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孔低渗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和反映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征参数。利用两种指数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60块岩心的压汞实验资料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按照储集层品质指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理论分析亦证明,储集层品质指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呈单调函数关系,而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孔隙结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函数关系,储集层品质指数比地层流动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整体属于复杂小断块油田,储集层平面展布形状对开发井网部署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量的品位,现有油藏分类研究未能针对性地全面考虑。以复杂性科学研究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综合考虑储集层物性、分布形状及流体性质等因素,采用权重评判计算方法,构造了一种动静态结合、量化的油藏分类评价方法。该方法首次将储集层平面展布因素考虑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评价中,结果表明,储集层平面展布不但对复杂小断块油气田油藏分类影响较大,而且提高了油藏分类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家地区砾岩体储集层分类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砾岩体油气藏是众多隐蔽性油气藏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很大勘探潜力。但砾岩体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较难评价,这是制约该类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济阳坳陷罗家地区砾岩体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选择既能对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好坏有鉴别能力,又能各自相对独立反映储集层某一特性的分类评价参数,以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为分类依据,以储集层物性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相对储集层厚度和单储集层平均厚度为评价参考,以沉积相、成岩相带为宏观指导,综合各种参数对砾岩进行了分类及评价。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探讨了评价的可靠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应分析方法在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进行合理的储集层分类和储集层质量的分区,是认识储集层非均质性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引入对应分析技术,利用对应分析主因子载荷平面图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断块储集层进行分类;并采用三端元参数计算分类函数值进行储集层质量平面分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数理统计理论依据,又能赋予主因子较好的地质意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质分类评价方法。图2表1参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5.
靖边气田上古生界储集层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靖边气田的上古生界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识别了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形式以及孔径分布特征,分析了渗流通道的分布类型、主力孔喉分布范围,并应用多元判别方法优选出孔隙结构分类评价参数,对储集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岩石人工裂缝造缝试验、建立了人工裂缝宽度与渗透率关系图版及其关系式,定量地将裂缝宽度引入碳酸盐岩储集层分类,并结合储集岩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关系图对川东石炭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针对鸭儿峡油田L油藏难采区储集层的特点,在分析难采区构造形态、沉积特征、试油、试采效果的基础上,采用砂岩储集层的常规研究手段,通过对该区测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建立了储集层的分类、有效层划分标准,表述了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储集层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描述,为难采区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分类,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贴近度概念,提出了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油气储集层评价模式和分类标准。实例表明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并与实际相符,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火成岩岩屑含量高,储集层之间物性差异大,一直以来制约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对百口泉组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及命名,结合研究区岩心粒度分布特征,在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基础上,将中砾岩进一步划分为小中砾岩及大中砾岩,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区砂砾岩粒度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及次生溶蚀发育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了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在吐哈盆地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开展了储集层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集层沉积相和成岩储集相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二者有机的结合和延展,来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的时空展布,同时依据储集层物性参数特点和储集层类型配置关系,划分出了六类岩石物理相类型。该分类结果将对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军  曹刚  武延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29(11):1553-1558
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单靠孔隙度或渗透率等单一参数难以有效划分储层。由于单参数在划分储层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引入多个能表征储层特性的参数综合评价致密砂岩气储层。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西部气田为例,压裂后,储层按照气井产能可分为4类,结合储层特点,选用斯通利波时差、斯通利波渗透率、反射系数和孔隙度参数可以较灵敏地反映储层孔隙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将这4个参数作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判别集,引入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元隶属函数的方法来划分致密砂岩气储层,可以明显划分出这4类储层。  相似文献   

12.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系统研究过去油气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坳陷盆地向斜区砂岩储层找油的实际需要,从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由构造、断层和岩性为油气藏分类要素的三元分类法.解决了常规油气藏定量分类的问题,通过各要素对油气成藏控制程度的定量刻画,使油气藏分类更加明确.研究表明,任何油气藏的形成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要素控制的程度有别.油气藏三元分类法能提供更多的油气成藏信息,在进入盆地向斜区或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应用该分类方法,有利于搞清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是一个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低压、低渗透、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地层压力下降快。为延长低渗气井的稳产时间,提高累计采出量和最终采收率,需要对气井进行分类管理、配产。原有的储层静态物性和气井无阻流量分类法只考虑了气井产能的一个方面,生产过程中发现多口井与其同类井的生产特征不一致,需要重新划分井型。把地层系数、试气无阻流量等参数,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成一个综合分类因子,既考虑静态资料又考虑动态特征,对井区各井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根据分类给出了各类井配产图。生产实践表明,综合分类法能够准确地根据产能对气井进行分类,对应的配产图有利于苏里格低渗气井的配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认识,必须加强动静态地质资料的有机结合。多年以来,人们基本上局限于动静态资料间定性的结合。经探索,研究了动静态资料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大致预测试井曲线区间类型,特别对于优化试井开关井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定量储层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常规方法的局限性,利用压汞资料,采用MIFA法计算了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并通过统计分析分形维数与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分形维数的地质意义,认为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是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综合定量表征,分形维数愈小,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愈弱,储层质量愈好。在此基础上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储层分类与评价中表明储层具有很好的分区性,并依据分形维数的大小将储层定量地划分为优质储层、较好储层、差储层和无效储层,实现了复杂储层的定量分类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波形分类中半自动确定分类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形分类方法是现今比较成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此法已在岩性预测、砂体预测、裂缝性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预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以往实际应用中采用输入层为二维Kohonen网络进行地震相分类数的选择都是靠经验或试验方法确定的,增加了分类的不确定性和相应的工作量。本文提出了用改进的输出层为一维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半自动地估计地震相分类数。理论模型验证和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Kohonen网络能很好地估计地震相分类数,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划分地震相。  相似文献   

17.
以往单纯以二级构造带为准则的区带划分评价方法已不适应当前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求。基于构造控制沉积,构造与沉积联合控制成藏这一油气成藏基本原理,考虑隐蔽油气藏分布与沉积相带(岩相带)关系密切这一基本认识,确定出以二级构造带为基础的区带划分原则,即构造层原则,构造带原则和岩相带原则。结合济阳坳陷勘探实际,形成了区带综合评价的方法及技术流程,即整体研究,明确重点领域;成败分析,抓住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寻找有效对策;综合评价,形成最佳部署。在区带评价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区带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认识程度、现实资源储备、主要勘探目的等,将济阳坳陷27个区带分为增储区带和突破区带2大类。  相似文献   

18.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砂岩储层为例,从常规物性分析数据与探井试气产能的关系入手,在该区气藏地质特征及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建立了适用于该区气藏地质特征的储层工业性分类方法和评价标准,将该区储层按关键物性分析参数分为4类,每一类都对应于不同的工业价值。实践表明,这种储层分类可较好地概括该区砂岩储层的物性分布及级差特征,并能与气井的试气产能建立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该区的天然气勘探生产中,对正确评价储层工业价值、试气选层及气层改造方案的制定中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型分级与地层划分分级、沉积微相分级有机结合和对应,重新确定储层构型分级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储层构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构型划分方案更明确,6级构型界面对应复合沉积体构型单元。平面上对应复合曲流带或复合辫流带,由2个以上单一复合体构成;剖面上为小层或砂层组,内部由多个单砂层组合而成,单砂层之间发育泥岩隔层。该方法应用于大港官80断块枣Ⅱ、枣Ⅲ油组,划分和表征7,8,9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单一沉积单元、增生体),对特高含水阶段密井网开发油田的构型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谷士明  李庆华 《测井技术》1996,20(2):123-126
测井、数学、地质相结合研究出的储集导数学模型是由已知数口井的储怪参数用数学方法拟合而成的空间曲面。应用实例表明它能够较系统地反映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趋势,既可描述油藏现状,又可预测未钻井地区各种参数,是油气勘探及储集层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