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吞咽功能筛查对脑卒中后减少患者误吸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患脑卒中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90例患者,按照患者主诉评估有无吞咽障碍,且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研究组包含90例患者,均行吞咽功能筛查,且按照结果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筛查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4%;对照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筛查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检出率,减少患者误吸,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干预.分别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记录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干预后(Ⅳ级+Ⅴ级)发生率、评分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及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Burk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伍妹  莫冬梅  杨秀坤  詹婉群 《吉林医学》2011,32(22):4678-4679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及防误吸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饮水试验判断79例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无吞咽功能患者采取管饲饮食并同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咳嗽训练。结果:显效37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28%。结论:对卒中单元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不仅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69-72
目的探讨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卒中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医师指导下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降低数值分别为(2.22±1.09)分和(1.30±0.8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吞咽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6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81%、40.00%,有显著性差异(χ~2=4.074,P=0.044)。结论 Vitalstim神经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并降低患者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8例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和实验组(2020年1—12月住院)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误吸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误吸、反流、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总误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估分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患者吞咽评估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DHI量表中误吸症状、营养与呼吸功能受限、心理障碍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减少术后误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零玲  韦灵花 《中国乡村医生》2023,(2):144-146+152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广西横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饲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营养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条件及生活质量,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强化呼吸训练联合吞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及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osenbek误吸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强化呼吸训练可促进吞咽障碍的康复,降低误吸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梁冰莲  张敏  黄小清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39-124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0%、7.32%,低于对照组的31.71%、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S-QOL评分为(201.47±17.65)分,高于对照组的(182.03±1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分级,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进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护理研究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恢复程度等。[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减少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杏阁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592-2593
目的:探讨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改良饮食管理的4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9年4月—2020年3月接受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的44例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对比两组吞咽恢复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及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FOIS评分均提升、P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4.07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5).结论: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式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进行脑梗死治疗并出现吞咽障碍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量化评估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吞咽障碍、功能恢复时间、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误吸发生率为1.6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8,P<0.05)。干预后,研究组吞咽障碍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6、9.330、4.298、5.295、8.892,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2、6.002,P<0.05),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0、7.398,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量化评估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吞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鼻饲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吞咽训练结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抽取80例样本,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样本40例。一组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另一组为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吞咽功能改善和样本的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吞咽功能,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获得患者的好评,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刘晨 《医学综述》2014,(11):2095-209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佘天香 《吉林医学》2022,(9):2563-2565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3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吸入性肺炎以及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新发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则在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包括吞咽器官康复训练、选择合理的饮食搭配、进食安全指导、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时,分别利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利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吞咽功能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Ⅰ级和Ⅱ级比例显著增加;综合干预组干预4周后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中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38),综合干预组患者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