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联系,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肝、脾占主导地位。在治疗上,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调理脾胃、疏利气机为基本原则,保护脾胃的思想必须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肝主疏泄、藏血,在畅气机、统气血、燮阴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肝性柔润,“木曰敷和”角度出发,根据老年人脏腑柔弱、气血阴阳失调等病理特点,从肝论治老年失眠症,将其病机概括为木失敷和、气血怫郁、阴阳失衡。治疗主张柔肝胜于疏肝,从甘缓和中、养血柔肝,酸甘合阴、益肾柔肝,咸寒潜阳、降逆柔肝,辛润通络、化瘀柔肝4 个方面探讨柔肝法应用,为治疗老年失眠症提供新思路,以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 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以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不理想。本病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如单纯从肺论治效果亦不理想。提桂香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认为气机不利是难治性咳嗽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而肺气气机不利、宣发肃降失常与多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主张从肺论治外,需兼顾调节肝、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气机,提出脾胃健运、肺卫得充,左升右降、调肝泻肺,主根相合、权衡肺肾,肺肠同调、咳嗽易止等治疗思路及策略,其思路灵活常获奇效。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归纳为风、火、虚、痰、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之枢。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痰浊中阻;痰阻气机,则郁而化热,均可致眩,故从脾胃论治眩晕尤为重要。针刺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取穴、远端取穴也应重视。本文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证候分析、选穴思路及临床案例,探讨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6)
泄泻的发生和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故调理肝脾气机是治疗泄泻病的一种常规思路。本文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中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肝脾不调型泄泻的病机证治,以三阴三阳“开阖枢”机理对该病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功能可协调脾胃气机升降,推动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肝对脾胃功能具有克制与制约作用。在病理上表现为木不疏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三方面。这些都为脾胃病从肝论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在脾胃病采取常规治疗疗效欠佳时,可考虑从肝论治,调节肝脏气机,恢复肝主疏泄功能,发挥肝主疏泄功能对于脾胃气机升降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国泰 《光明中医》2002,17(5):F003-F004
余业医三十余载 ,案头诊藉不乏乙肝病历 ,点滴经验虽不成篇章 ,证治体会也有一二 ,今请教于同道 ,以期引玉。1 重脾胃而灵活辨证用药肝脾两脏在生理上关系密切 ,在乙肝病理过程中亦相互影响。肝主疏泄 ,协脾运化 ;脾主运化 ,升清降浊 ,通畅气机而利肝气疏泄 ,二者相互为用。在病理上 ,肝失疏泄 ,气机不利 ,每致脾运不健 ,常谓之“木乘土” ;反之 ,脾不健运 ,气滞、湿阻于内 ,影响肝的疏泄 ,称“土壅侮木”。“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在乙肝治疗上除注意运用解毒的药物外 ,宜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尤其要重视调补脾胃 ,使后天有权 …  相似文献   

9.
路志正调理脾胃治杂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锡涛  路喜素 《新中医》1994,26(6):11-13
本文总结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杂病8字大法,即:补益、调顺、健运、顾护。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损证侯应从脾胃论治,脾居中土,为留邪之地,祛湿邪首当健运脾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升清降浊必赖枢机之调顺,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新病沉疴临证莫忘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0.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多从风邪[1]论治。导师王琦教授善从气机升降理论入手进行辨证施治,指出气机升降逆乱、肺气上逆作咳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肺、肝、脾胃。其中肺气上逆者,治以肃肺止咳;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者,以疏肝理气兼以清热为法;脾胃气机逆乱,脾失运化生痰者,以理气化痰为法。临证时多以调理气机升降为基础,使气机调畅、肺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咳自平。  相似文献   

11.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2.
纪文娜  马融 《吉林中医药》2013,(10):1004-1005
马融教授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生理特点及中医五行相乘相侮理论,提出抽动障碍“土虚木亢”这一病机,认为主要病位在肝,其本虚在脾,病机关键是“木亢则风动,土虚则心脾失养”,治疗以平肝、清肝、熄风、实脾为主,标本兼治,以天麻钩藤饮合甘麦大枣汤化裁,从肝脾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临证处方简约,用药轻灵,继承和发扬孟河学派特色,且重视肝脾之间整体关系,善从肝论治脾胃病,调理其气机升降,恢复其运化之职,临床采用柔肝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抑肝扶脾法等治疗脾胃疾病,效如桴鼓,现整理医案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黄琦教授认为腹型肥胖病因为胃强脾弱、肝脾失调,病机为气郁、血瘀、内热壅盛,脾胃运化不及,致使痰湿内蕴、精微不用,最终导致膏脂堆积。“木郁达之,土郁夺之”出自《素问》,郁的本义即不舒畅、不条达,属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导致脏腑郁结的病变。黄师临证总结得出腹型肥胖与“郁”密不可分,其以土郁、木郁为本,运用“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理论肝脾同调治疗腹型肥胖,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化湿,调畅人体气机,气机升降相宜,则肝脾调、气机畅、血脉通、痰湿消,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不利[1]。胃土壅滞,气机升降失调,反克其所不胜,则易影响肝木的疏泄功能。肝木疏泄功能失调,克犯脾土,则导致脾胃功能的失常;脾胃虚弱,肝木乘虚克伐,使虚者更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肝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犯胃,脾胃病亦可累及肝,故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叶松教授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作者仔细探究其临证经验,总结从肝脾论治此病的方法,认为肝脾不调主要包括“木不疏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三大类型,分别论述各型病证因机证治,予以疏肝、抑肝、柔肝结合健脾治疗,并列举验案。  相似文献   

18.
喻昌治疗老年病以注重脾胃,补养正气,温补下元和从痰论治为主.强调脾胃为中州之地,脾胃功能正常,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提出“体盛痰不易除,又必以健脾为先,脾健则新痰不生”“气顺则痰不留,即不治痰,而痰自运.”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实践发现:偏头痛常伴发脾胃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等。辨证偏头痛病机之关键为脾虚、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是该病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同调论治,以气血调和为主,健脾运脾为先,肝、脾、胃同调为治疗之根本;具体用药遵循"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原则;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精神安慰等心身并治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