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清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之快有目共睹,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清晰度数字演播室-山东电视台1200M2高清演播室已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从演播室的制作流程来讲,整个系统是一个高、标清兼容的系统,可以同时录制高、标清节目:Sony多格式数字切换台MVS8000A与HDS X3600多码流数字矩阵互为备份,系统主路信号源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字幕机、外来信号等标清信号,通过跳线盘与切换台输入口常接,高清信号则只进跳线盘,使用高清信号时当再跳至切换台输入口;系统备路信号源高、标清信号通过跳线盘同时接入矩阵的输入口。这种高标清兼容的方式,既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线电视》2013,(11):1258-1258
11月1日上午8点30分,临沂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正式播出。随着临沂市广播电视台高标清硬盘播出系统的启用,临沂市实现了高、标清电视信号同步播出,市民可通过数字机顶盒同时收看新闻综合的高清、标清节目。 1日上午,在刚刚落成启用的临沂市广播电视台硬盘播出播控室内,随着新旧信号切换工作的顺利完成,临沂市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高清时代。新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高标清同播设计理念,核心设备国际领先,系统集成采用完全的主备路由,可实现主、备路信号的无缝切换,安全性、拓展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1.项目构成情况综合介绍: DV系列高清视频跳线盘是佳耐美公司继非常成功的视频跳线盘DVJ-W和DVJ-S系列之后,研发的适合高清数字(HD-SDI)使用的新型视频跳线盘。不仅适用于高清数字信号,同样可用于标清数字(SD-SDI)、模拟视频以及数字音频信号。  相似文献   

4.
山东电视台2005年要投入使用的1200m^2高清演播室,其视频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全功能的标清系统功能,能够独立完成标清电视节目的转播与制作,使用系统中采用高,标清输入信号资源,并能在进行标清播出时具备最简单的高清节目制作能力,即系统可以提供一个自动跟随标清信号源切换的高清输出信号。  相似文献   

5.
《世界广播电视》2009,(3):34-34
广东台高清新闻演播室系统通过一个矩阵切换键自动将标清信号切换至上变换器,再从上变换器自动切换至高清输出,这样的自动多交叉点切换功能是建立在S—BUS系统控制功能之上。  相似文献   

6.
山东电视台2005年要投入使用的1200m2高清演播室,其视频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全功能的标清系统功能,能够独立完成标清电视节目的转播与制作,使用系统中采用高、标清输入信号资源,并能在进行标清播出时具备最简单的高清节目制作能力,即系统可以提供一个自动跟随标清信号源切换的  相似文献   

7.
闫丙锋 《电声技术》2022,(10):54-58+62
以高淳区融媒体中心高清演播室的建设为例,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清演播室中视音频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论述演播室系统的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视音频系统的设计思路,讨论信号流程、设备配置,探讨高清演播室系统的建设。系统设计可以通过配置实现高清、标清兼容,通过2选1应急切换实现视频矩阵和切换台主备工作模式,通过冗余配置,保证演播室的可靠性,通过预留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高清演播室系统建设上,要重视视音频系统设计,整体设计要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和严谨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实现功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视技术》2012,(9):139-139
日前,江西广播电视台600m2高清演播室系统暨电视新闻综合业务网顺利竣工,经验收后投入使用,使江西广播电视台网络化、高清化进程迈上新的台阶。600m2高清演播室系统为江西省第一个全高清数字演播室。它采用10+2讯道纯高清内核,兼顾标清,具备完善的高清制作功能,能同时完成大型电视综艺节目高清、标清的现场直播与节目录制;具有先进的数字化图像和声音处理技术,兼容数字双声道和单声道  相似文献   

9.
郑惠兵 《电视技术》2015,39(20):95-101
本文介绍了我国援助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高清电视转播车视音频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设计思路。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目前主要采用标清和模拟系统设备,我国援助的高清转播车,实现了高清、标清的充分兼容,系统可扩展,实用、灵活、安全性。视频系统具有强大的备份功能,包括切换台和矩阵的相互备份,主备调音台的应急备份及录像机的应急备份等。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陈蕙 《电视技术》2011,35(22):67-69
青海电视台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发展硬件建设,将标清新闻演播室改造为高清直播演播室.系统面向高清,采用纯高清内核,上下变换满足标清制作需要,可以同时制作两套不同的高清/标清节目.主要从系统设计原则,视音频系统、同步系统、通话系统、TALLY和时钟系统的选型设计等方面作了介绍.青海台高清直播演播室改造建设充分借鉴各省台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Avid |DS HD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高清信号转为标清信号的几种途径,并通过测试,对不同方式下得到的标清信号的质量进行比较,探讨了在后期制作中如何应用示波器辅助,在Avid |DS HD中完成高清节目制作后,通过系统中视频信号色彩校正,在下变换标清时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方法. 随着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高清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继而推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清设备,如高清摄像机、录像机、切换台和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市场对音视频传递的信息、清晰度及高保真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大推进了多媒体技术中光纤技术的应用。光矩阵基本上兼容全部的视音频信号、同时其无损的信号传输功能也是其他模拟矩阵所不具备的。光矩阵采用光纤信号传输高清、标清以及模拟音视频信号源,加大了信号的传输距离,同时节省了布线空间及后期升级扩容的难度。本文通过介绍光矩阵的特点及应用,旨在探讨光纤矩阵在多媒体AV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和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涛 《通讯世界》2016,(11):93-94
松原广播电视台全景多媒体高清演播室是高标清兼容的全景式演播室,包含演播室景区、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音视频信号录制系统、通话指挥系统及灯光系统.整个系统核心为广播级高清为主架构,考虑到台内实际制作和播出现状向下兼容标清节目制作播出,演播室建成后完成每天《直播松原》、《松原新闻》两档节目的演播室即时制作和播出.  相似文献   

14.
视频系统设计和建设 宁夏广播电视台转播车通过S—BUS软件对系统设备实现集中控制,可对多个应用场景快速存储、调度相关设备灵活地应对多场景节目制作。系统设计为纯高清内核.采用上下变换满足标清节目制作需要,可同时制作两套不同的高/标清节目。  相似文献   

15.
电视广播数字化与高清化正在全球加速发展,欧美许多国家的数字化普及率已非常高,高清化程度也大有进展,无论是开辟的频道,还是所播的节目,标清与高清数字节目的数量增加明显,传统模拟电视广播已临近关停边缘。在我国,近几年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在前几年有线数字电视及有线数字高清电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可谓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随着2007年12月31日香港率先正式开播13套免费地面数字节目(这其中包括2套高清电视频道:TVB翡翠高清台和ATV高清频道)之后,2008年元月1日,首都北京的地面数字电视频道也顺利开播。目前北京的地面数字电视频道包括:1套央视高清节目和6套标清节目。具体节目安排如下:1、北京地区33频道:央视高清综合台(CCTV-高清)。2、北京地区32频道: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少儿频道、音乐频道、北京电视台一套、中国教育电视台三套共六套标清节目,这六套标清会和本地的模拟地面信号同时播出。根据测试,目前央视播出的高清电视信号覆盖了北京六环内的地区。经过对北京市东面的通州区、北面的沙河、西面的石景山区及南面的大兴区的现场测试,信号覆盖良好。在北京市内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室内通过普通天线接收高清信号。  相似文献   

17.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清新闻演播室系统以Sony MVS800G高标清多格式数字切换台和IXS-6600视音频矩阵为核心,由视频系统、音频系统、通话系统、提示检测监看系统,同步系统组成,完成整个项目的功能实现,整个系统是个高清制作播出岛。对外界的信号连接采用X75HD-AV-2PS上下变化变成,系统主要任务是承担《海南新闻联播》的制作和播出。  相似文献   

18.
在参与了云南电视台的高清系统方案设计后,作者觉得在节目制作还要面对标清播出环境的今天,高/标清兼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兼容带来了许多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就标清系统向高清系统过渡中的同步问题,延时问题和宽高比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1)某日机房值班人员在监视墙上发现一套卫视节目频繁出现马赛克、画面停顿现象,而省公司下传的数字电视中该套卫视节目播出正常,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矩阵系统将该套节目切换为备用信号源(我们在机房安装了一台数字机顶盒,将其输出连接到矩阵的输入,当作各卫视节目的备份信号源,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央电视台高清转播车的布局设计与系统设计。在车体结构上,各个工作区独立、工位布局合理,人机操作界面舒适,最大限度减少了转播和制作过程中各个工种之间由于工作内容不同产生的干扰。该车的系统设计充分考虑高、标清兼容的需求及切换台主通道和视频矩阵应急通道并行的安全性,采用平台化的系统设计理念,充分发掘设备能力,在系统设计上实现了"一车两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