腹痛认识不清,病人多辗转于消化内科、腹外科、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却又得不到专业的准确治疗,多延误病情,疗效不佳.笔者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这类腹痛采用针灸督脉穴为主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减少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总结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有效的一般基础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6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脊柱脊髓损伤加重、肺炎、尿路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除2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恢复情况不太理想,其余均恢复良好,按时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和专业的康复护理可有效避免因方法不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沈国权与脊柱微调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国权主任是我国首位推拿硕士研究生,师从(滚)法流派创始人丁季峰主任医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严隽陶主任医师,对国内外诸家推拿学术流派深有研究,融会中西医学理论,手法细腻、柔和、精巧,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沈老师在继承丁老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推拿治疗脊柱、关节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1],在上世纪90年代独创了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经不断完善,已形成独具一格的流派,现将沈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脊柱微调手法的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同济医院杨树萱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康复专业工作的专家之一,以其独特的脊柱整复法著称于世,人称"杨氏手法".笔者将之应用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0):F0002-F0002
2012年8月23日至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的全国第13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在我省黄山市召开。  相似文献   

17.
诸波  张慈 《光明中医》2011,26(6):1114-1116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脊柱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构成了人体躯干部的平衡系统。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脊柱平衡的失稳,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脊柱生理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脊柱内部与周围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整体力学关系,可作为评价、观察、分析脊柱力学平衡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养生大世界》2006,(7):F0002-F0002,F0003
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是武警部队医学专科中心,是首批获得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的重点学科。具有国内一流的诊治技术和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骨肿瘤为专业重点,附设生物力学研究室和细胞培养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84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均用全脊柱MRI检查,观察全脊柱骨损伤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探究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全脊柱MRI能清楚显示全脊柱骨损伤及脊髓损伤,可以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池永龙 《中医正骨》2014,(3):163-164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脊柱外科领域发展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微创脊柱外科事业蓬勃发展,脊柱显微外科技术、内镜技术、经皮脊柱内固定技术及脊柱介入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但目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手术,临床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杜绝盲目扩大微创脊柱手术适用范围。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医生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传统手术经验,还要经过严格、正规的微创技术培训,切忌一知半解、匆忙上阵,将不成熟或掌握不熟练的技术应用于患者。本文对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