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从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治疗的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则在产后第四周开展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的尿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尿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后尿失禁患者积极实施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盆底肌收缩功能,改善尿道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99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是由于分娩过程中影响盆底肌肉的结构及功能所致.主要表现为腹压突然升高时(如咳嗽、运动)发生不自主尿液溢出,此时并无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在产后早期及时干预,可有效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控制本病的发生.近年来,我们采用针灸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有效的防治产后SUI80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7月该门诊收治的在产后6~8周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产妇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与疲劳度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产妇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χ~2=5.167,P<0.05)。另外,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也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5,P<0.05;Z=-2.744 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8周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产妇的盆底肌力,缓解疲劳度,预防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盆底肌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针,30 min/次,5次/周,以20次为1个疗程,2组均接受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疗程之间间隔2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生命质量评分(PFIQ-7)、尿失禁症状评分(ICIQSF)、盆底肌力评估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PFIQ-7及ICIQ-SF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盆底最大收缩力与收缩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更可明显上调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机体TGF-β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上调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0度、Ⅰ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恢复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常规阴道分娩的300例产妇,在产后42 d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取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出院后随访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均有所改观,其中观察组在第6个月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恢复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和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8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肉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训练之后,在康复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效果,促进肌肉活力的增强,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功能以及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将分成单纯组和复合组,各65例,单纯组产妇仅接受盆底肌训练,而复合组则在单纯组的基础上辅以实施产后盆底康复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复合组产妇的肌肉张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妇产后进行治疗可帮助产妇恢复其盆底功能以及肌肉张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加减运脾饮配合物理康复用于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3例住院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PHENIX U8盆底康复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给予加减运脾饮+PHENIX U8盆底康复治疗+康复锻炼,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盆底肌肌电图检测的功能值和活力值、产后盆底肌3个月及6个月收缩力评分、产后6月外阴形体恢复情况和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组盆底肌功能值、活力值和3个月及6个月盆底肌收缩力、6个月后外阴形体恢复情况和性生活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减运脾饮配合物理康复能够增强产妇盆底肌的收缩力,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产妇对盆底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114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Kegel训练法和Bobath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情况、尿失禁程度、漏尿量及尿动力学指标;同时比较两组盆底脏器脱垂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漏尿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尿道最大闭合压力(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 MUCP)、应力性漏尿点压力(stres leak point pressure, SLPP)及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lpinance, 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脏器脱垂率为1.8%(1/57),低于对照组的14.0%(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产后干预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75)单纯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观察组(n=75)则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方案,就两组患者产后不同时间点的盆底肌电压变化以及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7.33%,与对照组的85.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 d的盆底肌电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其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采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仪对40例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肉的肌力和肌纤维受损类型进行检测和评估,同时联合盆底肌肉训练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子宫脱垂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及最大阴道内压均明显提高(P均0.05)。其中治愈2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2%。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不同时间康复护理运用于产后孕妇中对于盆地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中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产后盆地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成甲组(产后42d)、乙组(产后3个月)及丙组(产后6个月),每组29例,对3组患者的盆地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甲组患者的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与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等情况明显高于乙组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的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与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等情况略高于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发生尿失禁情况明显低于乙组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患者发生尿失禁情况略低于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盆底压力情况明显优于乙组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运用于产后孕妇中疗效显著,其中产后42 d给予有效护理效果最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地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患者尽早恢复正常,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来郑州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150 例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5 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的 差异。结果: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盆底Ⅱ A 和Ⅱ B 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及收缩个数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产后盆底肌力分级为Ⅲ级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者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33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产后4周产妇,对照组为产后6周产妇,两组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T)以及阴道静息压(V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时间选择方面,产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占比较对照组低,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水平,同时可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28-830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盆底肌疲劳度值、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疲劳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盆底肌力,降低肌疲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盆底肌力与产科分娩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恩平市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并通过阴道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行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乙组,对比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进一步探讨盆底肌力与产科分娩因素的关联。结果:甲组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机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分娩产妇分娩前的体重越大、年龄越大、胎儿体重大、产程时间长,均是导致其产后发生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因素与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法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均会导致产妇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合理控制产妇体重及产程时间是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与此同时,术后早期加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筛查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是恢复产妇盆底功能,提高产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