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与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96例重型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7~10d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与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将96例重型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7~10d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HF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HFMD 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补液、退热、口腔和皮肤涂药等对症支持治疗,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应用肌注α2b 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雾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用药后两组均无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较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6%。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流行性腮腺炎分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为治疗组(52例)与用利巴韦林而不用干扰素治疗的为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腮腺肿痛减轻时间、退热时间及腮腺管口红肿消退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缩短病程,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单药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断为重型麻疹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1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单药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连用7~10 d后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4.51%,2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效果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总病程、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有效缩短病程,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90),其中观察组使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分别为(1.48±0.29) d和(3.11±0.18)d,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11±0.54)d和(4.29±0.87)d,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02例,按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7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疱疹消退、体温恢复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ID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8%比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消退、体温恢复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I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IDQO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对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的影响,评价复方甘草酸苷对成人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有效率、热退时间、皮疹消退、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成人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不同程度肝硬化在Zhild-pagh分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干扰素、白介素抗病毒常规保肝治疗和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基础保肝治疗的对比比较[1].结果:经过上述两个不同实验组的比较,发现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对于肝硬化病人症状的改善有显效[2].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对于肝功能的改善、症状的改善、防止并发症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蒲地蓝联合治疗普通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典型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蒲地蓝及利巴韦林,对照组60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于补液、对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和总病程。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巴韦林及蒲地蓝联合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谭锦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46-474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5例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应用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09年11月收住院的240例非重症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两组均给以水溶性维生素静滴,观察发热、皮疹消退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退热、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安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旭清 《大家健康》2014,(9):267-268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退热、皮疹消失、痊愈时间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重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凌飞  赵文雷 《吉林医学》2014,(9):1888-188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两组各66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改善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加快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20.
邵新环  邢燕  周金莉 《农垦医学》2005,27(4):264-265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的临床特征,及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腮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4例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将24例腮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用莱福隆加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10例)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组腮脑患儿症状较轻,痊愈率达100%.无1例有后遗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应用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