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累积释药率,并分别对其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83.22%,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胃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55.42%,释药模型为Higuchi方程.相较于人工胃液,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通过调节缓释骨架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用量对处方进行优化,制备头孢拉定缓释片剂,并考察剂型、体外释药试验方法、压片压力,释放介质等对体外累积释放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得的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工艺重现性好,释药行为符合Weihull方程,体外释放度符合2010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用乙基纤维素等辅料制备的缓释片和用淀粉等辅料制备的银杏叶普通片,进行了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和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的比较.普通片的体外释药动力学为一级释放,缓释片在2~12 h为零级释放,普通片释放50%的时间为66 min,缓释片释放50%的时间为112 min,缓释片体外释药速率明显慢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丁为标准品,采用上分光光度法,对用乙基纤维素等辅料制备的缓释片和用淀粉等辅料制备的银杏叶普通片,进行了银杏总蒽酮含量测定和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的比较,普通片的体外释药动力学为一级释放,缓释片在2 ̄12h为零级释放,普通片释放50%的时间为66min,缓释片释放50%的时装显112min,缓释惩体外释药速率明显慢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5.
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因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影响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主要因素和释放机理.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971(CP)为阻滞剂制备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2部溶出度测定方法II(桨法)测定药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考察HPMC用量,CP用量,溶出介质的pH,转速及压力等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研究结果:HPMC,CP的用量,制片压力,释放介质的pH值和桨法转速对药物的体外释放均有一定影响,体外释药机理符合0级释放.所制备的骨架缓释片达到理想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胸腺五肽微球并进行了体外释药研究.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成球材料制备了胸腺五肽微球,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貌,测定了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后评价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平均粒径为(28.47±0.56)μm,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1.53±0.05)%与(57.9±0.7)%;胸腺五肽PLGA微球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体外释放20 d的累积释药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糊精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糊精纳米微球,并对头孢曲松钠的吸附载药和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选取了pH 7.4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为介质考查了糊精微球的吸附载药及降解性能。实验表明,纳米糊精微球对头孢曲松钠的载药率为9.44%,载药能力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载药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在α-淀粉酶存在的条件下,降解6 h后有23.94%的纳米糊精微球被降解。  相似文献   

8.
以糊精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糊精纳米微球,并对头孢曲松钠的吸附载药和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选取了pH 7.4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为介质考查了糊精微球的吸附载药及降解性能。实验表明,纳米糊精微球对头孢曲松钠的载药率为9.44%,载药能力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载药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在α-淀粉酶存在的条件下,降解6 h后有23.94%的纳米糊精微球被降解。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Am)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和物理交联的方法合成海藻酸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AlginateCa~(2+)/PNIPAAm IPN hydrogel)。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水凝胶材料进行理化性质表征;以SA/NIPAAm比例、药物浓度、载药方式和介质温度为实验变量,研究水凝胶的盐酸四环素释放行为,并以抑菌圈表征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N-异丙基丙烯酰胺比例越高,药物累积释放率越低;药物浓度越高,药物累积释放率也略有下降;采用直接包埋的方法可有效的延长药物缓释的时间,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在37℃的介质温度下,药物的累积释放率远大于25℃,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制备所得水凝胶在创伤敷料应用方面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用淀粉、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等辅料制备的二甲硝咪唑盐片剂和二甲硝咪唑片剂,进行了体外溶出度和释药动力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肠液中,两者累积释药50%的时间分别为7.59 min和18.26 min,前者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后者.本品在45 min内可溶解80%以上,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垫片在非线性棘轮实验中的应力率和温度相关性,使用RPL50型蠕变疲劳试验机,对HDPE垫片在循环压缩载荷下的压缩-回弹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HDPE压缩-回弹的本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HDPE的棘轮变形随着温度增大而增大,当温度大于80 ℃时棘轮变形随温度的升高大幅度增加,在80 ℃时,为常温下的4倍;随着应力率的增大累积的棘轮应变有所下降,由应力率为1 MPa/s时的8.99%下降至0.01 MPa/s时的14.23%,即温度和应力率显著影响HDPE的压缩-回弹性能。本文模型能够较好预测HDPE在不同温度与应力率工况下的非线性压缩-回弹性能,在HDPE垫片的工程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比例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中成药玉叶清火缓释片.通过精确的HPLC法监测玉叶清火缓释片中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的释出量,并计算其体外释放度.结果表明玉叶清火普通片在1.5 h段,累积释出率为49.47%±2.21(-x±s),同时段的10%和20%HPPMC玉叶清火缓释片的累积释出率仅为41.94%±1.53和29.50%±2.51(P<0.01).按回归曲线计算累积释放率50%及95%时所需时间:玉叶清火普通片为1.52 h和3.89 h;10%和20%HPMC玉叶清火缓释片则分别为:2.07 h,5.98 h及3.13 h,8.48 h.新型中药制剂10%和20%HPMC玉叶清火缓释片的体外释出率显著低于同时段的玉叶清火普通片(P<0.01),实际测定值与计算结果相符.所研制的缓释片的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Franz扩散法进行离体兔皮渗透实验,考察茶多酚脂质体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表明茶多酚脂质体能有效地渗透过皮肤,经皮释放药物能在短时间内较快达到一定药量,随后缓慢持久地释放药物;药物的累积释放药量与药物的浓度、胆固醇的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化液回流比为150%~250%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牛乳为原料,通过米曲霉的发酵降解乳糖,实验得出的米曲霉在牛乳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28℃±1℃,装液量30mL/250mL,培养箱转速180r/min,发酵60h.在此条件下培养,米曲霉发酵液中乳糖分解率可达31.4%,米曲霉粗酶液乳糖分解率可达41.4%~55.0%.通过对发酵乳中乳糖组成进行薄层层析分析,也证明米曲霉可降解乳糖.  相似文献   

16.
以质量浓度为0—15%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研究操作温度在40~70℃条件下溶液真空表面蒸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溴化锂溶液的蒸发速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对流传热系数值在700~1400W·m-2·℃-1范围内,且随溶液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溶液浓度增大使得其粘度显著增加,导致热阻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7.
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建立测定其释放度的方法。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释放度。考察了填充剂的种类、粘合剂的种类对本品释放度的影响,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处方优化。依据最优处方制备了三批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比较,本品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体外释放度曲线12g内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质汞是煤热解烟气中主要汞存在形态,提出煤中添加CaCl2并协同SCR催化剂促进热解烟气中单质汞的转化。利用程序升温热解实验台研究煤在热解时汞析出速率及累积释放率,通过积分各形态汞的总析出量分析汞的形态转化,考察煤中添加CaCl2以及与SCR催化剂协同作用对汞的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汞析出速率的关键因素,低于430℃时析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总汞累积释放率在400~500℃随温度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600℃时累积释放率达90%左右。随着氯添加量的增加,Hg2+比例明显提高,在催化剂协同作用下,绝大部分单质汞被氧化成氧化态汞,有利于汞的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