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成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ACI)短期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脑微出血(CMB)和出血性转化(HT)的发病率、腹围、糖代谢情况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观察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CI后HT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发病率不同,心源性脑栓塞中HT发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的危险因素为心源性脑栓塞、不明病因脑梗死及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HT的保护性因素,CMB与HT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有效预测ACI发生的指标,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防止病情加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安胎治疗的230例早期先兆流产病例进行调查,对预设危险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测量数据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阴道大量出血、多次流产史、既往宫腔操作次数、心理应激及职业(从事有毒化学物质接触职业)因素与先兆流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和回归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对策以促进孕期保健,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446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大量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旭  白桦 《中原医刊》2011,(21):61-62
目的探讨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脑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各个危险因素的差异及相对危险度,分析确定患病因素。结果脑梗死病因复杂,有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等。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患者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16例SLE患者的223次妊娠结果,其中妊娠期SLE活动者130次(58.29%),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NICU转入率高于疾病稳定者(P<0.001)。妊娠期SLE活动为妊娠丢失(OR=12.626,95%CI:2.431~65.581,P=0.003)、新生儿早产(OR=7.467,95%CI:2.819~19.766,P<0.00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4.359, 95%CI:1.361~13.965,P=0.013)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为新生儿早产(OR=3.697,95%CI:1.120~12.200,P=0.032)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16.185,95%CI:1.895~138.232,P=0.01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期新发SLE(OR=4.466,95%CI:1.588~12.554,P=0.005)和产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OR=23.158,95%CI:1.952~274.685,P=0.013)。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妊娠期SLE活动(OR=0.875,95%CI:0.775~0.987,P=0.030)及新生儿早产(OR=0.883,95%CI:0.798~0.977,P=0.016)的保护因素。结论 SLE合并妊娠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妊娠期新发SLE为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早期识别新发SLE及SLE活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线水平危险因素和急性期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1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和对照组45例的一般资料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Apo-B、血脂异常病史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均衡,在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肌酐、吸烟和肥胖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肌酐、吸烟和肥胖等危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32例45岁以下缺血性脑萃中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立珍  谢淑萍 《北京医学》1999,21(4):216-217
观察了45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32例。就其年轻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加以探讨,提示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与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10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中38例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90例中28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5例中8例发生脑梗死,同时累及两个系统者5例发生2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发作5次以上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均增高(P<0.05~P<0.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舒张压、血糖、血胆固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P<0.01)。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奕龙  庞渊 《右江医学》2012,40(1):14-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n=70)和非糖尿病组(n=78),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等对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多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其疗效及病情预后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在治疗中应尽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另外控制高血压、降低血黏度、纠正高脂血症等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比较分析180例进展性脑梗塞及同期住院治疗的150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危险因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结果]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与发生进展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1-93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展,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红  冯玉兰 《现代医学》2011,39(3):329-3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和58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脂代谢紊乱,控制尿微量蛋白等危险因素,是减少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加强脑血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1—06~2013—03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93例为脑梗死组,以同期在我中心体检的健康居民12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史及临床资料。结果吸烟(OR6.675,95% CI 2.620~15.731)、高血压(OR3.225,95% CI 1.337—7.806)、合并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OR3.576,95% CI 1.639—9.681)、糖化血红蛋白(HbAlc)(OR2.092,95% CI 1.605—5.335)、C反应蛋白(CRP)(OR3.012,95% CI 1.156—4.220)、尿酸(UA)(OR2.197,95% CI 1.005—2.975)6个因素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死的发生与小区居民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IRS及HbAlc、CRP、UA等指标水平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403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敬诚  周华东  张猛  王延江  邓娟  高长越 《重庆医学》2007,36(13):1233-123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403例长期居住于重庆市的脑梗死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评价,包括一般情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卒中的特性及神经病学体征.痴呆组与非痴呆组中的分类变量用χ2检验,定量变量用t检验,筛选出痴呆的相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脑梗死3个月后,403例患者有87例发生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1.6%,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 (OR 1.179, 95%CI 1.130~1.230)、低教育水平(OR 1.806, 95%CI 1.024~3.186)、每日饮酒(OR 3.447, 95%CI 1.591~7.468)、卒中史(OR 2.531, 95%CI 1.419~4.512)、心房纤颤(OR 3.475, 95%CI 1.712~7.057)、言语障碍(OR 5.873, 95%CI 2.620~13.163)及左颈动脉梗塞(OR 1.975, 95%CI 1.152~3.388).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言语障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ES监测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8例MES监测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微栓子阳性与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比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脑梗死患者。结论房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微栓子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发生或易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