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氢呋喃与环氧氯丙烷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晃玉等曾以BF_3-二元醇(DO)引发四氢呋喃(THF)与环氧氯丙烷(ECH)共聚合,用所得共聚醚制成嵌段聚醚聚氨酯,与用THF均聚醚或THF-环氧丙烷(PO)共聚醚为软段的聚氨酯相比,分别在低温性能及强度上有明显改进.且由于引入氯甲基侧基可作进一步接枝共聚改性。但用BF_3-DO为引发剂很难制得不含环聚体的共聚醚,  相似文献   

2.
氢键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内的重要键合力特征。该文基于氢键所引起基团的频移,以FTIR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并结合通过动态力学性能(DMA)研究所建立的评估硬段与软段之间混溶的定量方程,对所合成的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2,4-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1,4-丁二醇为原料的热塑性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氢键体系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30%的硬段混溶进入炊段相对软段的醚氧产生氢键作用,主要的氢键包括硬段羰基与硬段氨基之间的氢键以及硬段烷氧与硬段氨基之间的氢键,仍发生在硬段岛区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分子量的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次亚甲基)醚和均苯甲甲酸二酐反应,合成了聚醚聚酰胺酸;然后以不同重量比将聚醚聚氨酯和聚醚聚酰胺酸溶液混合反应亚胺化,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广角X-衍射、应力应变试验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具有很好的相分离结构,是一类新型耐高温、有韧性的热塑性弹性体。聚醚分子量相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相容,合金具有两相结构;聚醚分子量不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存在相分离,合金具有三相结构,表现在材料外观上分别为透明不透明的韧性膜,少量聚酰亚胺的掺入,能大大增加材料的耐热性能,而合金的材料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由结晶型芳族聚酯为硬链段,无定型脂肪族聚醚为软链段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热塑弹性体,本文研究链段相容性对这类聚合物组成均一性的影响,因此,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链段结构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 如硬链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丁二醇酯(PBT);软链段有聚乙二醇醚(PET)、聚丁二醇醚(PTMG)、聚二醇醚(PPG)和四氢呋喃同环氧丙烷的共聚醚二醇  相似文献   

5.
软硬段对聚氨酯弹性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记忆回弹性能和耐水解老化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硬段质量含量为31%~3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形状回复率可以达到75%~85%;软段中聚醚添加量在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单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小分子二元醇反应,制得聚醚、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其机械力学性能、耐水性等的测试结果,探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的结构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树脂涂膜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机械性能提高;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软段分子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树脂的软硬段相容性,增加树脂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聚酯型聚氨酯树脂的微相分离程度低于聚醚型聚氨酯树脂;MDI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不同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测试、热分析、耐水解老化实验和记忆回弹性能等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硬段含量为33%~34%,软段中聚醚添加量为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弹性回复率可维持在80%~85%。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体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明显减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可能来源于疏水性的十八烷基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硬段含量和高软段分子量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有明显的组成不均一性,可分离出大量高熔点的氯仿不溶组份.通过和5mol%间苯二甲酸二甲酯(DMI)共聚,可改进其表观组成均一性,得到不含氯仿不溶物和力学性能优良的硬段含量为40wt%、软段分子量为400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醇醚多嵌段共聚物(PET-PEG).另一合成途径是以间苯二甲酸(IPA)酸解 PET,再和端羟基聚乙二醇醚共缩聚,也可制得相应的改性 PET-PEG.降低聚醚分子量可以有效地改进其组成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考察了软段的组成、软段分子量及DMPA用量对产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软段的化学结构对水性聚氨酯的相态结构影响很大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具有较低的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 (Tgs) .聚醚型产物的微相分离程度高于聚酯型产物 .当采用聚酯和聚醚二元醇为混合软段时 ,Tgs随软段中聚醚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提高DMPA用量 ,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s移向低温区 ,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h移向高温区 ,说明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加大 .当软段分子量较低时 ,产物为半相容结构 ,只有一个主转变峰 ,软段的玻璃化转变以肩峰的形式出现 ;当软段分子量较高时 ,产物的微相分离程度较高 ,可以分别观察到软段及硬段的玻璃化转变 .总之 ,通过改变软段的种类、组成和分子量以及DMPA用量 ,可以大幅度地改变水性聚氨酯的形态结构 .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不外加乳化剂的条件下,运用物理共混、化学复合和化学共聚三种方法对该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研究.用FTIR技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结构进行了对比与表征;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DSC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共聚的改性方法对原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的改良效果最好,能够得到稳定且综合性能较优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相似文献   

12.
嵌段聚醚聚氨酯-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二醇酯及其二聚体作扩链剂,合成了一系列聚醚聚氨酯-酯嵌段共聚物(PEUE),并用热分析法、动态力学分析、应力-应变等方法对所合成的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形态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聚氨酯弹性体由于硬段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致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硬段酯基与软段聚醚的相互作用,材料的相容性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3.
嵌段聚醚聚氨酯-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二醇酯及其二聚体作扩链剂,合成了一系列聚醚聚氨酯-酯嵌段共聚物(PEUE),并用热分析法、动态力学分析、应力-应变等方法对所合成的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形态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聚氨酯弹性体由于硬段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致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硬段酯基与软段聚醚的相互作用,材料的相容性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4.
测定原理端羟基环氧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OTHF共聚醚)是一种新型的“遥爪”型(Telechlic)预聚体,由它制备的聚氨酯具有较好的低温力学性能。由于预聚体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特别是官能度对成品材料的力学性质影响较大,故准确测定这些链结构参数是十分重要的. 测定数均官能度(了。)的常用方法川是通过测定样品的数均分子量(厕,)和怒基当量饮/equ)来计算的: 万。[g/equ〕(1) 当应用式(1)来测定PO一THF共聚醚的f,时,实验值总是要比理论值低得多(见表1).造成偏差的原因是由于样品中含有难以衰1常舰法润定po一THF共旅雌的,能度样品助催化剂数均官能度理论值实验值PTP(I)PTP(11)PTP(111) 甲醇l,2一丙二醇1,2,3一丙三醇  相似文献   

15.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复合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不饱和聚酯(HUP)与聚氨酯(PU)浇注型复合网络聚合物(CPNs)为基材,考察了化学动力学及相分离对CPN聚合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数据揭示了不饱和聚酯/聚附聚氨酯(HUP/PU-es)CPN,当r=NCO/OH=0.4时,它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不饱和聚酯/聚醚聚氨酯(HUP/PU-et)CPN或HUP/PAPICPN组成物.最佳CPN可通过调整聚氨酯中软段和硬段组分及网络组成而设计与制备.  相似文献   

16.
用FTIR和DSC对聚(1,3-二氧环庚烷)二醇为软段的聚氨酯的相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聚四氢呋喃二元醇类聚氨酯相比,主链中引入甲氧基后,软段相的结晶能力和硬段相中有序区的均匀程度下降.探讨了软段链结构对聚氨酯相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肽衍生物苯丙氨酸-赖氨酸乙酯-苯丙氨酸(PLP)。以PLP为扩链剂、聚己内酯二醇(PCL)为软段、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三肽含量的聚氨酯(PU-PLP)。通过1H-NMR、FT-IR、TG、DSC和黏接强度等对PLP和PU-PL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多种聚醚为软段,二异氰酸酯(MDI和TDI)为硬段,合成了多嵌段聚醚聚氨酯,以此聚氨酯为基材,与NaH及1,3-丙碳酸内酯反应,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离子化程度的阴离子型碳化聚氨酯离聚物,用交流阻抗谱仪测定了样品的阻抗谱,由此计算出样品的离子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的样品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聚环氧丙烷(PPO)为软段的样品次之,以聚四氢呋喃(PTMO)为软段的样品最低,对于离子化程度不同的聚氨酯离聚物以金属离子和烷氧单元之比为0.05时导电性能最好。阳离子为Li+和Na+的样品具有相近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9.
交联密度对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醚二元醇、三羟甲基丙烷(TMP)和1,4-丁二醇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研究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含量为40 wt%时,随着TMP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交联密度线性增加.随着聚氨酯弹性体交联密度的提高,聚氨酯中硬段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2℃降为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本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