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红 《采矿技术》2018,18(3):1-3,11
某铁矿拟将矿山产能从70万t/a提升至120万t/a,对原露天开采方案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中深孔高台阶爆破技术,引进大型凿岩装备,优化爆破参数并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爆破技术能大幅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增加单位矿产品的净利润,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2013年要完成煤矿兼并重组和产能3万t/a及以下煤矿的淘汰关闭工作,今后不再审批产能120万t/a以下规模新建煤矿。甘肃省目前有产能3万t/a及以下煤矿79处。  相似文献   

3.
胡益民  居伟伟  吴冷峻 《现代矿业》2009,25(10):101-103
介绍了金安矿业公司草楼铁矿由200万t/a扩建为300万t/a,原通风系统无法满足扩建后的安全生产要求。通过系统分析、风量调整、合理设置机站及通风设备选型研究,对通风调整方案进行了网络解算,确定实施方案,预测了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某铁矿选厂为将处理能力由80万t/a提升为120万t/a,针对该选矿厂生产现状及选厂厂房布置情况,以节约投资成本、减少停产时间、缩短施工工期及优化工艺流程为原则,对选厂进行了改扩建方案探讨。经对比分析,最终改扩建最佳方案确定为:将原选厂处理能力提升改造为105万t/a,新建一个处理量15万t/a的小选厂的组合模式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由于厂房生产车间布置集中,顺畅合理,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降低了基建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楠  常帅  任凤玉 《金属矿山》2014,43(5):21-23
针对小汪沟铁矿上部矿体规模较小、露天转地下自由作业空间小、首采矿段的回采工作面不够充足、难以实现设计产能的问题,在分析矿岩可冒性以及矿体赋存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岩体持续冒落面积的3分区开采方案,并依据顶板围岩冒落范围以及岩移影响范围分析了分区开采的安全条件。该方案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将小汪沟铁矿的地采产能由设计的100万t/a提高到280万t/a。生产实践表明,利用顶板围岩的冒落特性提出的多分区开采技术,扩展了露天和地下同时开采的作业空间,不仅实现了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产能的大幅度提高,也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同时也为类似铁矿山实现高强度开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庙沟铁矿2008年末选厂生产能力由原122万t/a提高到190万t/a的新变化,深入分析庙沟铁矿矿山开采现状,指出庙沟铁矿采矿现有开拓系统年采出矿石154万t的生产能力已远不能适应选厂新增生产能力需要,在此基础上从东边帮靠帮斜坡道的开拓、永久性运矿路的开拓、0线以南上下盘开拓方式等的选择和东排土场改造4个方面提出开拓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叙述方案实施简况,并提出开拓系统优化的预期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的产能衔接问题,以大孤山 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楔形转接过渡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模 式,通过地下开采挂帮矿弥补过渡期露天产能的不足。为 此,优化了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研究了挂帮矿的开采时间 及诱导冒落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小孤山采区和 大孤山采区的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案,小孤山采区过渡期总 产能为 620 万t/a左 右,大 孤 山 采 区 过 渡 期 总 产 能 为 900 万t/a左右。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楔形转接过渡露天地下 协同开采模式能够满足大孤山铁矿过渡期的产能需求,实现 矿山的稳产过渡。  相似文献   

8.
草楼铁矿前期200万t/a采矿工程通风系统不完善,改扩建300万t/a后,通风系统改造尚未实施完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至360万t/a,井下需风量和无轨运输设备增多,当前通风系统改造无法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需求。为此,针对草楼铁矿深部开拓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主要井巷通风能力、作业中段风量分配、机站设置及风机优选、通风构筑物设置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解算,预测了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预计2014年年末中国新疆原铝冶炼产能将增长约50%,达到450万t/a,2013年年末为300万t/a。冶炼行业人士称,中国国内铝价持续低迷已经导致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南方地区部分铝厂减产或停产,估计压缩产能90万t/a。但是新疆地区铝冶炼产能继续稳定增长,因为  相似文献   

10.
<正>塔东铁矿设计处理原矿500万t/a,采出原矿品位22.37%,主要产品为铁精矿100万t/a,硫精矿29万t/a,磷精矿11万t/a,是国内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的大型铁矿山之一。主要选矿工  相似文献   

11.
安阳永兴钢铁有限公司投产的80万t/a TCS2200圆形球团竖炉自投产以来,产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田庄选煤厂产业升级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田庄选煤厂实施1 000万t产业升级改造的背景和原因,阐述了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创新点以及进展情况,预测了改造效果、经济效益,分析了改造的经验与得失,为类似老厂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选煤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我国煤泥浮选的主要设备———XJM-S系列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近两年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浮选槽容积发展到20m3,满足了90~120万t/a跳汰或150~200万t/a重介选煤工艺浮选单机生产的需要;开发出具有简化浮选工艺和强化浮选机制的XJM-KS系列浮选机,提高了浮选系统模块化集成度,节省了浮选系统厂房面积20%~30%;探索了振荡法提高浮选机选择性的新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赞比亚巴卢巴选矿厂铜钴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色卢安夏铜业有限公司(CLM)巴卢巴选矿厂浮选混合精矿中含有0.8%~1.2%的钴,若能从铜精矿中分离出钴精矿,则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CLM公司拟利用巴卢巴选矿厂技改工程的新建浮选系统及原有浮选系统生产铜、钴精矿。通过铜钴分离试验,确定了混合精矿分离工艺,得到的铜精矿含铜25.44%、含钴0.17%、铜回收率为87.83%,钴精矿含钴1.48%、钴回收率为67.65%、含铜2.23%,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琼 《矿冶》2004,13(3):34-37,29
"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节能降耗新技术研究"为大厂"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主要针对大厂91号富矿的选矿特性,对车河选矿厂主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强化生产工艺薄弱环节,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原矿处理量由1996年的52万t提高到2001年的160万t;相应的选矿成本由126 79元下降到69元每吨原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金鑫铜钼矿为工程背景,利用SURPAC和FLAC3D软件建立矿山实体计算模型,同时获得矿山剥采比和采出矿石量等经济数据。在不降低边坡安全系数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提高单台阶角度、高度和减小清扫平台宽度3种途径来增加露天矿最终边坡角度,使得最终边坡角提高2°,剥采比从3.66降低到3.52,减少岩石剥离量约1350万t,有效增加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对加陡后的露天矿山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加陡之后的各边坡水平位移、塑性区破坏分布情况,并对加陡后较为危险的北边帮进行跟踪点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边坡除小范围局部不稳定外,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通过局部加固来达到矿山安全开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梅 《中国矿业》2012,21(5):91-95,111
根据贵州世纪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身发展及产品市场的需要,为了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建设与雷公山和挖陇沟两对矿井相配套的1.20Mt/a选煤厂。两对矿井井田煤层原煤均属于无烟煤三号。根据两对矿井生产的原煤煤种进行可选性的评定,从而为后期建设配套的选煤厂。  相似文献   

18.
攀钢矿业公司密地选矿厂多年来一直沿用1段磨选工艺流程,现已不能适应矿山向中、深部开采而带来的矿石性质变化,更难以满足集团公司对铁精矿的高质量要求.为此,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阶段磨选工业试验.所获试验指标与同期采用1段磨选工艺的生产综合指标相比,精矿铁品位由52.57%提高到54.24%,原矿磨矿台时能力由71.44 t/(台·h)提高到90.13 t/(台·h).根据工业试验结果,全厂16个系列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磨选工艺,铁精矿年产量将由430万t提高到500万t,且精矿铁品位大于54%,可年增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钱柏青 《有色金属》2005,57(1):94-97
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80万t/a硫酸和12 0万t/a铁球团项目为例,介绍铜陵循环经济化工工业园的建设,并分析园区的建设效果。结果表明,投资利税率和投资利润率分别达到2 6 45 %和13 93 % ,项目的企业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的贡献都比较显著。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得到体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将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相似文献   

20.
综合回收皖南某铜钼矿石伴生元素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皖南某铜钼矿的矿石性质,采用新药剂和新工艺进行选矿试验研究,所获得的指标为,在不加石灰、AM和丁基黄药作为铜和钼的捕收剂条件下,铜精矿品位为27.02%,铜回收率为91.20%,其中钼、金和银的含量分别为1.7%、1.7g/t和638.1g/t,相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79.91%、39.10%和68.80%,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