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行卵巢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DVT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7 d,观察组a PTT、PT、TT大于对照组,Fbg、D-D、PLT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质量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服质量、健康教育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方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护理前血液流变、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流变改善,血小板计数:Fbg下调、PT、a PTT水平上调(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8%)(P0.05)。结论将运动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妊高征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褥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褥期并发DVT患者及90例不伴有DV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观察产褥期并发DVT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及DVT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是产褥期并发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干预后a PTT、PT、Fb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DVT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依据其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康复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掌握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P0.05);2组护理前PT、a PTT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T、a 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康复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变化,采用临床症征评分(VD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静脉功能、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卧床10 d内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bg、D-D及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D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静脉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王欢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9-340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专项识别教学在护士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脊柱骨折术后有下肢DVT风险的患者22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14例,给观察组患者安排进行过专项识别教学的脊柱科护士协助护理,给对照组患者安排进行常规护理教学脊柱科的护士协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发生下肢DVT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栓的发生率为10.53%较对照组20.18%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T、a PTT、T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安排接受专项识别教学的脊柱科护士护理的后脊柱骨折术后有下肢DVT发生率显著较低,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其干预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变化情况,观察其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指标、血浆粘度、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A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B组的39.5%(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PT、a PTT等凝血指标均较干预前上调,血浆粘度及D-D水平则较干预前下调(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部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择期行胸部手术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分析两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同时应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能力,并记录凝血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65±1.96)d、手术时间(80.29±4.57)min、术中出血量(0.35±0.08)L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a PTT(30.12±1.20)s、PT(12.59±0.54)s、Fbg(3.56±0.23)g/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T(13.14±0.27)s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2.15±2.09)分、ADL评分(85.19±2.07)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22.6%(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胸部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伴Hp感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n=36)和常规护理组(n=36),均给予抗Hp的三联疗法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脑梗死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率,并统计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强化护理组Hp根除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强化护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较长,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CD62p血小板百分率显著较低(P0.05)。强化护理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0.55%(P0.05)。结论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伴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凝血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8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DVT形成孕产妇68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肺栓塞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1.76%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复发率为2.94%较对照组17.65%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PT、aPTT、TT水平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给予围生期下肢DVT形成孕产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0例、重度组38例,其中重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检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轻中度组、重度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与病死率,同时比较重度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重度组PT、aPTT、TT(均明显较轻中度组长(P0.05),Fbg(较轻中度组低(P0.01)。重度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42.11%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00%(P0.01)。死亡组PT、aPTT、TT均明显较存活组长(P0.05),Fbg较存活组低(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轻、中度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重度患者死亡与存活亦存在明显差异,故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重度脓毒症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并对两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DVT有5例,未发生的有40例;对照组发生DVT有14例,未发生的有31例(P0.05)。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P0.05)。观察组实行护理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进行随访调查,然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6%;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P0.05)。观察组的a PTT、PT指标高于对照组,Fb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P0.05)。结论对胆囊手术患者实行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低体温、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程度及低体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T、TT、a PTT、Fbg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AD、NE等应激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寒战的发生率为15.56%较对照组57.78%显著较低(P0.05),低体温发生率为11.11%较对照组44.44%显著较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保温护理能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寒战、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