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癌nm23-H1mRNA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nm23-H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我们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例肾癌及癌周组织中nm23-H1mRNA的表达,并探讨nm23-H1mRNA的表达与肾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早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nm23-H1检测.结果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5/95),早发转移组nm23-H1阳性率(26.7%)低于无转移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nm23-H1阴性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有关,nm23-H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中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BRCA1和nm23-H1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RCA1、nm2 3 H1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 10 6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 )技术标记BRCA1、nm2 3 H1。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RCA1、nm2 3 H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与生存期呈正相关 ,与复发呈负相关 (P <0 0 5 )。BRCA1与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BRCA1、nm2 3 H1在乳腺癌组织内共同参与癌组织的浸润和转移 ,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nm23-H1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96例大肠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3-H1蛋白低表达与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nm23-H1蛋白低表达预测大肠癌转移的灵敏性为88.4%,特异性为79.3%。结论 检测nm23-H1蛋白可以预测大肠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从而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研究了156例乳腺癌中 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检则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预后判定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背景与目的 nm23-H1基因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但关于nm23-H1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生化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就是构建nm23-H1野生型和P96S、H118F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目的片断,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nm23-H1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克隆转化BL21(DE3)溶源菌,进行蛋白表达及可溶性分析,同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纯化后蛋白进行鉴定检测.结果 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pET28a-nm23-H1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化溶源菌后能够表达目的蛋白,蛋白表达量高,且均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蛋白分子量为20 kDa,与预计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pET28a-nm23-H1野生型和P96S、H118F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所表达蛋白可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nm23-H1表达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大肠癌预后取决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目前尚无肯定的观测大肠癌细胞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nm23-H1作为预测大肠癌转移指标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亲合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SP)方法对58例存档大肠癌标本进行nm23-H1蛋白表达检测,用SSPS统计软件包对nm-H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和大肠腺瘤nm23呈阳性表达,62.1%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nm23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及肝转移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00,0.2087,0.00376)。nm23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好(P=0.0002)。结论 nm23-H1是预测大肠癌细胞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和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鼻咽癌40例、慢性鼻咽炎22例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慢性鼻咽炎组p53及nm23-H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27.2%,而鼻咽癌组为92.5%、55.0%.在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的22例鼻咽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9例(40.9%),在nm23-H1表达阴性的18例中p53蛋白阳性表达17例(94.4%).鼻咽癌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T分级无关;nm23-H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T分级无关.结论 抑癌基因p53和nm23-H1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调控作用,可成为临床诊断和评价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12.
nm23-H1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志坚  王小平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4):381-382,372,494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24/29),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14/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中nm23-H1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nm23-H1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采用SP法检测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进入外周静脉血的大肠癌微转移灶(CK20mRNA),并与同一患者大肠癌组织标本中nm23-H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7%(74/120),低分化腺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41.0%)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70.3%)(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H1阳性表达率为53.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随访中,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为41.5%,nm23-H1阳性表达率与CK2OmRNA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0.8%(45/74),阴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1.7%(10/46),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nm23-H1与大肠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PA及nm23-H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uPA及nm23-H1在74倒舌癌中的表达。结果:uPA及nm23-H1与舌癌的病理学分级无关。uPA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uPA及nm23-H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uPA阳性并且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PA阴性并且nm23-H1阳性表达者。结论:UPA及nm23-H1的表达可以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志:UPA及nm23-H1的表达在舌癌的侵袭特移中可能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因素.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m2 3 H1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在非黑素性皮肤癌 46例 ,nm2 3 H1阳性细胞数 >3 0 %的癌细胞为过度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基底细胞癌、无转移及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81 8%、65 %及 2 1% ,其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永红 《中国肿瘤》2006,15(5):338-340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p53和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与绝经状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nm23-H1的表达.[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中,p53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4/60)和66.7%(40/60);在绝经前患者中p53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6/24)和50.0%(12/24),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28/36)和77.8%(28/36).在绝经后患者中p53和nm23-H1基因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9和P=0.019).[结论]p53可能参与绝经前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促进绝经后乳腺癌的转移;而nm23-H1可能参与绝经后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The nm 23 gene products/nucleoside diphosphate (NDP) kinase expression in prostate carcinomas and benign hyperplasias was evalu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nm 23-H1 and nm 23-H2 proteins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s fused with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s immunogens. Of the 80 cases of nonmetastatic prostate carcinoma examined, 74% (59/80) and 60% (48/80) were immunoreactive for nm 23-H1 or nm 23-H2 protein, respectively. Negative staining for nm 23-H1 occurred in 83% of metastatic lesions, while 34% were negative for nm 23-H2. All primary tumors corresponding to the metastases examined showed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for nm 23-H1, indicating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this protein and metastatic status. nm 23-H2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83% of primary tumors and its expression appeared to h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In contrast, all cas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showed elevated levels of both nm 23-H1 and nm 23-H2 expres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nm 23/NDP kinase may play a role in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 of malignant potential in prostate carcinom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实验性裸鼠肺部的肿瘤细胞休眠模型,并验证nm23-H1基因是否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休眠的作用.方法:L9981-nm23-EGFP是nm23-H1基因以真核载体pEGFP质粒转染L998l所构建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EGFP是转染真核空载体pEGFP质粒的不合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以L9981-nm23-EGFP肺癌细胞作为实验组,空载高转移性肺癌细胞株L9981-EGFP作为对照组,分别接种裸鼠,8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检测2组裸鼠肺部肺癌细胞的Ki-67增殖指数,凋亡指数,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裸鼠肺组织的调亡指数和G0/G1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L9981-nm23-EGFP组免疫组化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和VEGF的表达均低于高转移性L9981-EGFP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裸鼠肺组织的凋亡指数亦支持免疫组化的结果.实验组Co/G1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裸鼠肺部有肺癌休眠细胞存在.实验组裸鼠肺部肺癌休眠细胞多于对照组.nm23-H1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肺癌细胞休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磷酸化活性是nm23-H1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位点的突变对nm23-H1磷酸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nm23-H1研究对照,采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检测nm23-H1野生型(WT)和4种突变型(P96S,H118F,S120G和S44A)原核表达蛋白的自身丝氨酸与自身组氨酸磷酸化活性,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检测上述蛋白的NDPK激酶活性.结果 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蛋白的自身丝氨酸与自身组氨酸磷酸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P96S、WT、S44A、S120G和H118F,而NDPK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WT、S120G、P96S、S44A和H118F;经线性相关分析,自身丝氨酸与组氨酸磷酸化活性呈正相关(r=0.983,P<0.01),但NDPK活性与自身丝氨酸和自身组氨酸活性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458,P>0.05;r=0.482,P>0.05).结论 不同位点的突变对nm23-H1自身丝氨酸、自身组氨酸及NDPK激酶活性影响不同,NDPK活性与自身磷酸化活性并不完全关联.其中118位组氨酸是nm23-H1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96位脯氨酸可能与nm23-H1的磷酸转移能力有关;而120位丝氨酸可能为自身丝氨酸和组氨酸磷酸化位点;44位丝氨酸可能为另一具有NDPK激酶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