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北灌区秉持长期持续发展理念,连续多年进行了灌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灌溉体系。但是传统的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是以灌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最为主导,忽略了灌排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沂北灌区吸取过往传统灌区建设经验,大力摸索式发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并进行自查,使灌区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泽忠 《中国水利》1998,(5):39-39,38
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但是,灌区的管理体制至今绝大部分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一套,基本上没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改革。因此,灌区内存在了十几年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已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若不抓紧解决,也必将影响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各种办法和途径,但公司制、集团化应是大中型灌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齐师杰 《海河水利》2023,(3):108-113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大型灌区农业节水效能的必经之路。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以湖北省节水型灌区王英灌区为例,系统阐述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内涵与主要建设内容,详细介绍了王英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实践,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王英灌区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4.
任道军  郑洲  胡守平 《山东水利》2012,(1):14+21-14,21
李家岸灌区是德州市的命脉工程,灌区自实施节水改造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目前在灌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此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不断提高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灌区大多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南部河谷平原。灌区按水源类型可划分为蓄水灌区、江河自流引水灌区、江河提水灌区和地下水井灌区。井灌区宜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发展,引水灌区宜在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的河谷平原地区发展,提水灌区宜在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地区发展,蓄水灌区宜在水库下游宽阔的河谷平原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大中型灌区特点深化灌区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5600处,灌溉面积3.3亿亩,其中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220处,灌溉面积1.7亿亩。大中型灌区水土资源条件好,设施完好程度高,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骨干基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正确认识大中型国有灌区特点和规律,是搞好灌区体制改革的前提 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国家投资加上农民集资、投劳,形成了灌区的巨额固定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水型灌区是实现灌区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分析了石津灌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建设节水型灌区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并就建设节水型灌区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我国灌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省船行灌区现状及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分析灌区现代化的概念、灌区现代化指标及目标值,构建灌区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合理的评定方法对船行灌区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估的结果,从水资源利用、灌区管理、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水生态文明引入灌区建设中,探索性地将灌区视为一个自然、社会、经济与人"四位一体"的复合系统。在节水型生态灌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灌区工程、灌水技术、生态系统、管理及文化的构建路径,提出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指出灌区建设中存在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未从机理角度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措施、节水灌溉服务体系不健全、未能实现科学生产等主要问题,展望了灌区建设需要研究的课题以及智慧型灌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