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武汉市某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深基坑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建立包含基坑支护结构、地下箱体结构、坑内工程桩以及邻近隧道的整体模型,模拟分析实际施工工况下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对比分析被动区加固空桩部分、实桩部分以及工程桩的作用对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被动区加固实桩、空桩及工程桩对地连墙的水平位移以及邻近隧道水平位移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工程桩的影响最为显著;被动区加固空桩部分对地连墙及邻近隧道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小,而被动区加固实桩和工程桩虽抑制了坑底土体的隆起,却增大了地连墙及邻近隧道的竖向隆起。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引起隧道产生朝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及竖向隆起变形,主体结构施工对既有隧道的隆起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坑施工全过程隧道变形量均能满足变形控制要求,表明基坑设计所采取的位移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坑围护结构墙体的侧向位移是基坑开挖与施工中首要控制的变量 ,也是基坑施工中的关键变量。通过基坑坑内的加固 ,对控制围护墙体坑底位移是非常有效的一项措施。文章针对上海市黄浦江行人隧道浦东竖井的基坑开挖 ,对坑内加固的效果以及墙体侧向位移进行了实测分析 ,讨论了不同加固方法对改善和提高坑内土体力学参数的效果 ,以及不同加固方式对墙体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软流塑地层进行盾构交叠施工过程中隧道过度沉降以及突然失稳的控制措施。以南京地铁 5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区间隧道交叠 1号线工程为依托,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软流塑地层盾构施工难点以及盾构交叠施工对地表与既有隧道影响机理,根据控制手段与对象的不同,分别提出三种预加固措施:①内张钢圈法 +洞内微扰动注浆 +二次注浆加固 ②双层管棚 +水泥土搅拌桩 +袖阀管注浆加固 ③MJS工法加固,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控制措施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5.11mm、5.63mm、8.38mm,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4.01mm、6.67mm、8.39mm,方案①满足交叠工程沉降控制值;最后,结合最优比选方案的盾构交叠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盾构交叠施工对地表以及既有隧道的实际影响规律,对加固措施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了在施工过程中隧道的主要沉降区段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类研究提供依据,也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京沪高铁桩基施工中造成上海某地铁隧道管片破损,大量淤泥流入隧道内部,工程采用台阶式封堵墙对隧道内部土体进行封堵,并对破损隧道内部进行注浆充填。隧道上部土体采用地面充填加固注浆的方法加固扰动土层;修复段采用“地面垂直冻结加固土体, 结合隧道内水平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开挖构筑”的施工方案;在破损隧道上部及四周3 m范围内进行局部冻结,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土帷幕。冻土帷幕形成后采用暗挖矿山法进行修复段隧道的开挖构筑施工,对破损管片采用原位修复方案,施工取得圆满成功。通过介绍隧道修复设计方案,并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安地铁15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近接正交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四线叠交的复杂工况,考虑盾构不同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作用下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及地表响应规律,对叠交段采取的袖阀管预注浆加固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距既有隧道中心线2.0~1.6和1.5~3.0倍洞径范围内,隧道沉降量均随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增大而减小;新建隧道的先左后右顺序施工会造成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二次沉降;叠交段地层预加固可使既有隧道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分别减小为未加固时的75%和50%,隧道结构变形趋势由未加固时的“W”形变为加固后的“V”形,且沉降量最大位置也发生改变。研究成果可为多线叠交下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结合渝蓉高速龙泉山1~4#隧道仰拱缺陷修复工程,分析了仰拱破除时二次衬砌结构加固的重要性,介绍了钢管锚筋桩在公路隧道仰拱缺陷修复二次衬砌结构加固中的应用,该加固技术安全性高、加固效果好、施工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施工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交叉口隧道洞段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以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的施工方案。金子山隧道交叉口施工中借鉴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并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薄壁岩柱进行置换,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成功的预防了塌方。金子山交叉口隧道的施工为在较破碎软岩地段进行交叉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地铁盾构隧道穿越高架桥基础的实际工程为分析对象,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盾构开挖、衬砌施工过程,建立了地层结构及土性条件、高架桥及其基础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盾构隧道单向开挖及双向开挖完成的数值分析,得到了隧道上覆围岩地层沉降变形、衬砌结构应力、桥梁结构应力、桥基应力和变形变化规律。表明隧道上覆土层形成了沉降槽,其沉降曲线呈正态分布;开挖后桩身倾斜变形,桩身下部向洞内方向收敛变形,桩顶保持不变位;桩身的水平应力及轴力影响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为保证施工安全,对盾构开挖进行超前喷浆加固,对比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方法对减小不均匀沉降及盾构施工扰动具有明显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有限单元法中引入了粘弹性边界,建立了隧道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通过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然后,建立了隧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复线隧道和既有隧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施工加固措施、净化设备的安装、隧道管片变形缝等因素对于复线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间的相互作用随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施工加固措施明显降低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净化设备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隧周帷幕注浆施工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穿越岩溶区施工中,洞周帷幕注浆止水是隧道辅助施工的有效方法,以在建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穿越97 m的F2富水洞段为例,建立了隧道帷幕注浆模拟的数值模型,详尽分析了掌子面距富水断层不同距离时隧道掌子面岩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探讨了不同条件时隧道的稳定性;同时就隧道施工中不同帷幕加固范围时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进行分析,探讨了隧道帷幕注浆安全、经济、合理的加固范围。以上两方面的讨论为金子山隧道帷幕注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晓鹏  龚伏秋 《人民长江》2012,43(11):43-45
用振冲法加固土石坝具有效果可靠、施工方便、工期短等优点。结合云南下口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除险加固方案、施工技术、加固效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践证明:振冲碎石桩起到了抗滑桩、排水砂井和垫层3方面的作用;在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需采取碎石固壁、增大孔径等方法确保成柱质量。经振冲法加固后,下口水库大坝土体和坝基土的标贯击数平均提高了38%和50%。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大地震中,许多桩基础因强烈振动和地基变形而遭受结构性破坏,因而提出一种既可以应用于新建桩基础,也可以应用于现有桩基础的抗震加固方法,即采用地基加固技术在桩基础中设置抗震增强体,以与桩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承台形成双层抗弯结构。采用等比例模型原位水平载荷试验和振动试验以及开挖检查等方法,对抗震加固的力学特性和构建质量进行加固前后的对比研究,进而证实了该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同类工程起到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ITA固坡技术目前在国内已广泛采用,通过对ITA固坡施工技术及盘石头水库ITA固坡技术的试验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ITA固坡技术的原理、优点、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典型泄水闸段抗滑稳定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arma法对峡江水利枢纽工程12#闸墩段闸基稳定性进行抗滑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现有设计条件下12#闸段抗滑稳定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为此,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两种加固措施,一是底板加厚方案,二是布置系统锚筋桩方案,经计算,闸基经过加固后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从施工难度考虑,推荐加厚方案作为12#闸墩段抗滑加固方案,但综合考虑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影响后,锚筋桩方案也可作为一可行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平  刘美华 《人民长江》2002,33(8):45-47
射水法建造薄型混凝土防渗墙,最近10a来才发展并日趋完善的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新工法。该工法具有工艺合理、工序衔接紧密、设备配套完整且自成系统,适应地层范围广、成墙垂直精度高、施工布置灵活、事故处理难度小及造墙体性价比高等显著特点,在1998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过后,在长江、赣江、鄱阳湖等国内重要堤防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在安徽同马大堤加固工程(以下简称同马大堤二标)、湖北荆南长江干堤第三标段加固工程(以下简称荆南长江干堤三标)的施工中的探索总结,针对具体的堤形和地质特点及施工设备现状等,结合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SMW工法原理和主要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概况及其地质条件,分析了盾构机常压换刀时采用SMW工法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必要性,详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该工法的方案、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质量保障措施等.穿黄工程中采用的SMW工法深地层加固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袖阀管注浆法在松散地层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华  王松波 《人民长江》2009,40(12):41-42
以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1号拦沙坝防渗加固处理为例,介绍了一种注浆加固松散地层的特殊施工方法—袖阀管注浆法。该方法使松散地层的土体强度与防渗效果在多次注浆后得到提高,土体与水泥凝结体结合在一起,增强整体抗滑、抗压和防渗能力。根据不同地层情况,该方法采用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注浆参数,用一根注浆管进行注浆作业。采用此方法对松散地层基础进行防渗处理后,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此方法施工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造价低,对类似坝基的防渗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地下混凝土防渗墙在城市地下人防工程中应用比较普遍,被广泛地应用到大型水利水电坝体具体工程中,其对施工所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工艺要求较高。文章通过结合某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施工实例,采取抓斗法连续防渗墙施工技术,探讨了该工程施工方案构想、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从该防渗加固效果表明,所采取的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理论对某病险水库的防渗设计、上游坝坡、溢洪道消能改造的设计方案进行风险决策优化,使设计效果更优。优化中确定了4个重要的决策目标,即处理效果、与当地条件结合度、施工难度、投资成本,其中处理效果、与当地条件结合度、施工难度为定性目标,需通过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经过优化,使设计过程中决策更加科学,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村内水库渗漏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除险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采用薄型液压抓斗成槽机械,防渗墙采用低弹模混凝土。该方法具有施工快、耐久性好、防渗效果好的特点,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