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描述并分析四川省20~69岁成年人BMI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0—2019年5次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20~69岁成年人身高、体重数据,计算BMI,采用常规描述统计、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百分位数法、曲线拟合等方法对BMI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男性BMI均值和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女性BMI则呈波动趋势,女性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35岁女性体重过轻人数比例较高;男性超重触发年龄和肥胖触发年龄从23岁和35岁提前到20岁以下和25岁,女性超重触发年龄从30岁提前到27岁,而肥胖触发年龄无明显变化;男性BMI峰值年龄段从50提前到45岁,而女性BMI峰值年龄基本维持在60岁以上。结论 四川省不同性别人群近20年BMI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成年男性超重、肥胖触发年龄提前明显,提示可在适当的年龄段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减缓超重肥胖的发生,同时应注意20~35女性体重过轻情况,对减肥进行正确引导,降低盲目减肥、不科学减肥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小学5年来超重肥胖流行变化趋势。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999年全市小学25981例(男性13220,女性12761)和2004年全市小学21730例(男性11271,女性10459)学生的性别、出生年月、身高和体重资料。②超重或肥胖分别定义为同性别身高别理想体重的110%~120%或≥120%。采用上海标准以及WHO标准,评估超重和肥胖流行率。③按公式:体质指数Z分=[(体质指数测量值/M)^L-1]/(L.S),计算出每一样本的体质指数(BMI)的Z分值(BMI-Z)。其中L、M和S值来自上海市0~18岁BMI标准。④采用t检验,比较1999年和2004年各年龄段学生的身高、体重、BMI和BMI-Z分的均值。结果①5年前后各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变化不大。各年龄段男女性平均体重及BMI均有增加。男生体重除6岁年龄段外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体重大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BMI除6岁年龄段外,其余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使用上海标准评估,男生超重和肥胖从1999年的13.1%和14.0%,上升至2004年的14.5%和17.0%;女生则从13.3%和11.2%,分别上升至14.1%和12.7%。男女生所有年龄段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都有增加。③各年龄段男女生的BMI-Z分均值从1999年的基本上接近于0,上升到2004年的0.1左右。除6岁年龄段外,其余男女各年龄段BMI-Z分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年前后男女生BMI-Z分值的频数分布均出现了右移现象,男生更为明显。结论1999-2004年上海小学超重肥胖流行趋势明显上升,处于高流行水平,且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指数(BMI)职业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问卷调查中相关行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职业人群体质指数平均水平男性为22.62,女性为21.04,男性高于女性(P0.01);超重与肥胖比例分别为18.2%和3.6%;不同体质指数人群用早餐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偏低人群不吃早餐比例最高(17.3%)。超重人群每日静坐累计时间9h~12h的比例较高(27.3%);每周坚持锻炼5次及以上的职业人群比例较低(6.9%),肥胖人群最低,仅有2%。超重与肥胖人群控制体重的前三项措施依次为体育运动、控制饮食和"顺其自然"。结论要加强职业人群特别是超重与肥胖人群相关体重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不同BMI指数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琼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56-658
目的了解武汉市超重及肥胖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状况,为防治中小学生肥胖,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对武汉市4839名中小学生进行筛查,将学生分为BMI指数正常或以下、超重和肥胖3类,将每2类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几乎所有学段男、女学生的身体机能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为正常体重学生显著优于超重及肥胖学生,多个学段超重及肥胖男、女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学生,且男生表现更为突出。结论肥胖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中小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质指数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南京8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学女生偏低体重组比例为19.65%,高于同级别男生7.52%,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比例高于同级别女生6.75%、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与维尔维克指数呈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BMI异常对大学生肺功能及有氧能力具有显著地负面影响,不同BMI组的学生与立定跳远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m、耐力跑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相对力量素质、心肺耐力能力、身体柔韧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体质指数学生体质健康特点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健康教育和医务监督,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1985~2005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1985和2005年两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体质变化发展趋势. [方法]对1985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调查,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取来自全国28个省及直辖市19~22岁汉族大学生118352(男60909;女57443)名,测量其身高、体重、BMI、肩宽、胸围、骨盆、血压、肺活量及体能测验. [结果]20年来中国大学生身高,体重及BMI均显著性增加,但是肩宽及骨盆宽均显著性减少;1985~2005年间我国大学生机能显著性下降,在体能方面,大学生虽然暴发力及柔韧性素质显著性提高,但是50m跑及耐力跑则显著性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结论]我国大学生体格向高大细长型发展;机能和耐力素质方面呈下降趋势;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7.
2004年河北省城乡成人体质测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200例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量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人群超重与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各指标为城市高于农村组,女性身高、体重、臀围城市均高于农村;性别相比,男性身高、体重、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女性(P〈0.01),而臀围、体质指数女性高于男性(P〈0.01);不同职业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平均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均居各组前3位;超重与肥胖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的体质指数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以65岁以上年龄组尤为突出;城市及农村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农村男性则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在城乡男性不同职业人员中,机关、办事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女性则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离退休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农村男性和城市男、女性体质指数、腰围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存在城乡、性别、职业差异;超重与肥胖与职业、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卢燕  张贤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56-159
[目的]了解上海市湖南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高尿酸、代谢综合征等患病情况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干预。[方法]对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询问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结果]639名资料齐全的老人平均BMI为24.15±3.38,其中男性为24.11±3.15,女性为24.18±3.53。超重、肥胖比例达51.64%,高于体重正常组,男性60~69岁组肥胖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高达83.40%和87.01%,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血脂紊乱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高达67.98%和75.33%,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女性血脂紊乱检出率高达66.86%,高于同组男性的50.42%。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在超重、肥胖人群中分别为35.97%、61.04%,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高尿酸血症在肥胖组中达36.36%,高于另3组。高血糖检出率以超重和肥胖组为高。[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前控制体重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利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深圳成年人的分布特征和体重自我评价情况。方法2008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些时间段在深圳市某连锁餐饮单位所有的成年消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703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1.34±2.94)kg/m2,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5.1%、15.6%和2.6%;女性的消瘦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男性的超重比例显著高于女性;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样本人群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为66.3%,男性和女性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分别为65.5%和67.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性别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正确地认识自身体重状况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别成人体质指数与不同亚型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辽宁省彰武县成年人体质指数(BMI)与不同亚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2001~2003年,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成年人6 710人,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BMI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OR值差异.结果 随着BMI水平增加,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逐渐增高.男、女性在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和OR值亦呈升高趋势.超重和肥胖(BMI≥24 kg/m2)时,与体重正常组相比,男性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OR=2.16,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OR=2.11,女性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OR=1.62,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OR=2.21,(P<0.05).与非超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男性中53.70%的IDH和52.60%的SDH归因于BMI≥24 kg/m2,女性有38.27%的IDH和54.75%的SDH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结论 体质指数与IDH和SDH亚型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呈显著正相关;减重和控制肥胖对于预防IDH和SDH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沙市区11~18岁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分布特征,建立针对本市青少年的BMI筛查标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内4所中学,收集2004~2006年11~18岁学生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BMI的分布特点,并与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标准进行比较。[结果]长沙市区青少年中男性BMI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BMI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13~15岁时增幅最大。选取拟合后的BMIP85、P95曲线作为长沙市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标准。将这一标准与全国标准进行比较显示,男性青少年在11~18岁BMI的P85、P95值始终高于全国标准,而女性青少年在12.5岁后就低于全国标准。[结论]长沙市青少年BMI分布特征与全国标准有较大的差异,建议使用新建立的BMI标准进行长沙市11~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及肥胖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区某社区20~92岁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北戴河成年人超重率为36.79%,肥胖率为13.28%。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χ2=126.27,P0.01,肥胖为χ2=70.06,P0.01),且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经多因素分析,男性,大年龄和文化程度低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92-2094
目的了解肥胖村民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指标现状,为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怀柔区某村民,以亚洲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为标准,随机抽取肥胖者,将38.0~65.3岁的村民共101人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调查人群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率均为100%。其中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4.4%、5.8%、60.2%,男性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6.3%、12.5%、62.5%,均高于女性患病率的54.0%、4.6%、59.8%。随着年龄的增加(〈35~45岁组),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增加。调查对象对中国成人肥胖BMI值、女性腰围、男性腰围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0%、27.7%、15.8%。结论村民肥胖者血压、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高,对肥胖知识知晓率低。应从做好社区监测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入手,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南通市区及所辖市县1~6年级7所小学15972名小学生身高、体重资料,并对肥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南通市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8.40%,肥胖检出率为4.77%,其中城镇肥胖率为5.76%(男7.75%,女3.32%),乡村肥胖率为3.42%(男4.31%,女2.35%),城镇小学生肥胖率高于乡村小学生(P﹤0.001)。无论城市或乡村小学生男生肥胖率均高于女生(P﹤0.01)。南通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有: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超重肥胖,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出生体重﹥4kg,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常吃甜饮料。保护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是大学或以上文化,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结论]南通市小学生肥胖发生与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提示在小学阶段采取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及饮食调整等综合措施方面进行干预,为成年后的生命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情况 ,为预防儿童肥胖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 普查区内共 40 3 10名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体重指数 (BMI)和身高别体重法同时评价调查对象的肥胖患病率。  [结果 ]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 ( 12 .5 9± 3 .0 7)岁 ,总体BMI为 18.63± 3 .3 1,其中男性BMI高于女性。以BMI法为评价标准总体肥胖患病率为 2 .76%,超重患病率为 11.5 7%;以身高别体重法为参考标准则肥胖的患病率为 6.17%,超重的患病率为 6.76%,两种评价方法的总体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 ,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  [结论 ] 闵行区中小学生的肥胖总体患病率呈现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趋势。中小学生超重比例较高 ,应及早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 ,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肥胖的现况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985~2005年间五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男女大学生在体格上基本上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男生BMI城市大于农村,而女生则表现为农村大于城市: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与1995年相比,2000年及2005年城市组的肥胖率分别高出5.81,7.33个百分点,而农村组则只分别高出2.08,3.05个百分点: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及肺活量指数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除了立定跳远以外,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有所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超重和肥胖占调查总人数的44.8%,其中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分别为33.0%和11.8%。经多因素调整后,超重肥胖人群在职业、文化、经济分布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年收入和职业类型与超重、肥胖正相关;受教育水平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在3个SES指标中,家庭年收入关联最为显著,是应用最广的指标。[结论]社会经济状况与南京地区超重、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成人BMI与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 调查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探讨体质指数 ( BMI)与体脂含量、腰臀围之间的关系。方法 : 对 1 0 0 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人体测量 ,按 WHO对亚洲成年人的 BMI新定义分为 5组 ,对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和生物电阻抗法 ( BIA法 )及皮褶厚度法体脂含量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 以 BMI法判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男性超重率和 度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 ,男女人群中 度肥胖发生率均较低 ;在相同 BMI组中 ,男性的平均年龄比女性低 ( P<0 .0 1 )。而 BIA法和皮褶厚度法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 BMI法 ,且女性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及肩胛下皮褶厚度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 BMI均与体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超重组的腰围平均值为 80 cm,而男性 度肥胖组的腰围平均值 >90 cm。结论 : 男性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年龄早于女性。以 BMI法判断肥胖和以 BIA法及皮褶厚度法体脂含量法判断肥胖有很大差别 ,仅以 BMI判断肥胖不够准确 ,尚需考虑年龄、性别及运动情况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肥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脂、血糖与抵抗素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超重肥胖的大一、大二学生,男性9人,女性13人,对其进行身体形态与机能检查、运动能力测试后确定功能能力(FC),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减肥目标、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定为FC的60%~70%及RPE在13~15级,每次运动时间为60min,运动频率为5次/周,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通过8周减肥运动处方的实施,实验前后超重肥胖的男、女大学生的体重、BMI、WHR、体脂%、体表面积等相关肥胖指标显著下降(P<0.01);实验前后的体脂重量、血糖显著降低(P<0.01);实验前后血抵抗素男性显著下降(P<0.01)、女性有所下降(P<0.05),通过Bivariate Correlation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男性血抵抗素与BMI、腰臀比相关(P<0.05),女性无相关性。结论该减肥运动处方安全、有效,在无饮食控制下实施8周能有效改善体重、BMI、体脂%、脂肪重量、WHR、体表面积及身体密度,取得较好的减肥效果,能降低血糖和血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