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氨基酸复合液中提取L-精氨酸要进行赶氨,将常见的几种碱在不同温度下对L-精氨酸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在适宜的工艺操作温度下用于赶氨的碱。取在一定温度下的考察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L-精氨酸的浓度。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几种常见类型的碱对L-精氨酸的影响除氢氧化钙外,均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对其破坏加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坏程度有所增加。为提取L-精氨酸,在进行氨基酸复合液赶氨工艺操作时,应选择60℃的Ca(OH)2饱和溶液作为赶氨用的碱。  相似文献   

2.
L-刀豆氨酸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L-精氨酸的类似物.因为其能代替精氨酸进入细胞合成有生理缺陷的蛋白质,从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性,特别是对于胰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L-刀豆氨酸的抗癌机理和制备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聚L-谷氨酸是一种良好的牛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L-谷氨酸衍生物同样具有很多优良特性.综述了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介绍了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医疗领域用作靶向载体、工业领域用作合成材料、在食品领域用作抗冻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苯甲醛反应沉淀分离L-精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pH值、苯甲醛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氯化钠和氯化铵浓度、L-赖氨酸与L-精氨酸的质量比及L-精氨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苯甲醛反应沉淀L-精氨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苯甲醛反应沉淀L-精氨酸的pH>11为宜;苯甲醛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为1.25时,L-精氨酸的沉淀率可达到90%以上;氯化钠对沉淀基本上没有影响,而氯化铵浓度增大则沉淀率迅速下降;当L-赖氨酸与L-精氨酸的质量比小于1时L-精氨酸沉淀率仍可以在80%以上,当它们的质量比大于1以后,沉淀率迅速下降;L-精氨酸初始浓度应在15 g/L以上才可保证沉淀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吴晓燕  钱绍松  刘毅  陈然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2005,22(12):895-897,902
以L-谷氨酸(L-G lu)和L-天冬氨酸(L-Asp)两种混合酸性氨基酸〔m(L-G lu)∶m(L-Asp)=1∶1〕为原料,利用大肠杆菌菌体内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脱羧作用,酶法分离制备了γ-氨基丁酸和L-天冬氨酸。考察了转化体系温度、pH等影响L-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转化体系pH=5.0,ρ(菌体)=6 g/L,ρ(Tween80)=0.15 g/L,菌龄16 h,ρ(底物)=60 g/L。L-谷氨酸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高达15 036 U。1 g湿菌体可重复使用3次共转化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混合物30 g,其中L-谷氨酸完全转化为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及L-天冬氨酸的总收率可分别达到理论收率的88%和90%。  相似文献   

6.
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消旋、化学拆分和水解制备D-谷氨酸。使L-2,3-二苯甲酰酒石酸(L-DBTA)与DL-谷氨酸-γ-乙酯在水溶液中于65~70℃反应形成非对映体盐,冷却到0~5℃,D-谷氨酸.L-DBTA盐析出,过滤后再经水解得到D-谷氨酸,收率85%,旋光纯度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氯化亚砜法,以两种酸性氨基酸、无水甲醇、氯化亚砜为原料酯化合成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和L-谷氨酸二甲酯盐酸盐,讨论了加样顺序,反应时间tA,反应温度TA,反应时间tB和氨基酸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两种氨基酸二甲酯盐酸盐的重结晶条件,确定了两种氨基酸二甲酯盐酸盐的最佳合成条件及最优重结晶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三维电极降解多组分氨基酸废水中各组分的规律和效果。采用三维电极处理多种氨基酸混合的模拟废水,结果表明,电解电流、电解时间、氨基酸混合比例和种类对混合废水中各组分降解及COD去除有显著影响;各组分降解由难到易依次是:L-亮氨酸〉L-酪氮酸〉L-精氨酸〉L-组氨酸〉L-半胱氨酸。三维电极对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及五组分氨基酸混合废水总降解率分别为59.01%、55.4%、50.6%及46.5%。COD去除率分别为90.8%、89.5%、88.1%及85.9%。说明三维电极对混合氨基酸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银为沉淀剂,用稀硝酸和热氢氧化钡调节pH值,沉淀溶液中的L-精氨酸。考察沉淀温度、pH值、硝酸银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L-精氨酸的初始质量浓度、和L-赖氨酸对硝酸银沉淀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沉淀率略有下降;pH值在10.0以上时沉淀率明显增大,pH值至11.0时沉淀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大pH值沉淀率基本不再变化;硝酸银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达到2.0时,沉淀率可达90.0%以上;L-精氨酸的初始浓度应大于10.0 g/L,沉淀率才可达90.0%以上;钠离子浓度对沉淀率基本无影响,但是当铵离子浓度或L-赖氨酸与L-精氨酸的质量比增大时,沉淀率迅速下降。最后,用2.0 mol/L盐酸溶解沉淀,过滤,滤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并与L-精氨酸标准峰比较,结果表明沉淀中的L-精氨酸可初步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复性后酶活性和计算蛋白复性收率,研究了L-精氨酸助溶菌酶的最佳复性条件,利用蛋白质的复性和聚集反应竞争三态动力学模型描述了L-精氨酸助溶菌酶复性动力学,在溶菌酶浓度为100~500μg.mL-1、L-精氨酸浓度为0~1.0 mol.L-1的条件下,分析了溶菌酶浓度及L-精氨酸浓度对复性动力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精氨酸助溶菌酶复性符合三级聚集反应动力学,L-精氨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蛋白聚集体的生成速率,从而达到抑制蛋白沉淀、提高复性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