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优化JP5000超音速火焰喷涂WC-12Co涂层的制备工艺,本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喷涂距离、煤油流量、氧气流量和送粉量等四个主要工艺参数对WC-12Co涂层孔隙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油流量是影响涂层孔隙率和显微硬度的最显著因素,氧气流量与喷涂距离次之,送粉量的影响较小;本次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喷涂距离380mm、煤油流量22.5L/h、氧气流量2050SCFH、送粉量5.5r/min。在此工艺参数下制备的WC-12Co涂层,其孔隙率为0.33%,显微硬度为1392HV300。  相似文献   

2.
超音速火焰喷涂CoCrW耐磨涂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自产Co25Cr10Ni8W合金粉末,采用HVOF工艺制备了CoCrW涂层,研究了氧气流量、煤油流量、喷涂距离对CoCrW涂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CoCrW涂层主要的喷涂参数为:喷距340mm;O2流量24L/m3;煤油流量900L/h。对制备的涂层进行了性能检测,涂层结合强度达到54.08Mpa;HR15N为83.5;孔隙率为0.6%。  相似文献   

3.
Fe基非晶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性价比,适合在表面防护涂层领域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煤油流量、氧气流量、送粉速率、喷涂距离对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Fe基非晶涂层的孔隙率、硬度、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图像法、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Fe基非晶涂层的孔隙率、硬度、耐磨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极差分析法分析得出以涂层孔隙率最低为目标的优化制备工艺,最佳喷涂工艺参数为:煤油流量0.41 L/min,氧气流量830 L/min,喷涂距离430 mm,送粉速率40 g/min。结果表明:送粉速率和氧气流量对涂层孔隙率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孔隙率随着氧气流量和送粉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油流量和喷涂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制备的Fe基非晶涂层硬度达到1158.9HV0.2,孔隙率为1.22%,磨损实验的质量损失量只有316L不锈钢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在45号钢基体上制备了NiCr、316L、10Co4Cr/WC、12Co/WC等4种涂层,对涂层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上述涂层与45号钢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孔隙率为0.50%~2%,平均厚度20μm左右,不同涂层硬度及耐磨性顺序为:10Co4Cr/WC>12Co/WC>(45号钢基体)>316L>NiCr20。  相似文献   

5.
WC粒度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制粒?高温快速烧结法制备两种分别含亚微米级和微米级WC粒径的WC-10Co-4Cr喷涂粉末,并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显微形貌及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检测,探讨WC粒度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和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涂层组织致密,界面结合良好;含亚微米级WC粒径的涂层具有相对较低的孔隙率,使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含微米级WC粒径的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涂层的硬质相WC和粘结相Co发生电偶腐蚀,且低电位的Co相优先腐蚀,导致WC颗粒脱落,出现凹坑及点蚀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氧-丙烷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ZG06Cr13Ni5Mo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备了纳米WC-10Co4Cr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表征了涂层的物相成分和微观组织,采用维氏硬度计和金相分析仪分别测定了涂层显微硬度和孔隙率。在料浆冲蚀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并分析了纳米WC-10Co4Cr涂层的冲蚀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WC-10Co4Cr涂层的主要物相为WC、W_2C和非晶态CoCr,物相含量受丙烷流量的影响较大。涂层主要由多尺度的微米-纳米WC硬质颗粒和CoCr合金粘结相组成,同时含有一定的微观孔洞、缝隙等缺陷。涂层孔隙率随丙烷流量和喷涂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而随送粉速率和喷涂距离的增大先降低后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随丙烷流量、送粉速率和喷涂距离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而随喷涂角度的增大而提高。最佳喷涂工艺条件为:丙烷流量68 L/min,送粉速率45~55 g/min,喷涂距离250 mm,喷涂角度90°。纳米WC-10Co4Cr涂层抗泥沙冲蚀性能最大可达不锈钢基材的14.26倍,冲蚀磨损机制主要为交变应力下的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7.
采用SQC-100高焓等离子喷涂设备在启闭机活塞杆用40Cr钢表面制备Cr_2O_3涂层。对Cr_2O_3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磨损性能、电化学性能等进行分析与测试,并分析Cr_2O_3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焓等离子喷涂获得的Cr_2O_3涂层孔隙率为0.81%,平均显微硬度(HV0.2)达1 310.3,结合强度均值为60.6 MPa。摩擦磨损实验表明,Cr_2O_3涂层的质量损失仅为0.001 3 g,基体材料40Cr钢的质量损失为0.101 8 g,涂层的抗摩擦磨损性能为基体材料的78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同时,Cr_2O_3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优于基体材料。利用高焓等离子喷涂制备Cr_2O_3涂层具有优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含Fe、Cr、Mo、Ni、P、Si、B的Fe基非晶合金涂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设备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喷涂工艺参数为:氧气压力0.6MPa,氧气流量166L·min-1,丙烷压力0.55MPa,丙烷流量24L·min-1,喷涂距离350mm。制备的涂层孔隙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8%和823HV0.1,其非晶化程度较高;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涂层由熔化变形成扁平粒子、未熔化的粉末颗粒以及孔隙、裂纹等缺陷组成的波浪层状组织。相组织结构分析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相组成,含有少量的纳米晶相组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表明所制备涂层的晶化区间为532℃~580℃。电化学测试表明,Fe基非晶合金涂层在1mol·L-1的H2SO4、10%NaOH和3.5%NaCl溶液中都经历了活性溶解—钝化—过钝化的过程,涂层在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强,其次为NaCl溶液,在H2SO4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对两种不同粒度范围的WC-10Co4Cr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分析了粉末粒度对喷涂涂层的微观组织、相结构、磨粒磨损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粒度较小时沉积的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低,具有较好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过进一步粉末粒度的优选,获得了显微硬度大于1300HV0.3、孔隙率小于0.1%、结合强度90MPa、中性盐雾性能超过500h的WC-10Co4Cr耐磨防腐涂层。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超细和常规粒度 WC-10Co4Cr 粉末喷涂制备涂层的性能,根据显微形貌、力学性能与电化学特 性比较两种涂层的耐腐蚀性并分析机理。在 304 不锈钢基体上,利用空气助燃高速 (High Velocity Air Fuel, HVAF) 热喷涂技术制备 WC-10Co-4Cr 涂层。采用 SEM 和 XRD 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采用维氏硬度仪和 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与结合强度以表征力学性能,在质量分数为 3.5% 的 NaCl 溶液中对 涂层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 WC-10Co-4Cr 粉末涂层均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超细粉末涂层自腐蚀 电位 (-0.199 V) 高于常规粉末粒径涂层 (-0.267 V);超细粉末粒径涂层腐蚀电流密度 (1.996×10-7 A/cm2 ) 小于常规 粉末粒径涂层 (3.123×10-6 A/cm2 ),对基体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超细粉末与常规粉末 WC-10Co-4Cr 涂层电位 腐蚀的机理主要是 WC 与粘结相的电偶腐蚀、Cl - 对涂层表面钝化膜的破坏引起的孔蚀,腐蚀机理基本一致,主 要差异在于,超细粉末涂层的致密度更高,组织更加均匀提高了涂层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1.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钙系耐火材料是一种开发较早但因抗水化性能差而受到限制的碱性材料.本文阐述了这一类耐火材料与其他耐火材料特别是镁碳质耐火材料不同的特性,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发展概况,并对目前主要存在的易水化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崔继安 《鞍钢技术》2005,(2):43-44,47
介绍了可塑料的性能特点、施工方法和在鞍钢热轧带钢厂加热炉炉顶上的使用效果.可塑料耐剥落性好,可承受炉温的剧烈变化,使用寿命长,适合在大型的连续加热炉炉顶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周刚德  李保国 《工业炉》2006,28(5):36-38
铬刚玉砖一般采用浇注成型或采用熔铸成型的工艺生产,但是这两种生产工艺分别存在着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颗粒分布不够均匀等不足.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产铬刚玉砖的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生产铬刚玉砖效率较高,砖体的中温、高温强度高,抗氧化铁侵蚀性能和耐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工作温度不大于1373 K的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浸溃过渡层,陶瓷相阻挡层/玻璃相封填层,涂覆有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中于1173 K下氧化10 h的失重率仅为10.37%,氧化失重速率为5.67×10~(-5)g/(cm~2·min);1173 K←→室温空气中急冷急热10 h循环100次后,失重率为8.41%,涂层没有剥落,说明整个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能,该种复合涂层可在中低温(不大于1373 K)氧化性气氛中长时间工作,适合作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等部件的抗氧化涂层,能够大大提高C/C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相似文献   

15.
魏鹏程 《包钢科技》2004,30(4):31-34
钢包的使用寿命直接受渣线镁碳砖的影响,文章从渣线镁碳砖所用原料、添加剂、临界粒径、砖型等方面论述了提高渣线镁碳砖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直径达33mm立方氮化硼复合体(PCBN)的合成技术,并采用所研制的定点压力补偿和局部温度补偿技术,改善了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开发出了最大片径达33mm,耐磨性达1:6 000以上,耐热性达1 150℃,CBN层抗弯强度达700MPa,维氏硬度3 000HV的PCBN材料.  相似文献   

17.
抗蠕变耐热镁合金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镁舍金抗高温蠕变机理和提高镁合金抗高温蠕变的途径,重点介绍了Mg-Al系、Mg-Zn系和Mg-RE系耐热铸造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对高性能耐热镁合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见解,认为应该进一步优化合金元素,以解决铸造镁舍金在耐高温、抗蠕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升高质量WC涂层的耐磨性、耐海水腐蚀性和耐海水气蚀性。采用大气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在0Cr13Ni5Mo基体上制备稀土La2O3改性WC-20Cr3C2-11NiMo涂层。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平面孔隙测试、摩擦磨损实验、电化学实验和模拟海水超声波气蚀实验,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孔隙率、摩擦因数、摩擦磨损性能、耐海水腐蚀性能和耐海水气蚀性能,分析La2O3对WC-20Cr3C2-11NiMo涂层耐磨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涂层显微硬度提升到1400 HV0.2左右,平均孔隙率降低约48.6%;涂层磨损质量降低约33%,摩擦因数降低约30%,摩擦磨损表面微凹坑和微裂纹明显减少;电化学自腐蚀电位明显右移,电化学自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减小;涂层的气蚀质量损失减少约20%,气蚀坑洞明显减少和变小。HVAF喷涂La2O3改性后的WC-20Cr3C2-11NiMo涂层硬度略微提升,致密性、耐磨性、耐海水腐蚀性和耐海水气蚀性得到明显提升,除表面疲劳磨损外,表面摩擦磨损机理从严重磨粒磨损转变为轻微磨粒磨损,气蚀机理主要为流体冲击波侵蚀。  相似文献   

19.
国外镁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镁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激光表面熔凝、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表面熔覆)的方法与特点,阐述了改性层的结构与性能,总结了国外在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和负载的要求,对传统的高压笼型液体电阻起动器的起动方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型的高压笼型液阻起动器采用了多种起动方式及保护功能,更加适应不同负载的起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