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琴  韦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03-140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RO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近年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82-138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贤明  朱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176-1178
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防治ROP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合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已成为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并评估其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用各种模型模拟ROP的发生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此文从SDOCT、ROP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ROPtool)、急进性ROP(AP-ROP)及ROP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ROP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此文从SDOCT、ROP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ROPtool)、急进性ROP(AP-ROP)及ROP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ROP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近几年,ROP在中等收入国家有上升趋势。如在泰国和菲律宾的乡村,ROP并未见报告,但在有早产儿救治机构的城市,ROP则是引起15%儿童盲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存活率不断上升,随之ROP的发生率亦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盲的重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ROP防治指南的颁布以及ROP筛查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有所下降。正确认识和理解ROP分类、筛查标准和治疗指南;建立完善的ROP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加强ROP临床和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尤其是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症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ROP已经成为我国儿童致盲的原因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出生儿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251g的早产儿。目前ROP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本文就ROP的筛查方法、程序、手段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和筛查指南   总被引:50,自引:18,他引:3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 ,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围产医学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 ,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伴随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 ,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对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 ,发现阈值病变并及时治疗 ,可以有效地降低 ROP的致盲率。1 ROP的流行病学特点我国大陆目前尚缺乏以人群为基础的 ROP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80年代 ,在欧美国家的早产儿当中 ,ROP的…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属于可避免、可控的儿童主要致盲性及低视力眼病。筛查是早检出、早干预和早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措施,对降低儿童致盲率及视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ROP筛查和发病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以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途径来预防ROP的发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已知的促新生血管生成物质,在ROP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雌激素通过调控VEGF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防止ROP的发生。本文将围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VEGF以及雌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14.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近年来在ROP筛查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为了解RetCam在ROP筛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它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RetCam)在ROP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文献,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了RetCam在ROP筛查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强调RetCam用于ROP筛查具有安全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简便快捷等优势,具有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是发达国家儿童首位致盲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随之ROP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此导致的盲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地区ROP发生率、ROP防治情况、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特征、ROP患儿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特点、ROP的国际分类及治疗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ROP发生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救治水平和相关医疗法规健全情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89-291)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玉  薛黎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265-126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该病已成为我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和吸氧是该病的三大危险因素.本文就可能引发该病的多个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扩充R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曾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婴幼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发生于有高浓度吸氧史的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随着低体重新生儿治疗成活率的提高,ROP患儿亦日益增加。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ROP患儿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永久丧失的重要手段,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视网膜冷凝治疗、视网膜光凝治疗、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及基因疗法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158例胎龄≤34周和(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从出生后第4~6周开始进行了散瞳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ROP患儿进行了为期12~30周的随访,对其转归过程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儿童致盲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早产儿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环境促使眼内VEGF表达代偿性升高,进而诱导视网膜血管病理性生长。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眼内VEGF的生物活性,从而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