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儿年龄在2岁至13岁,男多于女;冬春季发病较高.46例患儿中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46人(100%),消化道症状18人(39.13%),关节症状22人(47.83)%,肾脏受损6人(13.04%).结论 感染为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发病诱因,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病例易误诊;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该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汤小园  黄艾美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59-259,290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上,尤以学龄儿较为常见,男女之比为1.44:1;(2)相关因素:感染61例,食物7例,乙肝疫苗3例,药物1例;(3)105例患儿均有皮肤症状,52例(49.5%)有胃肠道症状,41例(39.1%)有关节症状,28例(26.7%)有肾脏症状,腹痛、便血或关节肿痛等症状出现于紫癜之前易误诊.结论HSP发病诱因以感染为第1位.临床以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四大症状为主.预后良好,部分可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72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癜,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11例(占15.28%),以关节症状为首发者2例(占2.78%),出现肾脏损害25例(占34.72%)。经综合治疗,68例治愈,4例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关节症状为首发者易误诊。肾脏受累的程度决定患儿的病程及预后。应重视紫癜性肾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的各种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5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在2~12岁多见,最小年龄2岁2例。(2)发病时间,10月~次年3月份为最多见,其他月份也可见。(3)主要诱因为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为50例。(4)56例中都存在皮肤紫癜,以双下肢最常见,易反复出现。伴胃肠道症状者,以脐周腹痛为主,首发此症状易误诊,伴关节症状为30例。伴肾脏损害者,以血尿为主。结论: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症状的疾病。应早期诊断,尽早合理用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0例HSP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高发年龄为7~13岁,占62%;男孩多于女孩,占74%;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占72%;前驱上呼吸道感染者占62%,似为主要诱因。②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24例,误诊22例,均在其中。③3例并发心肌炎。结论:①腹痛为HSP常见首发症状,未出现皮疹前误诊率高,对急性腹痛患儿应详查关节、皮肤情况,减少误诊。②可并发心肌炎,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一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季节:第1、2、3、4季度的发病率依次为32.03%、9.37%、7.04%、51.56%。诱因:感染占72.65%,药物过敏占10.94%,食物过敏占7.3%。肾脏症状发生率为26.56%。结论西宁地区HSP发病率以第1、4季度发病人数为多;发病诱因以感染为首要因素,结果有别于内地。HS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易发生肾损害。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易误诊为急腹症。  相似文献   

7.
黄献文  林希平 《华夏医学》2007,20(6):1354-1355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enlein 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的血管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少部分患者易误诊,为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认识,笔者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治疗25例HS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14岁。25例HSP均为本院住院患儿,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中的诊断标准[1],并进行系统临床观察治疗。1.2临床表现本组有1例皮肤症状为首发,紫癜不典型,呈针尖样皮疹,以双下肢及臀部多见,双侧对称。1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市南沙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月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207例,按照年龄不同分为4个组别,分别为<1岁年龄组、1~3岁年龄组、4~6岁年龄组及>6岁年龄组。检测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比较各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差异,观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①病原体分布:207例患儿,总检出率病原体为174株(84.1%),其中细菌61株(29.5%),病毒42株(20.3%),肺炎支原体59株(28.5%)和肺炎衣原体12株(5.8%)。②年龄段病原体特点:<1岁患儿病毒感染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而7~14岁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4~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较高(47.2%),而细菌的检出率低(16.7%)。各病原体在不同季度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耐药性:对于4种主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除万古霉素外,各种抗菌药均有耐药存在,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较低,氨苄西林和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④临床特征:细菌感染病例发热多见,肺部湿性啰音较明显;病毒感染<1岁婴幼儿常见,多有咳嗽,呼吸加快;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程较长,以咳嗽、咳痰为主。结论:广州市南沙区CAP患儿感染病原在不同年龄段和各季度均呈散在分布,但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征性,应重视和加强对儿童CAP病原学、流行病学的监测及临床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儿过敏性紫癜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重点。方法:对158例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HSP男女发病比例为1.63:1,1季度、4季度发病者占74.1%,发病年龄中5岁~14岁占82.3%,55.1%的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100%的患儿有皮肤紫癜,67.1%的患儿有消化道症状,23.4%有关节症状,27.8%有肾脏损害。结论:HSP好发于冬春季节,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以学龄儿童为主,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发病诱因。HSP的受累器官主要为皮肤、消化道、关节和肾脏,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该病预后,对肾脏损害较重者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14例腹型HSP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资料,14例患者均接受了胃镜检查,8例患者接受了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结果 14例HSP患者的发病年龄以青年为主,秋冬和春季高发,8例(57%)有发病诱因。所有患者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有腹痛症状,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紫癜3~14 d。14例患者中呕吐2例(14.3%),暗红色血便3例(21.4%),黑便4例(28.6%),粪潜血阳性7例(50.0%),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例(14.3%)。尿常规异常12例(85.7%),其中尿蛋白及隐血均阳性8例(57.1%),4例(28.6%)仅尿蛋白阳性。内镜下胃或者十二指肠黏膜表现为点状或者片状出血、糜烂或者溃疡呈多发性、不规则性,伴或不伴出血,病灶之间黏膜正常。病变相对严重的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降部、胃窦、十二指肠球部、胃体。8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回肠末端及结肠受累,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的黏膜下出血斑、糜烂及不规则溃疡,覆有白苔,病变部位以回盲部及升结肠相对较重。结论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腹型HSP患者,熟悉内镜下的特征对提高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3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肺炎支原体(MP)、EB病毒、抗链球菌O(ASO)检测,另设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昆明地区儿童HSP 4种病原体(HP、MP、EBV、ASO)的总感染率达到77%(280/364),健康对照组总感染率14%(7/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是HSP重要的诱发因素.昆明地区儿童HSP感染的常见因素排序依次为MP、ASO、HP、EBV.  相似文献   

12.
金辉 《吉林医学》2014,(17):3780-3781
目的:通过对8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SP的临床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将80例儿童HSP的临床资料做总结归类分析。结果: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者占65%,患者中学龄儿童占72.5%,学龄前期21.25%,青春期6.25%。紫癜均以双下肢为主,仅有皮疹者为20%,同时伴有关节肿痛者17.5%,有消化道症状者37.5%,其中2例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曾误诊为胃肠炎和消化道溃疡,尿检异常10%,均出现在发病1个月内。结论:儿童HSP以感染为主要诱因,学龄期儿童多见。皮肤紫癜前可有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易导致误诊,肾脏损害影响预后,临床应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儿童过敏性紫癜6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涂秀英  陈昕  赵晓东 《重庆医学》2008,37(14):1599-160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肾脏免疫科住院的6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大于7岁者占60.10%,平均年龄(8.6±2.08)岁,最小年龄为2岁2个月;63.07%患儿于秋冬季节发病;64.98%患儿有明确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分布于下肢(96.36%)、臀部(32.96%)、上肢(15.53%)等。60.70%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胃肠道症状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8.62%和35.50%。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为60.2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0.22%)。454例检测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THP糖蛋白、免疫球蛋白IgG、清蛋白)病例中72.69%为异常。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感染是其主要诱因,早期检测尿微量蛋白有助于及早发现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南部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呼吸道病毒抗原特点及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海南南部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3 2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者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LPN)、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和副流感病毒(PIV)的Ig M抗体。分析病原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各病原检出率、各病原季节分布及其致病情况。结果 3 25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病原体阳性1 596例,总阳性率为49.0%,其中MP和IVB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5.8%、11.7%。不同性别病原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患儿感染MP、IVB和PIV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P0.01)。在不同年龄组中,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以1~3岁组最高(58.4%),其次为3~6岁组(54.8%)。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以冬季组最高(54.3%),其次为秋季组(53.6%)。冬季组MP和IVB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组(P0.05),且冬季组IVB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季组(P0.05),秋季组IVA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季、夏季和冬季组(P0.05)。在不同疾病组中,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均以MP和IVB多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M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气管炎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组(P0.05)。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以1种病原体感染为主,共880例(27.0%),2种病原体感染患儿573例(17.6%),≥3种病原体感染患儿143例(4.4%)。结论海南南部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IVB和IVA多见,不同年龄组患儿病原体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各自的季节性及疾病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锦霞  陈恒伟  李明华 《吉林医学》2012,33(22):4821-4822
目的:分析讨论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HSP患儿的起病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情况,对发病季节、诱因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HSP好发于2~10岁儿童,其中发病诱因为感染多见,共81例(63.28%),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共73例,占感染病例的90.12%;临床表现多样,有消化道症状的共42例,占32.81%,以腹痛为首发的共20例,占15.62%,有肾脏症状的54例,占42.19%。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对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要提高认识和警惕,及时行内镜检查,及时治疗,对有肾脏损害的HSP要进行追踪和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4~2012-06我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因、临床症状、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HSP患儿发病年龄3~12岁65例(75.58%);(2)诱因:感染58例,占67.44%;(3)出现肾脏症状27例,发生率为31.39%;(4)预后:81例治愈好转,占94.18%。结论HSP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易发生肾脏损害。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并可导致全身多个脏器病变。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351例,合并肺外表现者11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0例,女52例。年龄~1岁2例(1.7%),~3岁12例(10.7%),~5岁42例(37.5%),~7岁30例(26.7%),~9岁15例(13.4%),~11岁7例(6.25%),~13岁4例(3.5%)。全部病例血支原体抗体(MP-IgM)皆阳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或肺部有大、小片状阴影或间质样改变,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肺外表现出现时间1~14d。其中12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1.2临床表现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杨方政  田鹏  杨芳 《西部医学》2012,24(1):86-87,89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来院诊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9岁;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占65.12%;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为占63.95%。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癜,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67%)上肢(16.28%)等。89.53%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现皮疹,未见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60.47%),关节症状发生率(44.19%),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52.3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9%)。有43.75%病人血沉增快,20%ASO增高,42.11%病人IgA增高。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72例患儿的发病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段为8岁以上45例(62.5%),春季26例(36.1%),冬季28例(38.9%).发病诱因为感染30例(41.7%),食物药物过敏18例(25.0%),无明确诱因24例(33.3%);单纯皮肤型9例(12.5%),混合型63例(87.5%),其中肾损害21例(29.2%),93%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HSP好发年龄为8岁以上,冬春季为主,感染为第一位.29.1%的HSP患儿出现肾损害.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并视情况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防、预后及早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对1998年1月1日~2006年8月30日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皮疹、腹痛、关节痛、尿检查异常,皮肤表现者误诊为肾炎2例,单纯性荨麻疹3例。以消化道为首发的误诊为胃肠痉挛3例,胃炎、肠炎各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胰腺炎、胆道蛔虫各1例。以关节为首发症状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1例。结论:单纯皮肤紫癜诊断并不困难,而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皮肤血管神经水肿者极易导致误诊。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可病情反复、迁延甚至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