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胃双原发癌较少见。我们见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8岁、吞嚥梗阻半年,伴恶逆。体查:上腹部有轻压痛。钡餐检查见食管中段及下段贲门部各有5cm及5.5cm充盈缺损,边缘不整,蠕动消失,钡剂通过受阻;两段之间的食管前壁部分粘膜模糊,贲门胃底区有约3.5×4cm大小软组织影。意见:多发性食管癌及胃底贲门癌。胃镜检查:距门齿30至35cm食管后壁见息肉状肿物,该处管腔狭窄;距门齿40至48cm见菜花状肿物,胃底见结节状肿物。  相似文献   

2.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少见,巨大者尤为罕见,笔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1:女,25岁。妊娠6个月时发现上腹部肿物,初诊为“胰腺囊肿,”于1977年4月1日入院。体检:肿物位于剑突下15cm处,约20×15cm大,基底部摸不清,质较软,边界清,活动差。超声检查:包块位于胃前、脾之脏面。胃肠检查:胃受压变形,十二指肠降部  相似文献   

3.
鼻尖巨大息肉状瘤样真皮内痣较少见,兹报告一例如下。患者女,45岁。鼻尖肿块13年,初如绿豆大小,近年逐渐增大,现大如鸭蛋。体检:鼻尖息肉样肿物一个,6×4×3.5cm大小,紫红色,似海绵感,基底部小。双侧鼻腔通畅,临床拟诊为鼻尖血管瘤,行鼻尖肿物摘除与皮瓣修复术。巨检:息肉样肿物6×4×3.5cm,皮肤尚光滑,灰紫色,基底部2.5×2.1×0.5cm,切面;暗灰色较干燥,质中,无包膜。显微镜下见肿物位于真皮,其上部为表皮样痣,中下部为淋巴细胞样痣和纤维样痣。痣细胞Masson-Fontana氨银染色呈阳性反应。皮下见较多扩张的小静脉与毛细  相似文献   

4.
刘伟忠 《肿瘤》2006,26(1):67-67
患者,女性,65岁。右大腿肿物进行性增大40余年。就诊时见右大腿后内侧有一巨大肿物,肿物大小为50cm×30cm×30cm。肿瘤边缘清楚,表面光滑,可见怒张的静脉,质地软、可移动,入院诊断为右大腿巨大脂肪瘤。术前根据左侧大腿各段的周长设计右侧大腿各段所需保留皮肤的周长行肿物摘除,术中见肿物为脂肪样组织。沿肿物表面作锐性分离,肿物内部有粗大的动、静脉,为肿物专有的营养血管。为慎重起见,由肿物的远端向近端分离,摘除的肿物长为50cm,周长为90cm,重量22kg。术后按常规防感染治疗。伤口I期愈合拆线。肿物病理报告为脂肪瘤组织。对巨大肿物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6 5岁。主诉因饭后呃逆 ,吐粘液 2个月 ,吞咽困难 1个月入院。临床检查 :上消化道造影及 CT扫描示食管中段巨大肿瘤。当地曾胃镜活检示低分化腺癌。于 1998年 4月 2 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全麻下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中见食管中段增粗 ,长约 15 cm,管壁上有数枚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 :标本为部分食管 ,距两端切缘 2 .5 cm和4.5 cm处见两个巨大息肉样肿物 ,大小分别为 6 .5 cm× 4.6 cm× 4.0 cm和 6 .0 cm× 4.5 cm× 2 .5 cm,大肿物已破坏脱落 ,小肿物表面包被部分食管粘膜 ,肿物切面均质 ,灰白色 ,质脆 ,侵及食…  相似文献   

6.
胃不典型类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上腹部压痛。胃镜示:胃窦部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溃疡底见坏死物。B超发现肝转移瘤。手术所见:瘤体位于胃窦小弯侧,溃疡型,面积8.0 cm×7.0 cm,胃周淋巴结肿大。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面积6.0  相似文献   

7.
于胃体部鳞状细胞癌少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2岁,上腹部胀痛10余年,近2月黑便,伴嗳酸嗳气,消瘦入院。体检: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10月10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见胃体下部(靠近胃窦部)后壁4×4cm的肿物,向粘膜面突出,呈半球状,中央有0.4×1cm溃疡,深达浆膜层。空回肠有浸润,肠系膜淋巴结有多个呈乒乓球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3岁,未婚。因外阴部有一进行性增大的赘生物4年而就诊。检查;全身情况良好,于右侧大阴唇见一带蒂赘生物约12×10×10 cm,质地柔软,表面皮肤皱缩。在赘生物下极有一溃疡面约6×7 cm。蒂细长约5 cm,直径1.5 cm。拟诊为乳头状瘤,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带蒂肿物大小14×10×8.5 cm,重0.5 kg。表面被覆皮肤,肿物远端部分区域糜烂,切面灰白色,质地软而韧,实性,网织状。镜下见表面为扁平鳞状上皮,部分呈低乳头状增生。真皮由疏松的胶原纤维构成,间质含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病理诊断:蒂袋状软纤维瘤。皮肤软纤维瘤又称软垂疣或皮赘,大小一般为1~3 cm,临床上巨大者罕见。软纤维瘤可分为丝状软纤维瘤和蒂袋状软纤维瘤两种。前者常呈多发性,好发于颈部和腋窝,外形因呈丝状或乳头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5 5岁 ,因面黄乏力 2个月 ,发现腹部肿块 10天 ,于 2 0 0 4年 1月 14日入院。体检 :左上腹可触及 10cm× 9cm肿物 ,边界清 ,无压痛 ,活动差。B超检查 :左上腹包块10 1cm× 8 9cm ,考虑胃占位可能性大。1 病理检查大部切除胃连食道一段 ,大弯长 18cm ,小弯长 10cm ,食道长 1 5cm ,食道直径 2 7cm ,沿胃大弯剪开胃 ,见小弯侧近贲门部粘膜糜烂 ,面积 6 1cm× 5 2cm ,糜烂黏膜下与浆膜之间见 11 2cm× 9 7cm× 8 9cm肿物 ,切面灰红、质细、鱼肉状 ,有部分包膜。显微镜检查 :瘤细胞大多呈肥胖梭形 ,细胞质淡染 ,轻度嗜伊红 ,细胞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72岁 ,因上腹不适 ,疼痛渐加重入院。查体 :体温 3 6 6℃ ,脉博 69次 /分 ,呼吸 17次 /分 ,血压 16/ 10KPa。发育正常 ,营养可 ,神志清 ,精神欠佳 ,剑突下触及 10cm×10cm包块 ,质硬 ,活动有压痛。B超检查 :上腹部肿物 ,可能来自胃。术中见肿物位于胃窦部小弯侧 ,自由胃突入腹腔 ,肿物呈结节状 ,体积 10cm× 10cm× 8cm ,大、小网膜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 :大部切除胃 ,大弯长 10cm ,小弯长 5cm ,沿大弯剪开 ,粘膜皱襞略变浅、灰红色 ,胃窦部小弯侧见一巨大结节状肿物 ,体积 10cm× 9c…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区畸胎瘤极其少见,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吕某,男性,57岁,江苏海安人。于8年前发现颈部左侧有一肿物渐增大。查体:左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2cm处有一乒乓球大的囊性肿物,无压痛,基底部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无异常。临床诊断为颈部囊肿。于1985年12月29日在局部麻醉下切除肿物,见肿物位于皮下,与锁骨及胸锁关节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区畸胎瘤极其少见,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吕某,男性,57岁,江苏海安人。于8年前发现颈部左侧有一肿物渐增大。查体:左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2cm处有一乒乓球大的囊性肿物,无压痛,基底部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无异常。临床诊断为颈部囊肿。于1985年12月29日在局部麻醉了切除肿物,见肿物位于皮下,与锁骨及胸锁关节无关。  相似文献   

13.
陆伟  李萍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384-1384
患者男性,79岁,因上腹隐痛伴消瘦3个月余入院.查体:消瘦体型,左中上腹触及-3.0cm×3.0cm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无明显压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小弯侧靠近胃窦部有一直径约3.0cm大小肿物,圆球形,活动,表面光滑.另在肾门与主动脉问见一肿物,大小约6.0cmX4.0cm,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诊断:1)肾癌?2)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间歇性隐痛1月余,数日来解柏油样便于1998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3年9月因胃慢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查体:剑突下有压痛,脐上触及一7cm×6cm肿块,可推动,质地较硬。上腹部CT:残胃胃腔内见1个7cm×6cm椭圆形软组织块影,有蒂,密度不均,胃腔变窄:纤维内窥镜检查:残胃胃腔内见1个巨大肿块,表面糜烂,易出血,边缘清楚。诊断:“残胃癌”。1周后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见残胃胃壁光滑柔软,吻合口正常,胃腔内巨大肿块附于残胃后壁大弯侧,有蒂,术中经快速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粘膜慢性炎症,未见肿瘤组织。将其肿块及其基底部行锲形切除。病理学检查:椭圆形肿块7cm×6cm大小,蒂部3.0cm×0.8cm,表面被覆粘膜,附有较多粘液,部分糜烂。切面见粘膜层有大小不等微小囊,内为粘液或脓样分泌物,间质水肿。镜下见粘膜表面被覆不规则再生的腺体,部分腺体囊状扩张;大部分上皮呈高柱状,胞质较透亮,单层排列,上皮间可见少量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7岁,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3个月于2001年3月27日入院.体检:腹部胀满,腹腔触及一巨大肿物,表面尚光滑.B超示:腹腔巨大囊实性占位.术中见:腹腔巨大肿物,表面光滑,约27 cm×26 cm×18cm大小,触之囊性感,穿出大网膜,长入胃腔,与肝及胰腺粘连,将其完整摘除送病理检验.病检:灰褐色不规则结节状肿物一个,30 cm×28 cm×23cm大小,包膜不完整,切面灰黄色,鱼肉状,质地细腻.部分区域出血,见多处囊性变及坏死,内含咖啡液.光镜F示: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漩涡状、束状纵横交错紧密排列,细胞丰富,增生活跃,大小不等,核深染,染色质粗糙,有异型性,见病理性核分裂.其间见散在瘤巨细胞,并有出血、坏死.少部分区域瘤细胞稀少,见长杆状核及无核区,见verocay小体轮廓(见附图).免疫组化:S-100阳性.病理诊断:腹腔巨大恶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 患者,男,51岁。就诊时上腹部不适2个月,低热,消瘦,轻度贫血。查体左上腹部巨大肿物,未扪及边界,无明显压痛。B超见左上腹部实性肿物,内部回声均匀,中心部见少许点状无回声区,超声波诊断为左上腹实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磁共振检查见左上腹部一巨大肿物大小20.3cm×18.4cm×13.0cm,呈长T1,长T2信号,T1加权中心信号偏高,T2加权中心信号较低,增强扫描肿物周边呈“花边样”强化,边界清晰,印象诊断为左上腹纤维组织细胞瘤。2 病理检查 肿物包膜完整,切面为淡黄色,有纤维化和出血区,质地较软,富有光泽。镜下见瘤组织中瘤细胞疏密不均,多为短梭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核浓染,偶见脂母细胞,局部区可见粘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4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有一鸭蛋大肿物,无任何不适故未经治疗,近2个月肿物生长迅速而人院诊治。检查:腹部隆起,可触及一巨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可推动。B超:腹腔实性肿物,肝功能正常,AFP,阴性。于1996年1月8日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有完整包膜,四周游离,有一蒂与肝左绿相连。肿物切除顺利,术后经过良好,痊愈出院。随访患者现已参加体力劳动。病理检查:大体:椭圆形肿物1个,大小26×19×11cm,重3500g,表面光滑,包膜完整。肿瘤根部见一宽7cm蒂,切面实性,淡红色淡黄色相间,质软似鱼肉状。中央有出…  相似文献   

18.
胃窦部发生腺鳞癌少见,现将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因黑便、乏力三周突然晕倒住院。查体:贫血貌,全腹无压痛。胃镜咬检诊断为低分化腺癌。1989年1月19日手术。术中见胃窦部有一直径约3cm肿物,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胃周淋巴结不肿大。病理检查:胃窦部小弯侧溃疡3×3cm,边缘隆起,切面灰白色,质硬,侵及浆膜层;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7岁。1980年始左额部皮肤长一肿物,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诊断:额部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后不久复发,七年来,先后行五次手术,诊断相同。因左额部肿物复发件左眼肿痛三月于1987年8月27日入我院外科。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在额部见3×2cm肿物,表面有小血管暴露,周边有多个手术疤痕,触之囊性感,其中有小结节,无血管搏动。眼部检查:视力:右1.2,左0.8;右眼正常。左上睑较饱满,可见静脉怒张,上睑中部触及1.0×0.6cm肿物,有弹性感,边界不清,与眼睑皮肤无粕连,睑裂比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发现骶尾部肿物2天。查体:骶尾部有一带蒂肿物,呈球形,大小7cmX5cmX5cm,蒂部直径3cm,表面皮肤无改变,质地软。临床诊断先天性血管瘤,遂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最深处位于皮下层,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与谁管不相通。病理检查:球形肿物1个,大小6.5cmX6cmX4.5cm,蒂部见一手术创面,直径3cm,表面被覆皮肤,有少许胎毛,切面呈实性,发红、灰黄色,质地脆软无包膜。镜下见肿物主要由神经胶质组成,出血著,紧贴皮肤真皮层。病理诊断:骶尾部皮肤胶质瘤。皮肤胶质瘤非常罕见,常由于少量脑组织膨出,异位于皮肤所致,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