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虫是桃蚜和菜缢管蚜,前者全年都有发生,而后者划在6月才开始发生。桃蚜以卵期在窖藏大白菜和核果类果树枝条上越冬,也有少数有翅成蚜能在窖藏大白菜上渡过参天。但白菜上的卵由于食用及留种株切关剥邦处理,而不能成为有效蚜源。另一部分桃蚜则在温室里连续发生,不进行越冬。阳畦菜苗和风障根茬菠菜上早春很早就发生桃蚜。大白菜留种株三月种植,它的第一蚜源来自风障根茬菠菜——3月下至4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桃树上的桃蚜在4月下开始发生有翅蚜,成为种株的第二蚜源。种株上的蚜群5月中产生有翅蚜,连续向外扩散。春菜——主要是甘蓝、花椰等——在定植时(四月)从阳畦带蚜下田;它的第二蚜源也来自桃树。春菜上的蚜群也在5月中产生有翅蚜扩散。从4、5、6月进行杂草调查证明,有9科13种是桃蚜的寄主,未发现菜缢管蚜的寄主,而旋花科的小旋花是唯一能在5月发生有翅蚜的杂草(6月没有)。由此可见,杂草不是春菜地的主要蚜源。桃蚜和菜缢管蚜在夏菜上——包括晚甘蓝、晚苤蓝、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混合发生,但有明显的偏嗜现象:桃蚜在甘蓝和苤蓝上占多数,菜缢管蚜在萝卜、白菜、油菜上占多数。从有翅蚜发生期看,甘蓝、苤蓝上的桃蚜正是秋白菜苗期的蚜源,同时萝卜、小白菜、小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也正是秋白菜苗期蚜源。秋白菜上也是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菜缢管蚜多于桃蚜,它们在9月上、中旬产生有翅蚜扩散。  相似文献   

2.
种子带毒率及有翅蚜降落量对SMV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主要迁飞降落的蚜虫有大豆蚜、棉蚜、玉米蚜、桃蚜、禾谷缢管蚜、豆蚜等,而大豆蚜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当有翅蚜迁飞降落量大,同时田间病株率高时,SMV日侵染率高,最高达49.57%。田间有翅蚜发生和迁飞降落高峰一般在7月份,此时的迁飞降落蚜量和SMV的种子带毒率决定病害流行的程度。0.5%种子带毒率显著推迟SMV流行的时期。田间有翅蚜发生和飞翔高峰期推迟到8月份,0.2%和0.1%种子带毒率可控制SMV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3.
卫青萝卜病毒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生物学、血清学测定,引起天津市卫青萝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uMV,占67%,菜缢管蚜偏嗜十字花科蔬菜,是传播TuMV的主要介体,其寿命,繁殖力和迁飞受环境因素影响。病毒病的生态防治技术重点是控制蚜虫为害,方法为:地周种植韭菜,玉米隔离带;设银灰塑料条屏障,避开蚜虫迁飞高峰,适期(8月12日)播种,蚜虫传播期喷洒50%病毒1号油乳剂250倍。  相似文献   

4.
秋季大白菜是京津最主要蔬菜,蚜传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流行是影响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而苗期感病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芜菁花叶病毒是蚜虫口针带毒型(stylet-borne)病毒,传毒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化学农药治蚜起不到防病的效果。秋菜苗期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带毒有翅蚜从田外侵入造成的,本田发生有翅芽扩散迁飞了成为病毒病的再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5.
蚜虫迁飞动态与辣椒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江苏省泰县和南京城郊辣椒病毒病的优势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次为烟草花叶病毒(TMV),此外还鉴定了一种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随迁入辣椒田内有翅蚜总量的增长而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蚜虫迁飞高峰后20天左右出现辣椒发病高峰。田间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桃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它们的迁飞高峰都在5月中、下旬,此时正值辣椒感病阶段,对发病率和产量影响较大。5月中旬至6月中旬置放田间的辣椒苗发病率最高,说明此时迁入田间的有翅蚜传毒最为有效,此期间是阻断蚜虫传毒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莲是水生蔬菜和重要的经济作物,藕为菜,藕粉、莲子及莲须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强身食品。全株各部分均可入药,能清毒解暑散热。叶梗是很多物品的包装材料,亦是工业原料。近几年来,作者对为害莲普遍而严重的莲缢管蚜 (Rhopalosiphum nymphaeae)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发生与为害特点  莲缢管蚜在湖北孝感全年发生 25~ 27代,世代重叠。越冬卵在翌年 3月初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2℃时孵化,在桃、李等第一寄主上繁殖 4~ 5代。 4月底至 5月上旬产生有翅蚜迁至第二寄主莲、睡莲、眼子菜、香蒲、川泽泻、慈姑等水生植物上繁殖约 20代…  相似文献   

7.
在巴黎盆地南部,秋季禾谷类作物上的主要害虫是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它是禾谷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自1976年以来,在奥林斯地方对禾谷缢管蚜连续在田间进行种群消长调查,1978年又在农业技术协调协会与植物保护服务站的协助下建立了吸蚜塔(图),以掌握有翅蚜的迁飞,当年夏季就取得了进展。从调查数据看出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北方冬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提出“调整播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毒病是蚜虫传播引起,其防治应着重于早期防治蚜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此病流行规律的同时,进行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9.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10.
0.36%苦参碱AS防治菜蚜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是为害蔬菜蚜虫的统称.而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有多种,在我国主要有3种:萝卜蚜(菜缢管蚜)、甘蓝蚜和桃蚜.3种蚜虫均属同翅目,蚜科.寄主包括十字花科多种蔬菜,如白菜、油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其中萝卜蚜偏嗜白菜、萝卜等叶上有毛的种类,还可为害莴苣、生菜等.该虫主要在蔬菜叶背或留种菜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蔬菜节间变短、弯曲,植株矮小,幼叶畸形向下卷缩,影响包心或结球,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主要病毒是芜菁花叶病毒的油菜毒系和芜菁毒系)的越夏寄主,根据11年来的观察特别是1956—1958年间的实地调查结果,主要是小白菜、菜心和西洋菜。在野生植物中曾发现过2株蔊菜和1株荠菜自然感病,说明野生植物不是本病的重要毒源。室内试验结果证明,此病的自然传染媒介为萝卜蚜、桃蚜和普通红蜘蛛。黄条跳(虫甲)、斜纹夜盗蛾和菜粉蝶都不是本病的虫媒,病株的种子不会传病,中国菟丝子也不会传递本病。在带有未腐熟的病菜残体的土里进行直播,长出来的菜苗没有发病的;但是把菜苗移植在这样的土里,会有极小量的植株感病。根据1956年7月至1958年6月,每十日田间调查一次结果:萝卜蚜是广州地区最重要的传病媒介,桃蚜每年只在3—4月间略有发生,作用不大。根据这24个月的田间发病率,萝卜蚜(有翅蚜及无翅蚜)的虫口密度和气候情况,我们认为本地区本病的发生及流行程度主要受降水量和降水天数所影响,并认为可以从降水情况来预测约30日后的病害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3.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é)]是烏魯木齐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蚜虫。从9月下旬开始,在晚甘藍、晚苤藍及大白菜等蔬菜靠近地面的根、茎凹陷处,以及叶柄基部和叶片上产卵。蚜卵既可随寄主在菜窖里越冬;也可在菜株残体上露地越冬。露地越冬蚜卵,一般不能成为早春的有效蚜源,因其孵化率极低;孵化出来的少数干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食料或因气候不适合,难以存活。越冬蚜卵于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末产生有翅蚜,主要先在越冬寄生及冬蘿卜留种株上繁殖;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陆續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和为害。7月下旬至8月初,晚甘藍与晚苤藍上的蚜虫便成为大白菜和冬蘿卜苗期的主要蚜源。甘藍蚜在烏魯木齐地区,无論是在菜窖里,或是在露地残株上,均不能以成蚜越冬。  相似文献   

14.
甘蓝蚜危害油菜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一种衡量蚜虫危害的新尺度——“累计蚜量(头/天)”,对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单株损失及补偿作用分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苔花期、荚果期都存在着一个造成损失的临界危害量(C)。苗期 C 为360~440(头/天),苔花期 C 为13500~16500(头/天),荚果期 C 为2700~3300(头/天)。危害量与损失率的关系符合 logistic 曲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害株”的概念,既有蚜虫而又影响产量的植株。并结合蚜虫消长规律及累计蚜量的计算原理推导出确定“有害株”蚜量标准的公式B=C/(1/2)T(1+Q~n)+ITQ(1-Q~(n-1))/(1-Q)经比较,认为“危害株率”是蚜虫防治指标理想的尺度,它不仅明确可靠,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麦蚜远距离迁飞和传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麦蚜及黄矮病毒在我国北部春麦区越冬及初侵染源问题,提出麦蚜凭借气流携带远距离迁飞传毒,从而使冬春麦区黄矮病发生流行具有联系的结论。文章着重从外来虫源迁飞入境所具有的特征、迁入翅蚜数量消长与天气形势的密切关联等加以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翅蚜的迁出与迁入区域,并通过预测预报的实践,检验了这一发生流行规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1992 ̄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麦区麦长管蚜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优势种群,占张家口坝上、坝下及承德麦蚜发生总量的94.75% ̄100%。有翅蚜迁入麦田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春麦黄矮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坝上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占绝对优势,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地区的株系种类较为复杂,除以GAV株系为主外,存在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及麦二叉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economic threshold level of the mustard aphid,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was determined on the radish seed crop, var Punjab Sufed. Spraying oxydemeton methyl at 300 g a.i./ ha, was monitored at arbitrary set aphid levels from 25 to 150 aphids/plant. The maximum cost benefit ratio (1: 13.1) was achieved at an aphid level of 50 per plant, requiring three sprays. Spraying in the middle of February was the most crucial, as delay of 7 days from this stag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yield in the fixed spray schedule and at the 75‐aphid level.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与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相似的绿色诱盘,诱集大豆田迁飞降落的有翅蚜,结果所获蚜虫种类和数量与田间有翅蚜的动态变化相吻合。绿色诱盘诱集蚜量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大豆花叶病(SMV)侵染速率相关显著。黄皿诱蚜量接近绿色诱盘所获蚜量的2倍,但黄皿诱蚜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SMV侵染速率均无显著相关。SMV流行程度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无显著相关,而决定于田间种传病株率的高低和病害盛发期田间着落蚜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Spread of the aphid-transmitted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and potato virus Y (PVY) in pepper plots was markedly reduced by growing the plants under a white coarse-net cover permitting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s. This net also reduced the winged aphid population on the plants by more than 40 times. Light grey and yellow nets also reduced virus spread and aphid populations, but were much less effective than white ones. The nets do not act as a mechanical barrier to aphids. It is suggested that under white and grey netting, aphid repellency and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are the primary causes of virus check, while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yellow net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ir being more attractive to aphids than the plants. A reduction of “background effect” and a limiting of the aphids’ vision range by nets are probably other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0.
根据試驗結果,初步認为柑桔黃龙病可借东方桔蚜传病,其指示植物为由力克檸檬、北京香檸檬和墨西哥来檬等1—2月龄的实生幼苗。在这些指示植物和蕉柑幼苗上,用东方桔蚜传病以及用嫁接法传病所引起的症状均相同:在由力克檸檬和蕉柑上表現矮化及梢叶黄化;在北京香檸檬和墨西哥来檬上表現矮化、明脉和“嵌紋”等。同时,在北京香檸檬上,以蚜传发病植株的組織,进行回接的試株和以广州及普宁县病株的組織进行嫁接的試株,有些发生木质部陷点及木质部陷紋的症状。根据这些特点,虽然不能肯定柑桔黄龙病与南美洲柑桔衰退病的病原病毒相同,但它們很可能屬于同一类病毒(却柑桔衰退病毒类)。此病在指示植物上的潛育期最短为27天。在11月气温較低时的潛育期长达二个月以上。5月分在网罩内气温高达42℃,发病試株在一周内消失症状并恢复生长,但試株移到树蔭下(气温降低到25°—30℃左右),一个月内症状又重新出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