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Recombinant K26, rK26)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 用胶体金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 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病原学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其它寄生虫病以及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rK39(Recombinant K39, rK39)试条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1.82%(101/110)和93.64%(103/110);与10份疟疾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0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4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的总特异性均为100.00%。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2.
用CAg-dot-ELISA法和CAb-ELISA法分别对并殖吸虫病临床诊断患者、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卫氏并殖吸虫早期感染者及其他寄生虫感染者进行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用CAg-dot-ELISA检测7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临床诊断患者血清,阳性29份,敏感性为41.5%(29/70),与华支睾吸虫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分别有25%(5/20)和20%(4/20)的交叉反应,与其他寄生虫感染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60份)均为阴性,特异性为93.6%。CAb-ELISA检测70例卫氏并殖吸虫病临床诊断患者血清阳性67份,敏感性为95.7%(67/70),与华支睾吸虫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分别有25%(5/20)和20%(4/20)的交叉反应,对其他寄生虫感染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的特异性为92.1%。CAg-dot-ELISA和CAb-ELISA分别检测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人群220份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和3.2%(7/220)。CAg-dot-ELISA法对辅助诊断并殖吸虫早期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抗原用于SPG-ELISA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重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s-CysB)与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CAA),以SPG-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比较两种抗原包被SPG-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检测50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重组Cs-CysB与CAA包被的SPG-ELISA阳性率均为94.00%,健康人血清50例均为阴性;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20份、并殖吸虫病血清20份、囊虫病血清10份,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00%、10.00%、20.00%和5.00%、0、20.00%。结论以重组Cs-CysB为包被抗原用SPG-ELISA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测效果与CAA包被的SPG-ELISA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能区分恶性疟的快速、简便诊断疟疾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4H12、G4C9和D8F7,并将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D6A7(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07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17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10份, 恶性疟54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 结果 检测107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19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约为96.0%;其中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164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53份,敏感性为93.3%,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2.7%(102/110),恶性疟检出率为94.4%(51/54)。 结论 研制出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华支睾吸虫PPMPⅠ型抗原重组Cs2蛋白(rCs2)建立2种华支睾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可溶性rCs2作为诊断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研制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GICA)动力流体型试条,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采用ELISA法和GICA试条共检测35例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患者、15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15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和13例猪囊尾蚴病患者的血清,以及33份健康人血清。为进一步评价诊断价值,8只新西兰兔各感染60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随机均分为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第56天,治疗组各兔给予吡喹酮治疗[150 mg/(kg.d)×2 d],用ELISA法和GICA法检测两组兔0~44周抗rCs2特异性抗体的消长。结果 ELISA法的敏感性为71.4%(25/35),特异性为93.4%(71/76),总符合率为86.5%(96/111),与日本血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1/15、1/15和1/13。GICA试条检测法的敏感性为85.7%(30/35),特异性为92.1%(70/76),总符合率为90.1%(100/111)。经EL...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的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方法将血吸虫可溶性虫卵组分抗原(107~121 kDa)包被于混纤膜上,以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为二抗,建立组分抗原-DIGFA。用该法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健康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和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同时与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DIGFA比较。结果检测54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组分抗原-DIGFA敏感性为94.4%,SEA-DIGFA敏感性为96.3%,两种方法检测50份正常人血清的特异性均为100%。检测19份卫氏并殖吸虫病人血清和30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SEA-DIGFA敏感性分别为26.3%和10.0%,组分抗原-DIGFA均未检出阳性反应。结论应用组分抗原-DIGFA检测血吸虫短程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其他吸虫病几乎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优于SEA-DIGF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特异性Ig G4抗体用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Ig G4的ABC-ELISA法(Ig G4-ABC-ELISA),以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血清样本。以Ig G4-ELISA和Ig GELISA法为对照,比较3种方法用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效率。结果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的Ig G4-ABC-ELISA法,用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4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97.0%,诊断效率为96.3%;Ig G4-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5.9%,诊断效率为95.4%;Ig G-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88.1%,阳性预测值为70.1%,阴性预测值为98.0%,诊断效率为89.4%。Ig G4-ABC-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高于Ig G4-ELISA法(P0.05),特异性高于Ig G-ELISA法(P0.05)。结论 Ig G4-ABC-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IgG4具有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两种快速、简便能区分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C6E9和G4C9,并将其同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C6H.(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20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20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05份,恶性疟95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同时用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 检测120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38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为98.6%,其中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200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90份,敏感性为95.0%,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3.3% (98/105),恶性疟检出率为96.8% (92/95).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 (187/200)和95.7% (134/140),与本研究制备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试条比较两者敏感性(x2=0.42,P>0.05)和特异性(x2=1.0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制出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诊断多房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方法提取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总RNA,通过RT-PCR获得编码Em18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GEX-3X表达载体,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将重组Em18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56份)、细粒棘球蚴病(87份)、囊尾蚴病(30份)、日本血吸虫病(10份)和弓形虫病(10份)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50份)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ELISA法进行平行检测,以评价该试条的诊断性能。结果以重组蛋白Em18为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92.9%(52/56)。与细粒棘球蚴病和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分别存在9.2%(8/87)和3.3%(1/30)的交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存在8.0%(4/50)的假阳性率,与日本血吸虫病和弓形虫病患者血清则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93.0%(174/187)。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54/56)和92%(172/187),与试条法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分析结果显示,试条法与ELISA法检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结果高度一致(κ=0.98)。结论以重组Em18抗原建立的快速诊断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厂家生产的2种棘球绦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 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棘 球绦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相同数量的棘球蚴病人、 正常人血清, 以及卫氏并殖吸虫、 华支睾吸虫、 日本血吸虫和猪囊 尾蚴病人血清, 统计2种方法的特异性、 敏感性和交叉反应性。 结果 2个厂家生产的棘球绦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特 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深圳康百得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与卫氏并殖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和猪囊尾蚴病 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5.00%、 26.09%、 10.00%和87.50%; 珠海海泰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00%、 13.04%、 20.00%和93.75%。2种试剂盒间, 卫氏并殖吸虫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他检出率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均 > 0.05)。结论 2个厂家生产的棘球绦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均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等优 点; 但需进一步解决与其他寄生虫病的交叉反应问题, 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结果 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 结论 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现场评价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诊断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3年采集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四川省、甘肃省)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喀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病人血样和骨髓样本,用镜检法、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进行平行测试,以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试条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无差异。结果 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检测镜检确诊的97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98.87%(96/97),97.94%(95/97),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34,P>0.05)。两种试条检测非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45例, 均有2例假阳性反应,特异性为98.62(143/145)。对来自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分别统计阳性率,结果显示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法检测动物源型和人源型流行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之间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0.01,P>0.05)。两种试条法检测动物源型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非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之间特异性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结论 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适用于检测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患者血样中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它一种快速、简便诊断囊型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 ,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抗人IsG4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样品垫上;将羊肝棘球蚴包囊液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确诊的囊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155份,以评价其敏感性,检测健康者血清50份和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0份(其中囊尾蚴病患者血清30份,血吸虫病、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各5份)以评价其特异性.均用单盲法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试条法检测155份囊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133份为阳性,灵敏度为85.8%;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0份,44份为阴性;50份健康者血清全部为阴性,总特异度为94.0%.该方法 与ELISA的符合率为97.1%,二者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5,P>0.05).结论 快速诊断囊型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法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研制敏感、简便、快速、经济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试纸条。方法利用双抗原夹心法,以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为检测抗原,以胶体金标记SEA为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装置,检测家畜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并用EL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该试纸条检测107份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羊血清,其检出率为91.6%;检测80份健康绵羊血清,阴性符合率为87.5%;检测20份粪检阳性水牛血清及15份粪检阴性血清,其阳性符合率为100.0%,阴性符合率为86.7%;检测24份肝片形吸虫病羊血清,交叉反应率为12.5%,与锥虫病牛血清未见交叉反应;与ELIS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试纸条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于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并评价粪便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胆汁离心镜检法、血清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olloid gold labeled immunochromatographic,CG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粪便、胆汁、血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价值. 方法 收集92例胆结石患者的胆汁、血清和粪便,分别采用镜检法检查胆汁华支睾吸虫卵、用Kato-Katz法检查粪便华支睾吸虫卵,用CG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计算并分析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 结果 Kato-Katz法联合胆汁离心镜检法共确诊感染49例,阳性率为53.3%.与之相比,Kato-Katz法、胆汁离心镜检法、CGIA和ELISA的符合率分别为80.4%、84.8%、90.2%和96.7%.Kato-Katz法、胆汁离心镜检法、CGIA和ELISA法的灵敏度分别是63.3%、93.9%、98.0%和93.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69.8%和86.0%;阳性预测值则分别是100%、100%、78.7%和88.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5%、93.5%、96.8%和92.5%,Youden指数为0.63、0.94、0.68和0.80. 结论 胆汁离心镜检是胆结石手术患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无法获得胆汁的受检者而言,血清IgG抗体检测在排除华支睾吸虫感染、粪便Kato-Katz法在确诊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疆民丰县安迪尔牧场首例临床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所在地该病的流行与分布情况. 方法 2007年11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民丰县安迪尔牧场开西木库勒村3组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近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对15岁以下儿章进行杏体(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榆测. 结果调查居民共计407人,未发现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12例,其中自愈者9例,3例已过世.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榆测354人,阳性率为51.13%(181/354);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66.67%(4/6);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50.86%(177/348).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的有6人,阳性率为16.67%(1/6),阳性者为2例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之一. 结论根据所获得的流行病学资料,可确定当地为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recombinant K39 (rK39) antigen in a immunochromatographic format (strip test) and a crude antige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Brazilian 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 in 12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arasitologically proven infections (by microscopy and/or culture). For each patient, a medical history was obtained and a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Controls included 10 healthy volunteers and 50 patients with other diseases: malaria (10), leprosy (9), Chagas' disease (10), tuberculosis (10), and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11).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rK39 antigen strip test and the ELISA were 90% and 89%,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pecificities were 100% and 98%, respectively. Our study confirms the accuracy of the rK39 antigen strip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VL in a high prevalenc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