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中已显示出独特优势,应用日益广泛,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因出血风险大,限制其应用。近期,我院成功应用ECMO救治一例车祸致心脏三尖瓣脱垂合并房间隔穿孔的危重患者,预后良好,现回顾病例并结合文献总结诊疗经验及方案。  相似文献   

2.
单肺通气氧合效果的临床观察李骐昂胸内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手术野平静,便于手术操作,并且适合于气管、支气管手术。但是单肺通气引起肺内分流,导致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为了升高PaO2临床上往往采取一些措施。本文采取吸入高浓度氧并观察单...  相似文献   

3.
单肺麻醉时的氧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通气方式,预防单肺麻醉下发生低氧血症。23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入Carlens双腔管,行双肺机械通气,于开胸后10min取动脉血测血气后,即改为单肺通气(下肺),而上肺的Carlens管则开放至空气(对照组)或连接KR-Ⅱ型高频呼吸机行高频通气(频率120bpm、送气压力1-1.5kg·f/cm2)。观察结果表明:单肺通气时,开胸一侧的肺采用高频通气;健侧肺仍维持常规的正压呼吸。这样,可显著改善动脉血液的氧合。  相似文献   

4.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套体外循环系统,通过对患者引出的血液进行体外氧合后回输,可以有效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ECMO常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急救以及心肺手术的体外循环。而对于合并困难气道的患者,在常规氧合方法无法提供有效氧合的情况下,ECMO可以满足氧合需求。鉴于ECMO的诸多优势,建议将其纳入气道管理指南。本文就近年来ECMO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单肺麻醉期间的氧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肺麻醉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率约为10%,其主要原因是肺动脉静脉分流,而影响这种分流的主要因素是非通气侧肺的HPV。近年来临床上通过麻醉技术及方法的改进,如:低流量吸入麻醉,非通气侧肺应用CPAP,高频通气,通气侧肺应用PEEP及药理学方面的调节等,旨在改善单肺麻醉期间的氧合,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组织氧合与临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胸外科的发展、各种微创手术的推广,单肺通气(OLV)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回到左心,会造成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虽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效应(HPV)可使非通气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减少了肺内分流,但仍有约9%~27%的病人可发生显著低氧血症[1]。而且HPV使肺血管阻力(PVR)显著增高,右心后负荷增大,可引发心脏病、低血容量以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因此,寻找既能降低分流改善氧合又能降低PVR、减小心脏负荷的方法对于OLV今后更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通…  相似文献   

8.
背景 传统的氧疗策略通过增加FiO2及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甚至超常)的动脉氧合,并认为过多的氧气优于氧气不足,且忽视了不同个体对氧气的反应存在差异,这容易引起氧中毒及高氧血症,甚至会影响危重病患者的预后.目的 对近期目标导向性氧合管理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探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及讨论提供理论支持.内容 阐述危重病患者低氧耐受机制及高氧血症的危害,进而讨论允许性低氧血症(permissive hypoxemia,PH)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前景,精确动脉氧合控制(precise control of arterial oxygenation,PCAO)及FiO2安全阈值的应用价值,并介绍组织氧合监测的方法.趋向 目标导向性氧合管理旨在进一步减少氧疗的副作用,可能成为危重病患者氧疗的新方向,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应用CPAP对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肥胖病人的麻醉风险高于健康体重的病人[1],插管难度增加,严重时无法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而导致低氧血症甚至窒息[1,2]。在麻醉诱导插管时,体重指数(BMI)的增加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快速下降相关,同时因肥胖而损伤的气道功能进一步导致氧储备降低[2,3]。麻醉前预氧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肺内氧储备,尽可能延长插管时的无通气时间,同时减轻SpO2的严重下降。我们对46例严重肥胖的手术病人采用25°头高位预氧合提高插管前动脉氧分压(PaO2),从而延缓无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6例肠切除手术的病人,年…  相似文献   

11.
12.
四肢严重创伤后一般采用观察肢端的皮温、颜色、肿胀的程度,测验毛细血管充盈度、骨筋膜室内压等传统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应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指(趾)端SpO2,来判断四肢严重创伤是否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少有报道。本院从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以来收共治120四肢严重创伤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中肺氧合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OLT)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的改变.方法11例晚期肝病行OLT手术的病人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无肝期使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测定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率.分别于手术开始、无肝前期120min、无肝期30min、60min、新肝期5min、60min及术毕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Qs/Qt)、氧供指数(DO2I)和氧耗指数(VO2I).结果手术开始FiO2100%时,A-aDO2与Qs/Qt高于正常值,分别为288±134mm Hg和26%±11%.与手术开始相比,无肝前期120min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无肝期PaO2增高,A-aDO2与VO2I降低(P<0.05;新肝期CI、DO2I明显增加(P<0.01,Qs/Qt在新肝早期明显增加(P<0.05.与无肝期60min相比,新肝期5min PaO2降低(P<0.05,PaCO2和A-aDO2增高(P<0.01;CI、DO2I和VO2I无显著变化.结论OLT术前和术中有明显的肺氧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病人,男,54岁,体重70 kg。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受伤4天于2021年11月20日夜间入院。病人4天前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发骨折,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清创缝合等抢救治疗。胸部CT检查提示气管挫裂伤。体格检查:镇静状态,体温38.0 ℃,心率85次/分钟,血压143/77 mmHg,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呼吸频率19次/分钟。颈托固定,右侧胸廓塌陷,留置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均见血性液体引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 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 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z)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颅脑创伤病人的脑氧代谢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创伤后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一系列代谢紊乱,这些代谢紊乱可以造成继发性脑损害,多数学者认为造成继发性脑损害最重要的病因是脑组织的氧代谢异常[1].本文就颅脑创伤病人的脑氧代谢监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乳酸浓度监测与组织氧合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氧合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 将收治的 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8例 ,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10 0ml左右 ;B组 16例 ,采用常规补液公式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4 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 1、8、16、2 4、4 8、72h监测血乳酸浓度 (BL)及常规监测指标 (尿量、血压、心率、神志 )。 结果  (1)A组患者复苏后 2 4h内 ,血BL浓度平均为 (3.2± 0 .4 )mmol/L ,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 ;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 ,血BL平均值为 (7.4± 1.6 )mmol/L ,持续时间可达 72h以上。 (2 )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 ,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 ,病死率高 (31.2 % ) ;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 ,病死率仅为 5 .5 %。 (3)BL与尿量呈负相关 ,与心率呈正相关。 结论  (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氧代谢增强 ,监测血BL ,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 ,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氧合状况的良好指标。 (2 )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 72h ,尿量保持在 10 0ml/h ,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ECMO治疗24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t)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