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研究概况,以及动物实验模型和药效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异病同治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中医异病同治的含义、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及证候微观指标的研究等方面,分析异病同治的内涵。结合具体研究项目,通过异病同治指导下开展中药复方干预多脏器纤维化研究,对在中医证候理论、中药复方研究等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大胆设想;并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通过研究提出中医关于多脏器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派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西美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107-1108
温病学派是研究外感温热病的一个医学流派。以清代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医家为代表,对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对温热病乃至杂病的辨证施治都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赖梅生  杨柳 《四川中医》2003,21(9):23-25
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这类疾病的防治。本文从影响色素代谢的中药、方剂的研究,治疗色素病的其他疗法,中医治疗色素病基础理论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中医药研究色素病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医药治疗色素病的研究新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医络病学说与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3,44(6):407-409
提出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络脉的生理功能、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反映中医络病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络病与血瘀证在病机概念与治疗上的不同,并就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作了简要论述,以期对建立完整的中医络病学说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病机复杂。基于这种复杂性,本文将高血压病的病机分为基本病机、症状病机、证候病机、疾病病机和微观病机等几个不同层次,并分析病机层次间的联系,及各层次的理论和临床意义,着重指出了症状病机在高血压病痛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叶  黎敬波 《新中医》2004,36(3):73-75
回顾了古籍文献中外感病分类及病因病机,并就现代研究中中医外感病因与西医致病因素(病原)相关性、外感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外感病临床与实验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的中医证治浅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结合古代医籍及现代研究。综合论述了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岭南温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彭胜权  李迎敏 《新中医》1997,29(10):2-4
本文阐明了岭南温病的含义,系统总结了近十余年来围绕岭南温病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整理及多学科相结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了岭南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用药文献的特色,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合病、并病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所谓合病,指的是外感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数经之证同时而见的临床病证;所谓并病,指的是一经先病求罢,另一经相继而病,数经之证相继并见的临床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合病、并病的概念,列举了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以及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等病证类型,提出了合病、并病的病证表现和治法方药,初步奠定了合病、并病的理论基础。然而,合病、并病问题,长期以来也是研究《伤寒论》集中争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阴证和阳证之间、阴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