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意味着宁波市民期待已久的轨道交通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
工程资讯     
武汉将投资1205亿元建地铁;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动工;深圳地铁2号线正线轨道工程开工;泉城济南在做地铁建设前期规划;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3.
工程资讯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7月4日,北京至天津的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在两市交接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口6公里处开工。工程预计2007年底建成,2008年6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投入商业运营。该工程由北京南站东端引出,沿既有京山铁路线南侧向东,过亦庄工业园区、永乐新城至天津杨村后,再沿既有京山线北侧至天津站,全长115公里,总投资123.4亿元,由铁道部、天津市和北京市共同出资建设,采取中外联合体进行工程咨询,设10公里工程试验段,由中外联合体施工。这条客运专线具有大容量、高密度、无拥堵、工交化等特点,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京津…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咨询》2010,(4):50-50
本刊讯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中4条市域干线之一,其三期(东延伸)工程设计起点为二期工程终点——杨高中路站站后,终点为川沙路东侧的曹路站。线路走向为杨高中路——金海路,沿途经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功能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曹路新市镇。三期工程线路全长13.808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9座,其中换乘站3座。在申江路站设出入场线引入金桥停车场,与12、14号线共址。该工程已列入上海2010年~2020年建设规划,计划2010年年内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5.
工程资讯     
北京60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北京市今年确定的60项重大工程,截止到4月底已有41项开工兴建,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备受关注的国家体育馆工程将于年底开工建设。被列为今年城市建设重中之重的轨道交通工程,其中地铁“八通线”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以上。地铁5号线施工顺利,4号线、10号线和奥运支线,一期工程的方案设计招标已经完成,年内确保开工。98公里长的五环路年内将全部贯通。二环路和机场北路二条高速公路将于下半年兴建。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改造工程将于“十一”前完工。环境工程,吴家村污水处理厂计划9月通过试运行。小…  相似文献   

6.
工程资讯     
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全国2.7万公里“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全部开通;2010年北京将有11条轨道交通;亚洲最大风力发电机组落户青岛;洛阳至湛江铁路开工建设;深圳地铁10项技术通过创新鉴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系统自身已有资源,实现轨道交通断面实时拥挤指数的发布,提出了轨道交通断面拥挤指数计算方法与模型。该模型利用实时车站进出口乘客数、历史OD大数据和列车运营图计算轨道交通实时断面拥挤指数。该方法仅利用轨道交通系统现有设备,低成本完成了实时断面拥挤指数的计算并发布。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4号线已运用该模型完成实时断面拥挤指数的发布,乘客能查询到轨道交通断面实时拥挤状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数据,总结事故发生规律,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深入研究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和存在的风险,继而提出针对重庆市地理特性及轨道交通运营特点的风险防控措施,为轨道交通运营机构制定安全监管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通信传输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作用及要求,探讨轨道交通通信常见传输技术的类型及特点,对各传输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轨道交通通信各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应用情况及选择方法,并对今后轨道交通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长沙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吸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比较成功的城市的经验,坚持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同步规划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模式的选择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决定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引导长沙市用地政策的转变,最终达到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轨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北京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阶段.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客流特性,收集北京市轨道交通AFC(Auto Fare Collection)刷卡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的客流历年变化规律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特点,从北京市全网客运强度、换乘系数、平均运距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其次从线路、站点两个层面,结合站点周边用地特性,阐述北京市轨道交通进出站规律、换乘规律;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建设规划中需要注意完善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建立多层次轨道交通管理系统,把握换乘站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工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某一城市有无轨道交通工程就可以看出其经济情况,为了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实施质量,本文主要对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主要设施的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Space L方法构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模型,通过计算网络的多个特征指标值,实证分析了其复杂网络特性;以网络全局效率相对值作为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鲁棒性.研究表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在L空间中是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对站点遭遇随机故障的鲁棒性强于站点遭受蓄意攻击时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归纳了轨道交通教学的现状及建立实训环境的局限,对轨道交通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仿真实训在教学中的优势,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了电务仿真实训系统在轨道交通教学的应用及实现,提出了电务仿真实训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轨道交通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分析上海近、远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针对上海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提出"2环13射"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目前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环境内,除了列车的电气设备,还存在无线发射站等多种无线电磁干扰源。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解决轨道交通的电磁兼容问题(即电磁干扰和电磁抗扰问题)是保证轨道交通安全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轨道交通车辆的电磁干扰问题,并提出了抗电磁干扰的两个解决途径。其次,从接地、滤波、屏蔽、布线和电子元器件选择等5个方面给出了对应的抗电磁干扰设计方法,并从系统级和整车两个维度出发,针对具体设备、组件和整车提出了具体抗电磁干扰设计方法。最后,结合温州市域S1线项目,通过轨道交通车辆抗电磁干扰现场试验,验证了所提抗电磁干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轨道交通换乘的多目标路径优化问题,采用两级分层的层次模型描述轨道交通网络,并结合乘客出行时考虑的因素,以成本最少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通过行为时间价值原理将成本和时间转化为广义成本,建立了基于广义成本的轨道交通换乘最优路径模型。利用轨道交通网络封闭性好的特点,采用了Dijkstra算法对其进行路径优化。最后通过Matlab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例仿真,实现了多目标下轨道交通换乘路径的最优化,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后朱炜在2013年第3期的《城市交通》上发表了题为"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事件的形成、传播及对策"的文章,认为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事件是轨道交通系统应急事件的一种,是指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致使轨道交通车站在某一时间内候车、停留的乘客超过了该站设计许可的客流容量,并有继续增加趋势的一种客流情况。大客流事件往往由于大型活动、事故/故障、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2017年12月份至2019年1月份的全线客流数据进行研究,引入客流基准值和客流偏差率的指标来量化轨道交通客流波动情况,研究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时空波动规律的短时客流预测模型WI-LSTM,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平均相对误差(MRE)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与经典的SARIMA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预测模型和未考虑雨雪天气的LSTM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雨雪天气的WI-LSTM预测模型可以充分利用雨雪天气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相比其他3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WI-LSTM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升了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可为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牵引负荷对城网的影响,结合郑州轨道交通1,2号线的规划设计数据,对近期、中期和远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采用经验公式法对牵引电量进行了具体的量化计算;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负荷预测,对郑州轨道交通牵引负荷对城市配电网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电力峰值负荷和城网峰值负荷基本不会重叠,负荷峰值最大贡献率约2%,因此,郑州轨道交通系统负荷对电网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