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毅  何奕强 《铀矿地质》1997,13(3):139-146
燕辽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火山热液型铀、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区。研究结果表明,其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唾化大陆裂陷火山岩浆活动控制;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成矿介质为火山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所水混合的中温、中低温火山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集型上地幔及下地壳。  相似文献   

2.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的断隆块的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闹枝)→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的全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新近发现的大型浅成热液金矿床。受断裂和隐爆角砾岩带控制,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侵入岩及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强硅化带中。成矿与火山-侵入岩作用有密切成生关系。通过对矿区内矿化围岩和基底岩石的金丰度和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英中包裹体测温、盐度、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成矿温度为144℃~348℃;成矿深度约0.2km~1.0km;成矿时代为中燕山晚期,为一浅成热液低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超大型火山热液型铀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在额尔古纳超大型火山热液型铀成矿带中发现的超大型火山热液脉型铀矿末有5个,大型火山热液脉型铀矿床有6个,总共有铀金属储量33万t,在世界热液脉型铀矿资源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经研究认为,该成矿带内铀矿就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特征,成矿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受统一中生代大陆裂陷-火山岩浆活动控制;成矿介质中深源的火山岩水,大气水和变质水三者相混合的具中低温的火山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生代深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铅锌银矿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刘可思 《福建地质》2012,31(3):197-205
寿宁大安银金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陆相沉积-火山喷发碎屑岩系中。矿体呈脉状、囊状等,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在时空上与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根据矿石结构、构造、贮存状态以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低温浅成火山热液脉状型。  相似文献   

8.
吉南地区斑岩—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四个典型矿床(二密,西岔-金厂沟,正岔,荒沟山)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斑岩-热液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成矿体系,即:幔源岩浆体系,深穿透断裂构造体系,含矿气液流体体系。其中,二密铜矿产于中生代塌陷式火山机构内的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为斑岩型矿床,西岔-金厂沟金矿产于深穿透性构造控制的斑岩体边部,属斑岩-热液脉型金矿,正岔铅锌矿产于中生代斑岩体与早元古宙地层的外接触带,属热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而荒沟山金矿则受控于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体系与中生代斑岩共存的构造带中,属热液脉型金矿,在区域成矿上构成斑岩型,斑岩-浅成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成矿作用与板块构造-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研究了不同构造-岩浆带内的矿床类型有其组合与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的主要矿床分成陆缘火山热液,陆缘弧后火山-沉积与热液,亲弧张裂构造内的岩浆-热液,陆内裂陷火山热液和古地热水环流热液五个成矿系列;并建立了俯冲体制下的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坪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时俊峰  卢秀全  张志林 《吉林地质》2001,20(2):23-28,46
论述了农坪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下古生代志留纪下统五道沟群杨金沟组变质岩,中生代三迭纪安山凝灰角砾岩,燕山期岩浆岩(闪长岩,英云闪长(斑)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为金的成矿主要源体;分析了农坪金矿床的成因机制,确定为次火山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指出应在火山口及周边部的火山-次火山岩中寻找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埃达克岩比较发育,有形成于早古生代岛弧环境、中生代中晚期陆弧环境及晚古生代中期和中生代中期大陆板块内环境3种埃达克岩.与形成于岛弧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成矿系列为Cu-Au;与形成于陆弧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列为Au-Cu-Mo;与形成于板内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夕卡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列为Au-Cu-Pb-Zn.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北东段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古亚洲成矿域叠合区,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岩浆作用,是火山热液型铀矿床的有利产出部位。通过分析小兴安岭北东段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对比俄罗斯卡缅努什火山机构拉斯托契卡矿床,提出NE、NW向和SN向的贯通性基底断裂,以及晚中生代火山塌陷盆地和潜火山岩浆活动中心为该区铀成矿有利地段。铀矿化受溢流相霏细岩、流纹岩、流纹斑岩,以及喷发相凝灰岩,火山侵入相霏细斑岩、花岗斑岩、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控制。本区的南峦、宁远村、汤源和翠峦等火山塌陷盆地是铀成矿最有远景的盆地。  相似文献   

13.
吉林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带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边地区是我国东部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带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主要受控于中生代火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多种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带。在分析成矿带内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热液-斑岩型金铜及钼铅锌银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冷水坑火山-侵入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矿集中区之一,以斑岩型矿床和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为特色,前人对冷水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控矿构造、成矿模式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对打鼓顶组火山岩和含矿花岗斑岩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打鼓顶组底板、顶板晶屑凝灰岩形成时代分别为161.3±1.3 Ma、160.75±0.96 Ma,含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168.09±0.80 Ma,结合以往研究资料,将冷水坑矿田火山-侵入岩岩浆活动划分为3个期次:第Ⅰ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形成于164~170 Ma;第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发生于157~161 Ma,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和斑岩型矿体的主要成矿时代,岩浆活动和成矿时代基本一致;第Ⅲ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时限为140~146 Ma。也暗示华南冷水坑等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为华南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多旋回复合大陆碰撞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自太古代以来秦岭经历了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及多种构造体制的转化,导致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和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了多个构造成矿旋回,为秦岭金属元素的大规模富集成矿创造了条件,根据构造,建造,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可将秦岭区域成矿划分为六大成矿系统。其中,中晚元古代与海相火山岩及岛弧菌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早古生代与海相火山热液有关的成矿系统,海西期与海底热液及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及中生代与陆内造山体制构造一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对成矿的贡献最大,成矿系统的叠加是区内大多数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吉林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地区为我国东部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金、铜 - (多金属 )矿化集中区。成矿带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主要受控于中生代火山 -岩浆侵入作用 ,形成多种金、铜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带。在分析成矿带内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 ,即斑岩铜钼、火山热液金银、次火山热液金银铅锌成矿系列。将成矿系列控矿条件和火山 -岩浆侵入作用相结合 ,探讨成矿系列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南生 《福建地质》2007,26(1):27-33
闽清牛路坑铅锌矿床地处闽东中生代火山岩成矿带上[1],产于晚侏罗世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中,成矿与断裂构造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区内已发现4个矿体,呈不规则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受南北向和北北东向2组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控矿条件、矿体规模及形态的特征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裂隙带充填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从金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出发划分出3个金成矿系统:(1)变质岩金成矿系统,以变质岩含金建造为物源基础,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组合;(2)中(新)生代陆相火山热液金成矿系统,矿床产出于中(新)生代火山岩系分布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火山岩系;(3)第四纪砂金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