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5例精神病患者实施210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按要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紧密配合医生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 210次治疗过程都很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麻醉师的工作,做好各阶段的护理,是MECT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要求,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麻醉师的工作,做好各阶段的护理,是MECT治疗顺利、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38例精神病患者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要求,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 138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 280例精神病患者实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做好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结果:1 28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或好转。结论:MECT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做好MECT治疗前中后的心里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周智英  付晓  陈丹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747-174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98次。对每例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顺利完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98次。结论:规范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精神病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例精神病患者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要求.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 11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是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颖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59-2160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态度及护理需求, 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 对80例需要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 了解其对MECT的态度和护理需求.结果:相比复诊患者家属, 初诊患者家属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认识更为不足,更希望能陪护患者; 初复诊患者家属都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MECT的目的认识不足, 有必要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使他们认识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金文艳 《中外医疗》2011,30(11):1-2,4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7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通过实时护理总结了护理体会。结果 170例共进行890次治疗过程都很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次数、治疗次数两者疗效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病程对于疗效有差异性(P〈0.05)。结论 MECT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良好的心理沟通是MECT治疗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结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次/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术后给予相应的特定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疗效显著,加之良好的护理,可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近些年来对传统电休克治疗进行改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完成且资料完整的68例精神病患者566次MECT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河香  兰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63-1463,146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eonvul - sivetherapy,MECT)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278例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的基础上加用MECT治疗,每周3次,5~10次为1个疗程.结果:使用MECT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5.32%.结论:良好的护理,得到r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使MECT顺利进行,MECT治疗精神病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多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护理方法。方法8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经MECT治疗后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治疗的依从性发生改变。结果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继续治疗,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结论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完成MECT治疗的依从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科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麻醉剂与肌松剂的应用能够让精神病患者在安睡和肌肉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电休克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无痛苦感,抽搐较轻~([1])。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患者存在出现麻醉意外、窒息、坠床的风险,有必要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本文将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探讨整体护理的内容.方法 通过对我院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接触、交流和观察,了解其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实施相应的整体护理.结果 针对不同种类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实践性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结论 通过整体护理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恐惧感,并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王蓉 《大家健康》2016,(7):172-173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脑电活动改变。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抽取该院5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 MECT 治疗前及 MECT 治疗后的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53例患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脑电图异常者有28例,发生率为52.8%。分析导致脑电图异常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次数、以及治疗前的基础脑电图情况有关。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脑电图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与 MECT 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的基础脑电图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脑电活动改变。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抽取该院5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MECT治疗前及MECT治疗后的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53例患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脑电图异常者有28例,发生率为52.8%。分析导致脑电图异常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次数、以及治疗前的基础脑电图情况有关。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脑电图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与MECT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的基础脑电图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帆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95-396
无抽搐电休克简称MECT,是通过使用麻醉剂与肌松剂,使精神病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接受电休克治疗,患者在治疗时抽搐明显减轻,无痛苦感,与传统的电休克相比具有适应证广,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特点,是目精神科治疗精神病最有效的方法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科临床.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镇静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reatment,MECT)的镇静效果及全性.方法:210例拟行MECT的精神病患者,每例治疗8~15次不等,观察并记录治疗中患者HR、MAP和呼吸情况以及复苏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异丙酚后HR无明显变化,MAP显著下降(P<0.01).与麻醉前相比,电刺激时和电刺激毕MAP、HR均明显升高(P<0.05),电刺激毕HR明显减慢(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3±1.8)min,意识恢复时间为(5.1±2.5)min.结论:异丙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镇静安全有效,苏醒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以便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身心护理及行为方式指导,改善家属的情绪障碍,使患者家属很好的配合医生,协助、支持患者完成MECT治疗。方法对将80例行MECT治疗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比较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情绪障碍明显改善,SCL-90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对象不仅应包括患者,还应包括患者家属。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舒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精神病患者木僵状态的可行性、安全性,2007-06/2010-12月,作者应用舒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木僵状态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