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在冠心病患者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测定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5例正常对照血浆。结果:三组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UA组心绞痛发作期与终止期比较及AMI组溶栓前与溶栓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T的过度分泌加剧了血小板的激活,导致TXB2/6-Keto-PGF1α比例失调;三者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过程;短时间内ET的过度分泌与TXB2/6-Keto-PGF1α代谢失调促进与加强加速了UA向AMI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3例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TGF-β1检测,并与35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胃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可提供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房颤患者TXB2、6-K-PGF1α和PGE2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纤颤(CAF)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62例CAF患者、印例无CAF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F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无CAF组和对照组(P均〈0.01),6-K-PGF1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GE2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CAF组中TXB2与6-K-PGF1α成显著正相关(P〈0.01)。CAF患者中Ⅰ、Ⅱ、Ⅲ、Ⅳ级心功能组间平均血清TXB2和6-K-PGF1α水平均呈依次显著性递增(P均〈0.01),PGE2无显著性改变(P〉0.05);伴脑血栓组血清TXB2和6-K-PC-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血栓组(P均〈0.01);住院死亡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P〈0.01)。结论:CAF患者血清TXB:水平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分级依次递增,伴脑血栓组更高,死亡组TXB2也明显增高;CAF患者血清6-K-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GE2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ACI)病理过程中除存在缺血引起的神经组织损伤外,还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本文对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高血压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3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浆中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1-去氢-血栓烷B2,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高血压肾病组血浆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6-酮-PGF1α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血浆6-酮-PGF1α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呈负相关(r=-0.3525,P〈0.05),而血浆DH-TXB2和8-表氧-PGF2α水平均与UAlb水平呈正相关(r=0.4213、0.4716,P〈0.05)。结论: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尿微量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为分别反映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指标,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不同病种患者尿Alb、α1-m、β2-m含量,分析其肾脏受损部位与程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了心病患者接受当归治疗前后其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醛固酮(ALD),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水平,并与接受对照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肺心病虱血浆中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以及当归治疗对患者浆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α1-酸性糖蛋白(AAG)及α1-抗胰蛋白酶(α1AT)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换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及肿瘤进展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肺癌患者89例,健康体检者60例,分离血清后,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血清lepti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G及α1AT水平。结果:肺癌组leptin、AAG及α1A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它们并无直接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leptin、AAG及α1AT;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相关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血清leptin、AAG及α1AT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中血栓素如(TXA2如)水平有关,但由于TXA2半衰期时间很短而不稳定,目前均采用测定TXA2的中间代谢产物-TXB2和6-酮-前列腺素1α(6-K-PCF10)来间接了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情况。研究其血浆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有关血浆指标变化的关系,本文测定了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TXB2、6-K-PGF1α和NPY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于8个时点测定2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浆ET-1、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血浆ET-1水平从开放主动脉后即刻(T3)开始明显升高,至CPB停机后6h(T6)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手术前(T1)水平(P<0.01);TXB2水平在阻断主动脉即刻(T2)时逐渐升高,在T3时点达到最高峰,之后水平逐渐下降,至CPB停机后12h(T7)降至正常水平;血浆6-Keto-PGF1α水平从T2时点起急剧升高,T3时点时达最高峰,之后水平逐渐下降,至CPB停机后24h(T8)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CPB期间及CPB后动态监测病人血浆ET-1、TXB2及6-Keto-PGF1α可帮助综合判断病人情况,并可根据不同的激素代谢水平变化进行相应处理,如加入内皮素、血栓素A2拮抗剂或前列环素合成剂等,削弱缩血管效应,利于病人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α与β的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889位点和IL-1β基因-511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上述两位点进行了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I-1α(-889)和IL-1β(-511)等位基因C、T频率在壮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93.9%、6.1%和53.4%、46.6%;与奥地利、非洲黑人、非洲白人健康人群相比,IL-1α(-88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与奥地利、非洲白人健康人群相比,IL-1β(-511)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西壮族健康人群IL-1α(-889)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奥地利、非洲黑人、非洲白人不同;IL-1β(-51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奥地利、非洲白人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α1-抗糜蛋白酶(AACT)基因突变与昆明儿童哮喘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选择昆明市汉族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各50例,对α1-抗糜蛋白酶基因外显子(exon)Ⅱ、Ⅲ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α1-抗糜蛋白酶基因Bochum-1、Bonn-1突变型。结论α1-抗糜蛋白酶基因Bochum-1、Bonn-1突变型与50例昆明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实践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非MP肺炎)的临床过程差异很大,本文旨在通过对肺炎儿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测定,探讨两者发病机制的差异及肺炎患儿MCP-1、IL-6、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42例甲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TGF-β1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手术治疗前甲亢患者血清TNF-α、TGF-β1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6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甲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IL-6、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TNF-α、IL-6、IL-8与DM2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型糖尿病(DM2)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在其发生、发展中,炎性因子与脂肪内分泌、氧化应激、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胰岛素抵抗和细胞结构与功能障碍,并导致DM2[1],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是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本文通过对108例DM2患者血清TNF-α、IL-6、IL-8检测,探讨其在DM2的发病及病理、病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158例PAF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PAF组血清TXB2水平[(80.89±18.86)ng/L vs (51.38±7.66)ng/L]和 PGE2水平[(11.48±4.20)ng/L vs (7.15±1.26)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P<0.01),6-K-PGF1α水平[(49.81±7.53_ng/L vs (81.12±9.02)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三者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NYHA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组PAF患者血清TXB2和PGE2水平依次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K-PGF1α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方差检验F TXB2=52.75,P<0.01;F 6-K-PGF1α=0.949,P>0.05;F PGE2=62.04;P<0.01).合并脑梗死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无合并组(P<0.01),但6-K-PGF1α和PGE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AF组血清TXB2和PGE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组PAF患者血清TXB2和PGE2水平依次升高,合并脑梗死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卒中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TXB2及6-K-PGF1α的含量,并与对照组40例结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组TXB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K-PGF1α含量增高不显著,其T/P比值(TXB2与6-K-PGF1α含量之比)明显增高(p<0.05).急性脑出血组TXB2与6-K-PGF1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T/P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T/P比值增高,主要与TXB2含量增高有关.提示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一定意义.脑出血急性期T/P比值未见显著降低,与6-K-PGF1α含量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熟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 ~ 220 g。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行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大鼠参照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组分别于术后1、3、6、12、24、48、72、168、336 h对8只大鼠进行Tarlov评分,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及HIF-1α表达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做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Tarlov评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变化不明显,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24、168 h降低最明显(2.24、2.28)。脊髓损伤组术后1 ~ 6 h,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结构紊乱、水肿;术后168 h内,损伤区域扩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336 h损伤减轻,但仍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假手术组大鼠VEGF 及HIF-1α阳性细胞较少;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6 h,VEGF及HIF-1α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HIF-1α于术后24、168 h出现2次高峰,VEGF于术后168 h出现高峰,各时间点HIF-1α及VEGF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 〈 0.05)。VEGF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 = 0.526, P 〈 0.05)。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VEGF表达升高,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密切相关,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猴模型,观察到在ANP过程中TxB2、6-keto-PGF1α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TXB2在发病早期(2h)即明显增加达3.5倍,而6-酮-PGF1α在发病早期仅稍增高,TXB2/6-keto-PGF1α明显增大;到24hTXB逐渐下降而6-keto-PGF1α升高达到高峰,增高约4.4倍,这时TXB2/16-keto-PGF1α明显降低。在生长抑素治疗组中,ANP猴生存时间延长,生存率提高,腹腔内炎症减轻,TXB2、6-keto-PGF1α及TXB2/6-keto-PGF1α的变化亦明显减弱,2h时TXB2仅升高1.9倍,24h时6-keto-PGF.升高2.6倍。本结果提示炎症介质TXB2、6-keto-PGF1α的变化及失衡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生长抑素可明显抑制其变化和失衡。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IL-6、TNF-α水平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L-6、TNF-α与Graves病(GD)发病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3例G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6、TNF-α水平变化,并与,13、T4、HT3、FT4、TSH作多元相关性分析。结果:(1)GD患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01),且两者间呈正相关(P〈0.001)。(2)IL-6、TNF-α与,13、T4、HT3、FT4均呈正相关(P〈0.001),而与TSH呈负相关(P〈0.001)。(3)经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测IL-6、TNF异常升高可能与GD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经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提示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