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AMI患者50例作为AMI组,3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抽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用于CTn-T和NT-proBNP检测,AMI组于入院后即刻抽肘静脉血3ml,置于肝素抗凝管后送检.结果 AMI组CTn-T和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诊断界值为0.35ng/ml,NT-proBNP诊断界值为0.45ng/ml.CTn-T联合NT-proBNP检查时,对AMI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单项检查.结论 CTn-T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hs-CRP和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68例AMI患者从开始胸痛直到到诊的时间长短分为2组,A组37例,胸痛时间小于4h,B组31例,胸痛时间4~8h。所有患者到诊后立刻进行hs-CRP和cTnI检测,以保健科30例正常人群做为对照,探讨在AMI早期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hs-CRP测定数值(6.84±3.15)mg/L与对照组(1.84±0.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测定数值(0.42±0.18)ng/ml与对照组(0.10±0.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都低于正常参考值。B组hs-CRP测定数值(10.56±4.08)mg/L和cTnI测定数值(5.10±1.61)ng/ml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cTnI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不同肝病患者AFP水平的分布状况,并探讨联合检测AFP、CEA、CA125和CA199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研究对象400人,其中肝癌患者80例(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220例(良性肝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瑞士Roche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CEA、CA125和CA199;比较不同组别AFP水平的分布情况,并对62例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进行4项指标分析,评估联合监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AFPP分别为(7.8±1.9)ng/ml、(276.8±42.6)ng/ml 和(17.0±5.9)ng/ml,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AFP〈10.0ng/ml为正常临界点,三组诊断率分别为93.0%、6.25%和40.O%,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以AFP〉20.0 ng/ml为异常临界点,三组诊断率分别为0.0%,78.75%和6.36%,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62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单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78.95%,特异性为95.83%;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97.37%,特异性为75.O%.结论 血清AFP在不同肝病中的含量分布和增高程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可用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联合检测AFP、CEA、CA125和CA199等4项指标可明显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血清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2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比较2组cTnI的敏感度。结果观察组cTnI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I对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第一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试剂盒检测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一)和15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二)的NT-proBNP水平,并与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NT-proBNP水平分别为(850.5±325.0)、(434.3±135.7)和(112.3±29.4)ng/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的NT-pro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767.9~925.6、368.0~520.4和93.1~119.8ng/L;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120ng/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7.6%;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时NT-proBNP水平分别为(429.8±129.6)、(638.7±237.5)、(878.9±320.8)和(1033.7±545.9)ng/L,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1),与原发病不相关(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NT-proBNP、Myo、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做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查每个患者血清中NT-proBNP、Myo、cTnT的含量,探讨以上检测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NT-proBNP平均值为(6102.67±157.14)ng/L,Myo平均值为(113.3±5.7)μg/L,cTnT平均值为(5.12±5.01)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NT-proBNP、Myo、cTnT值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极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此三项检查确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分别检测2组患者体内3种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A125,CA153,CEA的水平分别为8.04ng/ml,13.35ng/ml,9.7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51ng/ml,7.72ng/ml,4.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A125,CA153,CE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99.2%,98.5%),但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57.5%,67.4%,53.6%)。但是3种诊断标志物联合诊断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99.8%。结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通过联合检测可以给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5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d、5d和7d的血清,以及对照组48例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结果AMI组血清cTnI、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早期0~4h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以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结论CTnI、Mb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及研究d3、d7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ICU住院死亡率。结果:①治疗前CTnI水平:治疗组(3.24±2.8)ng/ml,对照组(2.48±1.69)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3711.93±6260.07)pg/ml,对照组(11790.43±8879.37)pg/ml。两组间CTnI及NT-proBNP均较正常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d3 CTnI水平:治疗组(1.47±1.14)ng/ml,对照组(1.4±1.01)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2194.73±7515.39)pg/ml,对照组(17202.29±7325.23)pg/ml。两组CTnI水平均有下降,对照NT-proBNP水平升高,但CTnI及NT-proBN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d7 CTnI水平:治疗组(0.61±0.78)ng/ml,对照组(1.90±1.90)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7413.47±6277.00)pg/ml,对照组(10958.57±6651.45)pg/ml。两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死亡率:两组均有3例死亡,ICU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0%VS 21.43%,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够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敏  李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684-685
目的:探讨不同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比值(f/tPSA)在筛查及诊断前列腺癌(PC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34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tPSA、fPSA,计算f/tPSA。结果:(1)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患者tPSA〈10ng/ml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PSA〉10ng/ml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且f/tPSA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2)当PSA〈20ng/ml时,f/tPSA值取0.15有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当PSA水平〉20ng/ml,f/tPSA值取0.1其特异性与诊断效率较好。结论:在tPSA值为4~10ng/ml时,f/tPSA值取0.15为截点较合适,当tPSA值为10~20μg/L时,f/tPSA值取0.15为截点较合适,当tPSA值〉20μg/L时,f/tPSA值取0.1为截点较合适,能有效筛查前列腺疾病那些需要穿刺或重复穿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AMI患者(观察组)及41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采血进行DD及cTnⅠ定性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DD及cTnⅠ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72%和87.23%,对照组分别为9.75%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D、cTnⅠ单独检测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8.72%、87.23%,特异度分别为90.24%、100%;而两项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增加至93.61%,特异度仍达95.12%。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与cTnⅠ可明显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经由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E/a比值,根据患者是否为左心室肥厚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96)为单纯高血压组,观察组(n=50)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测量患者的hs—CRP、NT—proBNP值,分组比较,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3.46±2.04)mg/ml vs(2.40±1.32)mg/ml,NT—proBNP分别为(185.2±41.06)pg/ml vs(119.84±21.60)pg/ml,LVMI分别为(164.9±32.8)g/m^2 vs(115.2±16.8)g/m^2,E/a分别为(0.63±0.29)%vs(0.94±0.48)%,NT—proBN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98,P〈0.01,NT—proBN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F=-0.741,P〈0.01。hs—CR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241.P〈0.01;hs—CR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46,P〈0.01。结论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超声诊断在确诊及指导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检查,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152例胸痛患者分为AMI胸痛患者组(A组,85例)、非AMI胸痛患者组(B组,67例),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游离钴比色法测定所有样本的IMA、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A、B、C组入院时5项指标阳性率;A、B组胸痛发作后3、6 h H-FABP、IMA指标阳性率;A组以上5项指标在胸痛发作后3、6、12、24 h对AMI诊断的阳性率以及A组患者胸痛发作3 h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组胸痛发作后6 h时IMA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最高,为97.6%(83/85),同时在胸痛发作后3 h和6 h时,H-FABP和IMA指标中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胸痛发作后3 h单独检测5项指标,发现IMA的灵敏度最高(94.1%),H-FABP的特异度最高(96.0%),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9.5%.结论 H-FABP、IMA均为AMI检测的敏感性指标,H-FABP、IMA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AMI患者,46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40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天和30天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72h和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T-p roBNP、LVEDVI、LVESVI及LVEF两组间相似(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入院后1d、7d和30d急诊PCI组NT-p roBNP浓度明显降低;NT-p 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而对照组呈双峰曲线。相关分析表明,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近远期左心室重塑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远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AMI后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联用rh BNP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F[(55.4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60±8.40)%];两组患者LVDD、NT-pro BNP和CR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DD、NT-pro BNP、CRP[分别为(48.10±6.20)mm、(3 082.41±258.92)pg/ml和(3.02±0.56)mg/L]相比对照组LVDD、NT-pro BNP、CRP[(51.00±6.40)mm、(3 746.58±469.58)pg/L和(3.24±0.75)mg/L]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联合静脉用rh BNP治疗AMI后HF疗效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尚孟旗 《安徽医药》2012,16(5):654-65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胶体金法检测70例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NYHAⅡ级、Ⅲ级、Ⅳ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5.7),(2 402±44.9),(3 809±67.1)nmol.L-1对(435±54.1)nmol.L-1,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54,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最适分界点为445 nmol.L-1时,其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8%,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79.8%。结论血清NT-proBNP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3-碘甲状腺原氨酸(T3)联合检测对老年心力衷竭(HF)诊断、治疗、判断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2例诊断为HF的患者和61例对照组的血BNP、cTnI、T3水平。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HF组与对照组、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问的BNP、cTnI、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BNP、cTnI、T3对HF早期诊断、治疗、判断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均检测血NT-proBNP水平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为( 56.4±34.7) pg/ml,实验组NYHA Ⅰ级为(238.6±115.7) gp/ml,Ⅱ级为(446.3±253.8) pg/ml,Ⅲ级(1045.6±462.4) pg/ml,Ⅳ级(1803.2±977.6)pg/ml,平均为(1047.5±842.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YHA Ⅰ级LVEF为(56.3±11.4)%,Ⅱ级(47.5±10.7)%,Ⅲ级(41.3±9.4)%,Ⅳ级(37.6±8.3)%,NT-proBNP水平与分级成正相关(P<0.05),与LV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成负相关,可以有效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对心衰诊断和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