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红外相机技术、网捕法、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于2011-2016年, 用这几种方法调查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在南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222种, 网捕鸟类43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47种; 其中1种鸟仅网捕到, 6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164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在车八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109种, 网捕鸟类42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27种, 其中9种鸟仅网捕到, 3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97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随着鸟类的体重、体长、翅长和跗蹠增加, 网捕到的鸟类个体数量减少, 鸟类身体大小与网捕到的鸟类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而红外相机拍到的鸟类数量随鸟类的身体大小增大而增加, 并且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的结果显示, 网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针对不同类群的鸟类调查效力不同, 但都是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的有效补充。建议今后开展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时, 尽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以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春季鸟类鸟撞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场的鸟类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会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本文结合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了春季机场内出现的各种鸟类的种类、数量、活动高度、出现频率4个指标,并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遇见频次和密度在贡献率最高的第1主成分中得分最高,可见这两个因子在鸟撞风险评价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鸟类个体大小和活动高度在贡献率较高的第2主成分中得分较高,所以这两个因子虽然对鸟撞风险大小有一定影响但不具主导地位.根据各种鸟类的密度和遇见频次进行聚类分析,将44种鸟进行了鸟撞风险大小划分,结果表明:乌鸫、极北柳莺等18种鸟属于风险较小的类群,占总数的40.91%;长尾缝叶莺、白腰雨燕等10种鸟属于风险一般的类群,占总数的22.73%;黑翅鸢、金腰燕等14种鸟属于风险较大的类群,占总数的31.82%;白鹭和棕背伯劳2种属于风险很大的鸟类,占总数的4.54%.分析结果为机场方面进行鸟撞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中学动物学要求给学生的鸟类解剖知识,是一般的构造知识。因此,只要具有用肉眼能够观察清楚,而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鸟类就可以用作实验材料。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实正是如此。麻雀等小型鸟类的体形虽小,但它们的构造却具有典型性,解剖麻雀就可以了解鸟类的基本构造。麻雀等小型鸟类在自然界的数量多(其中有的是农业害鸟),比较容易获取大量的实验标本,可充分满足实验的需要。学生可以人手一只,每人都有机会动手解剖进行详细地观察。对提高实验质量,加强解剖的技能训练都有重耍作用。小鸟体形美丽,小巧玲珑,  相似文献   

5.
1982—1987年对本溪地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鸟类15个目,39科,183种,占辽宁省东部地区210种的87.6%,占辽宁省鸟类392种的46.9%。 本溪地区鸟类的优势种类中,分布较广的有两种鸟:一为大山雀,另一种是普通(币鸟),珍稀鸟类有丹顶鹤,白枕鹤,中华秋沙鸭。我国特产种类有中华秋沙鸭,棕头鸦雀,黑头(币鸟)。  相似文献   

6.
鸟类的鸣叫     
鸟类的鸣叫不仅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鸟类生态生理学中颇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一种鸟都有与其他种不同的鸣叫,甚至与相近种的鸣叫也有所不同。有的鸟能唱出婉转悦耳的歌声;有的鸟鸣声虽较简单,但音调却是愉快而活泼;然而也有的鸟其鸣声特别单调,没有一点音乐感。  相似文献   

7.
正麻雀是我们常见的鸟类,即便是不懂鸟的人,也认识麻雀。我们通常说的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它们是一类鸟,而不是一种鸟。事实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26个种,麻雀属的发生中心在非洲,非洲现存的麻雀物种数最多,约占现存麻雀属的一半。不过在中国,麻雀属却并不"兴旺",仅有5个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这5种麻雀,但全部见过的人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8.
人工落叶松林中冬季鸟类混合群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人工落叶松林中冬季鸟类混合群的观察表明,主要由沼泽山雀、长尾山雀、普通鳾和旋木雀等四种鸟构成冬季混合群,并以沼泽山雀为主体。每种鸟在混合群中出现频次不同、取食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不同。构成了对资源的分割,从而减少了竞争,使之能共存于混合群中。这种生态位的分化与形态特征有关,特别与嘴大小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由22种鸟组成,它们隶属于2目9科,其中留鸟11种,迁徙鸟8种。在当地繁殖的鸟19种,冬候鸟2种。各项鸟类群落指标呈现明显季节变化,一般从早春开始上升,到夏季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隆冬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鸟类剥制标本缺少羽毛部位的修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作鸟类剥制标本时,常常会遇到鸟体某个部位因缺少羽毛覆盖而露出皮肤,给人以美中不足之感。为弥补这个不足,可以从相同鸟类的另一只鸟体上摘下同部位的羽毛(羽毛颜色,羽片大小等应尽可能相似),将羽根部剪去适当长度以后,用市售乳白胶粘贴到剥制标  相似文献   

11.
高玮 《动物学研究》1983,4(2):157-166
赤胸鹀(Emberiza fucata fucata)和黑喉石(即鸟)(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是典型的沼泽草甸鸟类。有关两种鸟的生态学研究,国内外均有一定报道(Nakamura 1963;Nakamura et al.1968;赵正阶1981;杨学明等,1982),但都偏重于繁殖生态,而对它们的种群生态的研究甚少。尤其对这两种鸟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至今未见。 我们于1979年6—9月,1980年5—9月和1981年5—7月在长白山北坡对两种鸟的种群生态作了初步比较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固定面积法调查了青林三个主要演替阶段森林(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种团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所记录到的35种鸟类中有11种差异显著。其中,山雀科和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食性种团中,阔叶林以食虫鸟和食果食虫鸟为主;混交林和针叶林均以食虫鸟、食果食虫鸟、食谷鸟和食果鸟为主。鉴于阔叶林和混交林有向顶级群落(针叶林)演替的趋势,建议采取人为干扰来维持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面积,以便从景观水平上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远在殷商时代(公元前11—15世纪),甲骨文中已见有鸟名。东周春秋的《诗经》(距今约3千年)提到各种禽鸟,前后约70次。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列有鸟名,约40之多。《尔雅》(公元前二世纪,作者不详),内列鸟类计78项,每项一般为一种鸟,但也有一项泛指好几种鸟;另方面,还有几项均属单一种鸟,甚至纯属杜撰。《尔雅》之后,还有《广雅》(魏朝张揖)、宋朝《埤雅》(陆佃)、尔雅翼(罗愿)《疏尔雅》(邢  相似文献   

14.
鸟类对于农林的为益或为害,以及它们为益或为害的程度怎样,一般是按照它们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下所取食的主要东西来断定的。许多鸟类觅食害虫、鼠类或杂草等,对于农业很有益处,这些叫做益鸟;但还有些鸟类嗜食谷物、蔬菜、果实及其他农产品,它们当然都有相当害处,因此叫做害鸟。 1.益农的鸟类有益于农林的禽鸟,主要可分为三类,现分别介绍于下。 (1)主吃昆虫的鸟类虫害是目前农林方面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鸟类中却有不少是啄食害虫的。就蝗虫而言,中国科学院的鸟类学和昆虫学工作者们曾往鲁南、苏北微山湖一带的蝗区,做过吃蝗鸟类的调查。得知当地鸟类吃蝗虫的有18种之多,就中以燕鸻、白翅浮鸥和田鹨等比较显著。燕鸻嘴形短阔似燕,翅长而尾分歧,也都像燕子,但它落地觅食的姿态又像一般的鸻类,故有燕鸻的名称。燕鸻不似家燕  相似文献   

15.
巢寄生行为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  相似文献   

16.
4种雀形目鸟消化道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铭  柳劲松 《动物学杂志》2008,43(1):116-121
鸟类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红点颏(Luscinia calliope)、红喉姬(Ficedula parva)、栗(Emberiza rutila)和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4种鸟的总消化道长度和各消化器官的长度(胃长度除外),消化道总重量和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植食性鸟(普通朱雀)具有相对较长的消化道,而食虫鸟(红点颏和红喉姬)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消化道重量。实验证明,鸟类不同的食性特征塑造了不同的消化道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18.
对9目24科85种鸟舌的形态观察,可划分为矛尖型、圆钝型、棒状型和短阔型四种类型。发现鸱鹗科3属3种鸟类为圆钝型,佛法僧目翠鸟科和戴胜科4属4种鸟类为短阔型,啄木鸟科3属3种为棒状型。其余6目20科的鸟类均系矛尖型。舌型以鹟科鸟类最为复杂,除莺亚科4属8种为二分叉舌型外,鸫亚科、画眉亚科和鹟亚科鸟的舌中不分叉、二分叉和四分叉舌型均有,但以二分叉舌型为多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生物类型多种多样,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1999年底,已知有鸟类1253种948亚种,隶属于21目83科,其中有多种为我国特有或珍稀濒危的鸟类。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及非法捕猎等种种原因,许多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正逐步濒临灭绝。为了加紧保护野生鸟类种群,我们对珍稀鸟类采用了人工饲养、交配等手段以提高繁殖率,并已经在部分鸟类中获得成功。但是,在全世界的鸟类中有50%是单态性鸟。他们的性别不论是在幼鸟还是在成鸟时期,都很难  相似文献   

20.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