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道威棱镜(有时也称半速棱镜)广泛地应用在光学仪器当中。这种棱镜产生倒象而不改变瞄准线的方向。从几何形状来看,道威棱镜有两个45°的底角,截去该棱镜的棱角使其平行于底面,这样就保证了底面反射是属于完全内反射。这种几何形状使得道威棱镜尺寸缩小并且也减少了光能的反射损失。在光学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出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的光轴偏角给定道威棱镜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问与答     
<正> 屋脊棱镜的光轴长度如何计算? 同一块棱镜,带不带屋脊面其光轴长度是不相等的,如图1所示的一次反射直角棱镜,不带屋脊面时,在有效通光口径为D_0的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述反射棱镜系统泛指一切由平面镜和反射棱镜组成的光学系统。理论上可抽象为空间向量等模传输网络,物向量即网络的输入,象向量即网络的输出。物与象的共轭关系,如同共轴球面系统一样,可导出一般性解析模型,定量地用成象作用矩阵来描述。当网络的输入受到扰动(原始误差)时,网络的输出亦产生相应的扰动(输出误差)。这种误差传递关系是三维的,可定量地用网络的误差传递矩阵来描述。本文主要论述推导过程,不涉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直角屋脊棱镜与立方角锥棱镜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政阳  付跃刚 《应用光学》2008,29(5):833-836
在光学工程应用方面,常利用棱镜对光路的折转作用,完成一定的转像、检测和测量等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棱镜加工误差对光轴产生的影响,应用动态光学理论及推导公式,分别给出直角屋脊棱镜与立方角锥棱镜的作用矩阵、特征方向和极值轴向,得出2种棱镜光轴偏差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误差,进一步推导出2棱镜的理论误差,并对2棱镜的理论误差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可以用直角屋脊棱镜代替立方角锥棱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彩色电视摄象镜头的分光棱镜组简称分光棱镜或分色棱镜。它由四块棱镜和一块平面玻璃板胶合而成,其胶合有特殊性。在具体介绍胶合工艺以前,先来谈谈分光棱镜的结构和分光特性。分光棱镜的结构原理和分色顺序如图1所示。图中的d面为第一分色面,f面为第二分色面。d面法线与光轴的夹角为15°,f面法线与光轴的夹角为18°。第一棱镜的入射面α垂直于物镜的光轴。b面和c面、d面和e面之间都要求有5~10微米的空气间隙。入射光线进入棱镜后在d面上分  相似文献   

6.
秒级五角棱镜是光学测量仪器中常用的重要附件之一。它可使准直仪器的光轴精确地转折90°,以建立与基准光轴相互垂直的平面或直线。五角棱镜的主要要求是:光线由90°角的任意一个面入射,先后经过45°角的两个面各反射一次,再从90°角的另一个面射出,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恒等于90°(下称使用角),其精度要求为1″~2″(图1)。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导     
<正> 由北京工业学院和长春光机学院起草的《反射棱镜分类、代号与图表》、《反射棱镜象偏转特性》两项国家标准,于1986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审查会。  相似文献   

8.
<正> 五角棱镜在光学仪器里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光学元件。大家知道,在计算反射棱镜的外形尺寸和象差时,可以把它展开成平行平板玻璃来考虑。为了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和成象质量,展开后的平板玻璃,入射和出射的两表  相似文献   

9.
张凯  付跃刚  王志坚 《应用光学》2009,30(3):403-406
由成像系统和可控扫摆镜组合的具有周视功能的系统常出现像旋现象,根据反射棱镜具有调整光轴和引起像旋的性能,将不同的组合结构设计成像旋补偿系统,以相互抵消的方式来消除像旋的影响。利用平面反射镜组合代替反射棱镜的方式,消除棱镜加工等实际因素对通光口径的限制。根据反射棱镜转动定理分析扫摆镜产生像旋的原因,举例说明反射镜组合能够解决大口径扫摆光学系统的像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易发生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是一种常用的比较简单的实验方法,但往往由于观测的不是凸透镜焦平面上形成的象而造成错误,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分析。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如图1,当物体尸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由P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L折射后成平行光,如果在透镜后面放一个与透镜光轴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此平行光经M反射后再次通过透镜,仍会聚于透镜光轴的对称位置上。也就是说,象相对于物为大小相等的倒立实象,物距、象距均等于该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11.
在折转光路中,由于安装误差,平面反射元件会存在三维方向的微偏角.根据棱镜调整理论,分析了由于平面反射元件的安装误差所导致的光束转向、光轴偏离系统光轴的情况,并推导出相应的精确表达式.讨论了光轴偏离后,光斑在靶面上的漂移情况.给出了一种用于修正平面反射元件在光学安装中存在轴向偏转的调整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激光敌我识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尹福昌  张锦凤 《光子学报》1995,24(3):226-230
本文论述了协同式激光敌我识别的工作原理和回波信号调制方法。在这一系统中,激光发射和接收机安装在稳象转台上;激光探测和反射棱镜组是复眼式全方位探测系统,当它接收到询问方(友方)发来的询问码时,控制反射棱镜前方的调制器,由反射棱镜返回调制的识别码,再由询问方(友方)接收加以判别。本系统适用于空对空、空对地、地对地及海上运动目标间的敌我识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找出双目显微镜分光棱镜两出射光轴平行度误差与棱镜角度误差间的关系式。指出胶合时两单直角棱镜间的微量相对扭转只改变分光棱镜第二光学平行度大小,而对第一光学平行度几乎无影响,并由此提出利用这一点,可使棱镜第二光学平行度误差减小到一定大小,以满足两出射光轴在垂直平面上的平行性要求和棱镜像质要求。最后,给出了某双目显微镜分光棱镜的角度公差。  相似文献   

14.
双向分束角对称的偏光分束镜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史萌  吴福全 《光子学报》2006,35(3):439-442
为了获得分束角对称的偏光分束棱镜,在双Wollaston棱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棱镜左右两端晶体光轴的取向,使棱镜整体呈中心切面对称;在保证对正向入射的光对称分束的同时,对反向入射光同样可以对称分束,达到了双向对称分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晶体光轴的旋转角δ与棱镜结构角S以及与波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对633 nm设计的棱镜用于其他波长时分束角的对称性.结果表明:在±300 nm的光谱范围内,分束角的不对称度均小于0.24°.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跟踪高加速度目标的消旋瞄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岩  熊仁生 《光子学报》1997,26(2):173-177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跟踪高加速目标的消旋瞄准系统.在大中型经纬仪上一般需配置两维的目视瞄准系统.如果在目视瞄准系统中加入消象旋转棱镜,则配置一个瞄准系统就可解决两维方向上的瞄准观测任务,在使用和精度上都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光学系统中加入消旋棱镜入手,解决由此而带来的结构设计难点,分析光轴偏表达式,找出与其相关的因素,通过正确的装校调整,控制了允许的光轴偏,从而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角锥棱镜常被用作光电测距和光电跟踪的合作信标。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中,要求被角锥棱镜反射的光束具有一定的发散角,以实现对远场不同位置处激光器和探测器的全覆盖。标准角锥棱镜不具备对光束发散的功能,但是可以利用角锥棱镜中光束出射点与入射点不同的特性,在标准角锥棱镜前加装平凹透镜来实现对反射光束的发散。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几何光学追迹模拟方法分析了利用平凹透镜和标准角锥棱镜实现反射光束发散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反射光束发散半角与入射光束参数和平凹透镜几何参数的定量关系。理论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当入射光束半径小于平凹透镜半径时,反射光束的发散半角随入射光束半径准线性增加;平凹透镜曲率半径越小,反射光束发散半角越大。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光电定位装置用于白昼将导弹导向活动或静止目标。此种装置有一个瞄准望远镜和一个红外测角仪。前者使用可见工作波长,供观察员观察望远镜光轴分划板平面上的目标及其环境的图象,后者的工作波段为1.5到2.5微米,能不断提供导弹与测角仪光轴的关系位置的坐标。在光学调校之后,通过机械结构使白昼瞄准望远镜的光轴与测角仪保持准直,即位于白昼瞄准望远镜分划板中心的象点也位于测角仪的光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对应关系在反射系统中,物、象空间内任意两共轭点,在一对彼此共轭的参照系内,坐标相等。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对应关系”。如果用o-xyz表示物空间参照系,与其共轭的o′-x′y′z′表示象空间参照系,那么,在o-xyz系内任意点P的位置矢径r和在O′-x′y′z′系共轭点P′的位置矢径r′应有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革  张以谟 《光学学报》1991,11(7):36-639
本文介绍了由不同焦距与不同衍射方向的全息透镜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全息元件。这种元件中的每个透镜具有相同的物方光轴和不同的象方光轴。它可以把物方空间沿光轴方向上的不同物距上的物面分别成像在对应的通道上,从而把一个三维物场变为多个二维像进行显示。文中给出了应用此元件对三线粒子场进行检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通过棱镜耦合的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此类器件在可见光波段工作时,在由样品折射率、金属膜层性质和厚度决定的共振角度下会出现一个反射极小峰;但工作在太赫兹频率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表现为一个反射增强的尖峰,而且这一共振角度与棱镜和样品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并不依赖于棱镜所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