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b2+作为模板离子,以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与2-羟基-1,3-丙二胺为原料通过[2+2]缩合反应,得到单核铅配合物[Pb(H2L)](ClO4)2(H2L为中性大环配体),进一步通过金属置换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ClO4)2,并对中间体大环单核铅配合物及其双核铜(Ⅱ)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对两个新颖的碘化亚铜配合物CuI[2-(Dpp)bp]_2(配合物1,2-(Dpp)bp=二(二苯基膦)联苯)和Cu_2(μ-I)_2[TPP(o-OCH_3)]_2?CH_3CN (配合物2,TPP(o-OCH_3)=三(3-甲氧基苯基)膦)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表现为单核、双核碘化亚铜配合物的结构类型。在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中,亚铜原子都表现为不同寻常的近乎平面的三角形配位构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膦配体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所致。两配合物都表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双核配合物2的热稳定性优于单核配合物1。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吸收主要来自于膦配体的π-π~*电子吸收跃迁,配合物1和2的能隙值分别为3.58、3.21 eV,说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半导体。  相似文献   

3.
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核酸结构探测等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2,9-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双核钌(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报道,并利用氢-氢同核相关谱(1H-1H COSY)对该配合物的氢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相似文献   

4.
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核酸结构探测等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2,9-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双核钌(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报道,并利用氢一氢同核相关谱(^1H^-1HCOSY)对该配合物的氢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相似文献   

5.
通过十二羰基三铁与2,3-二巯基吡嗪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将刚性共轭桥引入到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配合物中,化学模拟合成了[μ-SC_4N_2H_2S-μ]Fe_2(CO)_6(配合物I)。研究了配合物I的PMe3配体取代过程,得到双核铁配合物[μ-SC_4N_2H_2S-μ]Fe_2(CO)_5(PMe_3)(II)和单核铁配合物[μ-SC_4N_2H_2S-μ]Fe(CO)_2(PMe_3)_2(III)。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吸电子共轭桥连结构能有效降低[2Fe_2S]模型配合物中心铁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还原电位。配合物I相应的第一还原电位出现在-1.18V(vs.Fc/Fc~+),是目前已见报道中最正的。同时,配合物I、II、III在不同的还原电位下均具有电催化质子还原产氢的活性。其中,配合物III在-2.28V(vs.Fc/Fc~+)下的电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用三(3-氨基丙基)胺(trpn)与对苯二甲醛在硝酸银为模板剂存在下通过[2+3]缩合得到了一个三维双核银(Ⅰ)穴合物[Ag(Ⅰ)2L](BF4)2,并以此为前体与氟硼酸铜(Ⅰ)进行置换反应获得了异双核穴合物[Ag(Ⅰ)Cu(Ⅰ)L](BF4)2,用电喷雾质谱证明了双核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Cu(Ⅱ)的丙烯酸双核配合物[Cu2(C3H3O2)4].H2O和醋酸、2,4,6-三甲基吡啶三元配合物[Cu(C2H3O2)2(C8H11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测试表征了该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溶解度、电导率测试等物理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技术对双核镍(Ⅱ)金属配合物[Ni2(Ht-da)2(H2O)6].4H2O(Htda=1,2,3-三氮唑-4,5-二羧酸)与DNA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对该配合物对细胞形态学影响进行Hela细胞的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静电作用模式与DNA相互作用,同时存在插入作用.此外,配合物可引发Hela细胞明显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以β-丙氨酸、水杨醛和乙酸铜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双核铜(Ⅱ)-β-丙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Cu2(β-ala-sala)2.H2O].H2O,采用元素分析、IR、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且具有比青霉素更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由Ru2(μ-O2CCH3)4Cl为前体配合物,合成了两种氧原子作为电子供体的双核四乙酸钌(Ⅱ,Ⅲ)配合物[Ru2(μ-O2CCH3)4(L)2]PF6(L=H2O,MeOH,分别用(1)、(2)表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Ru2(μ-O2CCH3)4(L)2]+/0电对的氧化还原半波长电位为535 mV,与其他中等强度的路易斯碱配合物相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对苯二甲醛和二丙烯三胺制备了一个三十元六氮杂大环配体L(L=3,7,11,18,22,26-hexaazatricyclo[26.2.2.213,16]tetratriaconta-1(30),13,15,28,31,33-hexaene),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双核铜配合物[Cu_2L](CO_3)_2,用X-单晶衍射分析技术表征了其结构:Cu(Ⅱ)与环上的3个氮原子及来自CO32-上的2个氧原子配位,分别形成配位构型不同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和三角双锥构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催化p-硝基苯酚醋酸酯(NA)的水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底物NA及配合物的浓度均呈一级反应且催化水解速率受酸碱平衡控制,当pH值=9.00时,水解速率常数为0.034 mol/s,推测其催化机制可能为Lewis acid机制.  相似文献   

13.
首次合成了两种双核锰配合物:Mn_2L_~1OH·3H_2O(Mn~(2-),Mn~(3-))和Mn_2L_2~2(O_2CMe)_2(Mn~(3-),Mn~(3-)),其中L~1和L~2分别为2,4-二羟基苯甲又氨基乙醇和3-(2’,4’-二羟基苯甲叉氨基)-1-丙醇的负二价阴离子,运用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导率、磁化率、热分析、IR、UV—Vis和ESR谱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Ⅱ)配合物[Cu2(BPH)2 Cl4]·CH3 OH(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Ⅱ)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2 O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PPN]Cl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1反应生成一个硒桥双核配合物[(Ph3P)2N]2[(InCl3)2(μ-Se)](1),晶体结构中的[(InCl3)2(μ-Se)]2-阴离子部分包含一个角度为102.60(3)°的弯曲In-Se-In链接键。在Cy3PO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3反应生成一个新奇的金刚烷类四核配合物[Cy3POH]4[(InCl)4(μ-Se)6](2),配合物2的阴离子[(InCl)4(μ-Se)6]4-包含有6个μ-Se2-桥链接4个[InCl]2+单元,平均In-Se-In键角为99.66(3)°。配合物1和2经X-射线结构分析均含有四面体配位的金属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II)配合物[Cu_2(BPH)_2Cl_4]·CH_3OH (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II)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_2O_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三(3-氨基丙基)胺(trpn)与对苯二甲醛在硝酸银为模板剂存在下通过[2+3]缩合得到了一个三维双核银(Ⅰ)穴合物[Ag(Ⅰ)2L](BF4)2,并以此为前体与氟硼酸铜(Ⅰ)进行置换反应获得了异双核穴合物[Ag(Ⅰ)Cu(Ⅰ)L](BF4)2,用电喷雾质谱证明了双核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以8-羟基喹哪啶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双(8-羟基喹啉)类柔性配体H_2L,将柔性配体H_2L与Cd(Ⅱ)离子反应得到镉配合物[Cd_2(L)(NO_3)_4]。利用~1H-NMR、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结构,利用LS 50B荧光光谱仪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镉配合物是一种双核的分子型配合物,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超分子作用力,如π—π堆积作用和C—H…O氢键作用力;当激发波长为340 nm时,柔性配体H2L和镉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48,449 nm。  相似文献   

19.
MCM-41固载异双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9个具有混合价态的大环d-f异双核配合物[M1M2L](NO3)(H2O)n(M,L分别代表金属和配体)。采用浸渍法将d-f异双核配合物分别固载在中孔分子筛MCM-41上制得负载催化材料。IR,UV-Vis,XRD,ICP-AES和TG/DTA表征表明异双核配合物被固载后,配合物结构仍保持完整。以环己烷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负载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其TOF值分别为20.4-49.2 h-1。当选用冰醋酸做溶剂时,环己烷的转化率高达72.1%。此外,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加入量及催化剂的加入量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影响。该系列催化剂在环己烷液相反应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12 h,反应温度在343-393 K,双氧水的最佳加入量为5-15 mL,催化剂的最佳加入量0.5-1.0 g。  相似文献   

20.
选择手性化合物(S)-3,5-二(1-羧乙氧基甲基)-苯甲酸三钠盐(Na_3L)为芳香多羧酸有机配体,以1,2-二吡啶乙烷(bpa)为含氮辅助配体与醋酸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一个手性配位聚合物{Cd_2(L)(bpa)_2(CH_3COO)}_n(1).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考察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中双核镉金属构筑单元通过羧酸配体L3-连接形成了管状结构,相邻的管状结构之间通过辅助配体bpa连接在一起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后相邻的层状结构通过C-H…π弱相互作用力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1的晶体纯度、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