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揭示影响雪茄茄衣烟叶颜色的主要因素,采用常规晾制、分阶段取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处理雪茄烟叶含水率、叶绿素含量(质量分数)、酶活性、化学成分和色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晾制过程中低湿度处理的雪茄茄衣烟叶失水速度较快,其次为中湿度处理,高湿度处理较慢。在高湿度条件下,雪茄茄衣烟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降解较快,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湿度处理高于中湿度和低湿度处理,在晾制后期(20~30 d)更加明显。高湿度处理晾制后雪茄茄衣烟叶色度值较高,中湿度和低湿度处理色度值较低。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雪茄茄衣烟叶还原糖和总氮含量与色度值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是影响晾制后茄衣颜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遮荫率对茄衣烟生长和晾制后烟叶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厚度的聚丙烯网遮荫,研究了不同遮荫率(0、20%、30%、40%、60%)下茄衣烟主要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晾制后中部烟叶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率的增加,茄衣烟现蕾时间和各部位烟叶的成熟时间推迟;茄衣烟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而支脉宽、叶厚、拉力、单叶质量和叶面密度降低;总糖含量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钾和氯含量下降;成熟度和油分分值下降,烟叶厚度、支脉粗细和支脉平伏度分值升高;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余味等分值下降,灰色和燃烧性分值上升。综上,遮荫率30%处理的茄衣烟叶具有最为适宜的物理指标和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也可满足茄衣质量需求。因此,福建烟区茄衣烟叶生产建议以遮荫率30%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  方法  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  1) 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内外典型茄衣烟叶关键品质指标差异,测定了中国、巴西、多米尼加、印度尼西亚这4个国家共40份茄衣烟叶样品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关键性差异指标筛选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茄衣烟叶总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国外茄衣烟叶,烟碱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茄衣烟叶,氮碱比显著低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茄衣烟叶,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巴西和多米尼加茄衣烟叶;国内茄衣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高于国外茄衣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与巴西、多米尼加和印度尼西亚茄衣烟叶均较为接近,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显著高于国外茄衣烟叶;国内外茄衣烟叶关键性差异指标共有16种,其中β-大马酮含量、愈创木酚含量等11种指标表现为国内茄衣烟叶中数值相对较高,苯甲醛含量、总氮质量分数、氮碱比等5种指标表现为国外茄衣烟叶中数值相对较高;16种指标中总氮质量分数和氮碱比与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2-乙酰基吡咯含量和苯甲醛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巨豆三烯酮2含量、β-大马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总糖、还原糖和烟碱质量分数与上述中...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雪茄烟叶在成熟、晾制及发酵过程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积累及变化规律,以德雪3号(茄衣)和什烟1号(茄芯)为试验材料,在烟叶成熟、晾制及发酵环节对两种烟叶的中部叶及上部叶取样,并测定烟叶中的TSNAs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德雪3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153.53~208.26、574.10~597.50和647.40~1 090.73 ng/g。什烟1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305.63~526.81、1 700.45~2 494.93和1 529.60~2 373.37 ng/g。两种雪茄烟叶TSNAs各组分和TSNAs总量在不同阶段积累差异较小,均表现为烟叶成熟前积累较少,调制和发酵阶段积累较多。在晾制和发酵环节茄衣品种德雪3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30.65%~42.73%和46.29%~58.23%,茄芯品种什烟1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45.26%~48.22%和40.71%~45.87%。随着烟叶晾制和发酵过程的推进,烟叶TSN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晾制和发酵时期是雪茄烟叶TSNAs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调控其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白肋烟调制期间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白助烟调制期间主要化学成分烟碱、总氮、蛋白质、还原糖、钾、镁、钙含量的变化趋势。晾制开始阶段是烟碱相对含量增加较多的时期,结束前有所闰少。晾制期间,总氮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总的趋势是持续下降。氮碱比变为不适宜时期是调制前期,应在这一时期采取措施调节其比值。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变黄期和干盘期迅速减少。晾制期间钾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2002-2013年间我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烟叶的工业可用性,采用2002-2013年间烤烟主产区中部叶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其原因。结果显示,我国烤烟中部烟叶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和淀粉含量(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38%~3.77%、1.35%~2.96%、16.96%~32.76%、1.09%~3.07%、0.11%~0.79%和2.00%~8.07%。2002-2013年间,我国烤烟中部烟叶淀粉、钾和氯含量在不同年份间相对稳定,还原糖含量由2002年的21.79%上升为2013年的26.54%,以2005-2008年间上升明显;平均烟碱含量则由2002年的2.72%下降为2013年的2.29%,以2003-2007年间下降明显;总氮变化趋势与烟碱相似;烟草种植布局和品种格局变化与化学成分变化关系不大,烤烟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与除北方烟区外其他烟区还原糖含量的普遍升高密切相关,烟碱和总氮含量的降低则主要与西南、东南和长江中上游烟区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雪茄烟叶外观质量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对海南种植的巴西3号、古引4号、H211、D系和H382等5个不同品种(系)雪茄烟叶进行外观质量和数字化评价,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雪茄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雪茄烟叶中总植物碱含量、钾含量和碱糖比在化学成分差异中起主导作用;化学成分中总植物碱含量、钾含量、碱糖比、碱钾比与外观质量指标的身份、油分和成熟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结构与钾含量和碱糖比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品种和外观质量指标的身份、油分可以较好地反映烟叶中总植物碱含量、碱钾比、氯离子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采收和晾制方式对雪茄烟CX26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摘叶采收+穿叶晾制(T1)、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T2)和多段斩茎采收+骑杆晾制(T3)等3种采收和晾制处理,同时检测烟叶含水率和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和等级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晾制进程的推进雪茄烟叶含水率和自由水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束缚水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失水速率表现为中部叶低于上部叶。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处理的烟叶烟碱、淀粉、氮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3.2%、0.8%、0.8和37.8,均在适宜范围内,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且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的处理的叶片薄、结构疏松平整、青斑比例低。中部叶的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上部叶。因此,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可作为雪茄烟CX26适宜的采收和晾制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透射法预测再造烟叶中的5种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近红外(NIR)透射法预测再造烟叶中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的可行性,以100个有代表性的再造烟叶样品作为模型校正集,15个样品为验证集,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这5种成分的NIR透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NIR透射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8、0.9575、0.9252、0.8024和0.9665;除烟碱外,总糖、还原糖和总氮模型平均相对预测偏差均低于5%,钾的模型平均绝对预测偏差低于0.20;5种化学成分模型的预测相对标准偏差都低于5%;②NIR透射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比漫反射法略低.NIR透射法适合于批量再造烟叶样品中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烤烟复烤片烟在济南自然陈化期间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产区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增加,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逐步降低;南方产区糖降低幅度高于北方产区,上部烟叶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中部烟叶;总氮对陈化期间感官质量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玉溪烤烟外观质量因素与其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研究探索在我国建立烤烟商业分级体系的可行性 ,充分发挥烟叶的工业使用价值 ,对云南玉溪地区的烤烟部位、颜色、品质等外观质量因素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按部位由上到下 ,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烟碱、挥发碱、氯和总氮含量下降 ,钾含量上升 ;②同部位颜色较浅的烟叶比颜色较深的烟叶还原糖含量高 ,烟碱、总氮及氯含量低 ,糖碱比高 ;③随成熟度的降低 ,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 ,挥发碱、氯、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 ,相应地糖碱比增加 ;④身份较厚的烟叶还原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 ,相应地糖碱比较低 ,挥发碱、氯和总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改善雪茄烟叶质量。【方法】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60、120、180μg/mL共4个外源褪黑素处理,研究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水分含量、化学成分、丙二醛(MDA)、脯氨酸、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升高,MDA含量持续上升。(2)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降低雪茄烟叶MDA含量,提高烟叶脯氨酸、水分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3)相同的晾制时期,以120μg/mL外源褪黑素处理抗氧化效果最佳,多酚类物质降解较完全,化学成分最协调,且感官质量较好。【结论】选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有利于降低晾制期间雪茄烟叶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促进烟叶内在成分的转化,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国产烤烟与津巴布韦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寻找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津巴布韦烟叶的国产烟叶,对2004-2006年全国37个示范点生产的B2F、C3F及津巴布韦B2F、C3F(由B2M、LlOT挑选)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津巴布韦B2F的还原糖、总糖、钾、氯等含量均高于国产B2F,尤其是氧,而其烟碱、蛋白质含量都低于国产B2F,特别是总氮;②津巴布韦C3F的总糖、烟碱、钾、氯等含量均高于国产C3F,尤其是氯;③而其还原糖、蛋白质、总氮含量都低于国产C3F.尤其是总氮;③嘉禾和浏阳的B2F以及嘉禾、宁远和浏阳的C3F在常规化学成分组成方面与津巴布韦烟叶B2F、C3F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以NC102品种3个不同采收成熟度(BM1、BM2、BM3)的烤后上部烟叶为材料,分析了叶尖、叶中、叶基3个分切区段的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其可用性指数(CCUI)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成熟度下,烟叶外观质量总分表现为叶中 > 叶基 > 叶尖;填充值在低、中成熟度时表现为叶尖高于叶中和叶基,其他物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在低、中成熟度下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在高成熟度下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钾含量和钾氯比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总氮含量、烟碱含量及氮碱比在不同区段及不同成熟度间差异不显著;低、中成熟度下烟叶CCUI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且低成熟度处理中叶基段与叶尖和叶中段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成熟度下则无显著差异。随成熟度提高,不同区段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CCUI间的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烟叶感官质量得分表现为:低、中成熟度下叶尖 < 叶基 < 叶中,高成熟度下叶尖 > 叶中 > 叶基。综上,采收成熟度影响叶片不同区段的质量,低、中成熟度烟叶的叶中和叶基段综合质量优于叶尖段,而高成熟度下叶尖段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优于叶中和叶基段。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外源酶制剂在雪茄茄芯烟叶二次发酵中的作用,以初次发酵后的德雪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添加60、90和120 U/g 3种浓度的植酸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中性蛋白酶4种酶制剂进行二次发酵试验,并测定了二次发酵后雪茄茄芯烟叶氨基酸含量(质量分数)、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同时进行了可用性指数(CCUI)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制剂总体上可提高茄芯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总氮含量,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感官品质。与对照相比,120 U/g纤维素酶和120 U/g果胶酶处理可显著提高茄芯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90 U/g植酸酶和90 U/g中性蛋白酶处理可显著增加茄芯烟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CCUI分析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后茄芯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总体上优于植酸酶和中性蛋白酶处理。同一外源酶制剂处理条件下,烟叶感官品质得分均随酶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20 U/g植酸酶处理得分最高,120 U/g纤维素酶处理次之。因此,在二次发酵前添加120 U/g纤维素酶有利于改善茄芯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明马杜罗茄衣发酵过程中烟叶外观颜色的变化。  方法  本文以"海南3号"茄衣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并结合其内在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  (1)不同厚度茄衣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值(L*、a*、b*、C)都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其中尤以明度值L*下降最为显著。(2)随着发酵时间增加,茄衣中总糖、烟碱和质体色素含量逐渐降低;还原糖与钾含量呈单峰变化;总氮与氯含量波动上升。(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颜色参数与各类质体色素含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项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中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以及总氮的升高,明度值L*呈降低趋势;而总糖和叶绿素b含量的降低,则引起饱和度C的降低和色相角H°的升高。  结论  茄衣烟叶颜色与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发酵促进马杜罗茄衣颜色转深。   相似文献   

18.
湖南旱地和稻田陈化烟叶品质差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烟区大部分是烟-稻轮作,为研究旱地烟叶和稻田烟叶品质的差异,笔者采用近红外无损检测法测定了湖南旱地和稻田陈化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吸.对所测数据的t-检验结果表明,还原糖、总糖、烟碱、氯含量和氮碱比差异显著.评吸结果显示稻田烟叶的总体得分较高.稻田烟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典型相关主要是由化学成分中的烟碱、还原糖、总氮、氮碱比、糖碱比和评吸质量中的劲头、浓度、香气量引起.旱地烟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间的典型相关主要由化学成分中的烟碱、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评吸质量中的劲头、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引起的.说明稻田烟叶和旱地陈化烟叶品质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省2008年生产的烟叶平均烟碱含量为2.80%,略微偏高,总糖、总氮、钾含量较适宜;氯含量偏低,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2)除氯含量外其余所有指标在部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区问烟碱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糖、总氮和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质量处在中(50.5%)、上(48.5%)等水平,化学成分可用性平均指数为78.6,变异系数0.09,全省烟叶化学成分质量水平较为一致;(4)与国际型优质烟叶比较,湖北省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符合标准最高的为总氮(88.7%),其次为烟碱含量(69.1%),其余指标值均未超过60%,说明湖北省烟叶化学成分质量与国际型优质烟叶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国内外不同产区雪茄烟叶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水平及相关关系,本试验收集了国内外55个茄芯、茄衣和茄套烟叶样品,并分产区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雪茄烟样品生物碱含量样本间变异性均较大,烟碱含量为0.66%~10.02%,降烟碱含量为0.04%~0.79%,烟碱转化率为2.07%~28.01%。除国内产区雪茄烟叶生物碱含量相对较高外,其他产区间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茄芯烟叶总生物碱含量高于茄衣和茄套。各产区和各类型雪茄烟叶烟碱向降烟碱转化问题均较为突出。不同产区雪茄烟样品总TSNAs含量范围为1.46 μg/g~25.75 μg/g,以NNN含量最高,在0.63 μg/g~20.91 μg/g之间,变异性较大。相关分析表明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是造成目前雪茄茄芯、茄衣、茄套烟叶总TSNAs和NNN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针对烟碱转化性状进行品种改良,对生物碱组成进行优化是实现优质低害中式雪茄烟叶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