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我国外科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15%-19%左右,三者合计,占了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的细菌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总的说来,革兰阴性杆菌约占60%-65%,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0%-35%,其余是真菌。不同种类的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有所不同,参见表1。  相似文献   

2.
葡萄球菌是目前医院内最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假体等骨科内置物周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997~2005年UK卫生防护机构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数据发现41.4%人工髋关节,33.5%人工膝关节,53%骨折切开复位以及59.1%髋部半关节成形术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这些感染的15.1%,20.7%,7.5%及6.3%.陈哲峰等调查国内人工关节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细菌学分布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菌株数的34.59%,表皮葡萄球菌占总菌株数的37.48%; 46.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5.7%的表皮葡萄球菌株对甲氧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3.
外科病人脓毒症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病人脓毒症常见病原菌根据国内监测资料,从外科感染病人标本中培养出来的病原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5%~19%,三者合计占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的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总体上革兰阴性(G-)杆菌仍占优势,约占60%~65%;革兰阳性(G+)球菌约占30%~35%(所占百分率近10年缓慢增加);其余是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外科病人脓毒症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一旦确诊或怀疑脓毒症,应立即收集有关标本(脓液、渗出物等)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开始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外科感染病原菌耐药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沾良 《腹部外科》2000,13(3):132-133
细菌耐药性是抗菌药物治疗的大敌。无论使用多么强有力的抗生素,如果细菌对其耐药,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现状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对提高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重要。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据解放军304医院资料,外科感染最常见的菌种依次是绿脓杆菌(20.7%)、大肠杆菌(19.9%)、金黄色葡萄球菌(17.2%)、沙雷菌属(7.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变形杆菌(6.0%)、肠球菌(5.5%)和克雷伯菌属(4.4%);据湖北地区报告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6%~26.3%)、绿脓杆菌(18.5%~20.0%)、大肠杆菌(13.0%~17.9%)、凝固酶阴性…  相似文献   

5.
��Ƹ�Ⱦ�ķ��Σ���״��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 ,创伤和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 (G )球菌 ,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他们的优势地位逐渐被革兰阴性 (G-)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所取代 ,G 菌约占 30 % ,G-菌约占 70 %。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耐药性强的阴沟杆菌、产气杆菌、不动杆菌和肠球菌日见增多。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发现厌氧菌检出率相当可观 ,约为5 5 %~ 75 %。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国内外都注意到了G 球菌感染又有重新增多的趋势 ,在发达国家的某些重症监护病房 (I…  相似文献   

6.
黎沾良 《腹部外科》2006,19(4):204-207
义的腹腔感染是指腹膜炎和腹腔脓肿,广义的腹腔感染则包括了腹部的感染性外科疾病。腹腔内感染多属内源性感染,常常是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大多需要外科处理,但抗菌药物治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腹腔感染常见的病原菌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过去长期认为,革兰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现已明确,其主要病原菌仍然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为代表的肠道杆菌科细菌占60%以上;其次是肺炎链球菌,约占15%;厌氧菌少见,只占1%~5%。2.继发性腹膜炎:多由空腔脏器穿孔或破裂…  相似文献   

7.
外科感染防治——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据解放军三零四医院最新资料 ,外科感染最常见的菌种依次是绿脓杆菌 (19 9% )、大肠杆菌 (19 4% )、金黄色葡萄球菌 (19 1% )、沙雷菌属 (9 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 6 % )、肠球菌 (6 5 % )、肠杆菌属 (6 0 % )、克雷伯菌属(5 6 % )、变形杆菌 (5 0 % )和不动杆菌 (2 4% ) ;据湖北地区15所医院 1999年报道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 0 0 1,16 :2 31 2 33) ,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8 4% )、绿脓杆菌 (16 6 % )、大肠杆菌 (11 4% )、肠杆菌属 (8 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 3% )、克雷伯菌属 (7 3 % )、不动…  相似文献   

8.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20世纪60年代以前,外科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后,革兰阳性(G )球菌的占有比例有所下降,尤其是化脓性链球菌明显减少,而革兰阴性(G-)杆菌,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杆菌科细菌,则相对增多;两类细菌的比值大约是3∶7。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都注意到G 球菌引起的感染又有增多趋势。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9个城市13~18所医院)结果显示,G 球菌所占比例在1999年为28.8%,2001年为33.5%,2003年为38.2%[1-2]。湖北地区15所医院报告,外科感染病原菌中G 球菌在1998-1999年占36.5…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脊柱骨科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分离出的病原菌谱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分离的114株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G-菌76株,占66.7%,以大肠埃希氏菌占优势,占20.2%,铜绿假单胞菌占15.8%,肺炎克雷伯菌占14.0%,G+菌38株,占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11.4%。各种常见医院感染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有下降。[结论]降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343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腹腔和胸腔感染情况、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43例肝移植受者中,围手术期48例单独发生腹腔感染,61例单独发生胸腔感染,10例同时发生腹、胸腔感染,15例因感染导致死亡。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106株病原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19.8%(21/106)、15.1%(16/106)和11.3%(12/106)。发生胸腔感染的受者胸腔引流液共培养出99株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26.3%(26/99)、18.2%(18/99)和17.2%(17/99)。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35.62、162.14、11.09和6.81,P均<0.05)。药敏试验结果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已耐药(>90%),仅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2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1%);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6%);革兰阳性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最为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 结论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腹、胸腔感染发生率均较高,且病原学分布各有特点,术后应积极反复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