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应用柴胡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郁模型组、柴胡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变化。结果:柴胡有抗抑郁作用,可降低前额叶5 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结论:柴胡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前额叶5 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解郁方对利血平模型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MAN)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测定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 解郁方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P均<0.05),并且可以降低MAO活性(P<0.05).结论 解郁方的预防作用可能与降低MAO活性,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D-半乳糖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D-半乳糖衰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模型大鼠在90秒内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下降(P<0.01);衰老大鼠海马NE、DA、5-HT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P<0.01).结论:D-半乳糖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下降,这可能是D-半乳糖致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针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60只P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治疗组大鼠取穴百会、神庭、神门(单侧)、内关(单侧),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氟西汀胶囊水溶液灌胃治疗,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5d后,观察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海马组织中5-HT,NE,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NE,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PSD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安神方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用强迫游泳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 检测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第7天与第28天水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33.4土24.0)s、(179.7土35.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半乳糖衰老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D-半乳糖衰老大鼠下丘脑NE、DA、5-HT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P<0.01).结论: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下降,这可能是D-半乳糖致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抑郁动物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孤养结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通过体重增长变化、糖水消耗量和敞箱实验.评定酸枣仁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说明酸枣仁汤对抑郁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学异常,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评定、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其疗效与西药氯丙咪嗪相当.结论: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可制备比较理想的抑郁症模型,酸枣仁汤可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增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酸枣仁汤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及噪音干扰作为情志刺激造模方法制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采用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IP-HPLC)测定造模前后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显著升高,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NE、E、Da显著升高,5-HT、HVA无显著性变化,可以部分解释肝气逆证形成原因,说明肝气逆证与下丘脑中NE等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CA),后者主要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人们对单胺类神经递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脑缺血后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仍有分歧。本文就近年来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可能存在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百优解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造模同时电针和百优解治疗。以蔗糖水试与体重测定、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RP-HPLC碳光检测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行为学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糖水的摄入量与体重变化量均显著减少(“P〈0.01或0.05”)。而用盐酸氟西汀与电针治疗后大鼠的水平活动、垂直活动次数、糖水的摄入量以及体重变化量虽然较正常组减少,但较模型组改善(“p〈0.05”)。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5-HT、DA和N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百优解组模型大鼠海马内5-HT、DA和NE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百优解组NE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中电针组各单胺类测量值略低于正常组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行为学表明活动减少,兴趣、快感缺乏。电针与盐酸氟西汀均可以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而电针的优势在于整体调整,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及成瘾性。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宁心解郁胶囊对慢性抑郁大鼠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以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配合孤养,制备慢性综合应激法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宁心解郁胶囊高剂量组[10.8mg/(kg·d)]、宁心解郁胶囊中剂量组[3.6 mg/(kg·d)]、宁心解郁胶囊低剂量组[1.2 mg/(kg·d)]、盐酸帕罗西汀组[3.6 mg/(kg·d)].采用HPLC-ECD系统测定各个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表达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E、DA、5-HT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宁心解郁各剂量组的DA含量均升高;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的5-HT含量升高[分别为(272.15± 129.89) ng/g,(445.08±127.56)ng/g,(375.33±52.38) ng/g];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NE含量升高[(408.08±89.55) ng/g,(530.12± 149.87)ng/g,(542.53±96.10) ng/g],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HVA含量升高,低剂量组的DOPAC含量升高;盐酸帕罗西汀组的5-HT、DA、NE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宁心解郁胶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与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代谢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柴地合方对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慢性给予柴地合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加电化学检测器(ECD)检测前额皮质和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大鼠前额皮质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翻转这种降低;慢性应激大鼠海马中NE、5—HT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部分逆转降低水平。结论:柴地合方可升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和海马中NE和5—HT水平,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区单胺类神经递质中NE,DA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共分3粗: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合并血压下降法造成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大鼠断头处死分离各脑区,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不同脑区NE,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模型组在大脑皮层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在海马区NE,DA的含量均增加;在纹状体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异丙酚预处理组可降低皮层区DA含量的增加及海马区NE含量的增加。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短暂性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显著,对脑内不同脑区NE,DA的改变有一定的脑区特异性及受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交泰丸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小鼠利血平拮抗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小鼠海马和皮质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变化,探讨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交泰丸组方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FST和TST的不动时间,并且均能拮抗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而且可以逆转NE和5-HT的减少以及降低5-HIAA的含量。[结论] 交泰丸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海马组织和皮质中NE和5-H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针刺抑郁模型大鼠印堂、百会穴,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并探索抑郁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应用韩氏电针仪簇形波,频率10 Hz,强度使动物不挣扎嘶叫保持安静,20 min/ d针刺获得性无助大鼠的印堂、百会穴,连续治疗4 d后取大鼠下丘脑、海马及前额叶皮层,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仪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显示:电针印堂、百会穴后,增加了获得性无助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降低下丘脑5-羟吲哚乙酸(5-HIAA); 说明电针印堂、百会穴对抑郁症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影响下丘脑内5-HT和5-HIAA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为  柯雪红  刘平文 《广西医学》2012,34(7):841-84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与SAH发病的关系.方法 30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清和脑脊液,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 SAH患者血清中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NE和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中NE、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DA升高和脑脊液中5-HT下降可能与SAH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两种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比较,探讨其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然后用纳洛酮催促,引起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 (5 mg/kg,ip) 6 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后脑内NE和5-H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下降.吗啡在引起大鼠明显位置偏爱的同时,使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显著升高,NE无明显改变.结论 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升高有关,而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则与脑内D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取同种大鼠无菌自然干燥血凝块研碎,于颈外动脉处逆行插管注入栓子制作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术后第2天起连续灌服益气活血复方药物,7 d后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层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内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TH)含量.结果:益气活血复方治疗各组(生药18 g/kg、生药36 g/kg)脑组织中的NE、E、D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具有调整和改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进而改善血管性痴呆智力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借助前期研制成功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探索"肝失疏泄"微观机制并对模型与中医证型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HPLC测定血清及中枢NE、DA、5-HT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 结果 旷场实验中,相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NE、DA、5-HT含量均有上升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DA含量呈下降趋势,5-HT含量显著上升.外周单胺类神经介质变化趋势多与中枢相反. 结论 肝疏泄太过所致烦躁易怒等表现可能与边缘叶DA水平上升,下丘脑DA、边缘叶5-HT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肝气疏泄不及呈现抑郁萎靡等症状可能与下丘脑NE水平上升,下丘脑、边缘叶DA水平下降,5-HT水平上升有密切关系.据此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该类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