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19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9例中,18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脱位合并瘫痪FrankelA级4例中有3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余16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植骨块均在12~15周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Cervical Spine Locking P1ate,CSLP)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伴不完全截截的经验。方法 下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加CSLP内固定。结果 15例患经8个月~3年随访观察,所有的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骨加AO带锁钢板具有较高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等优点。有利于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及保持颈椎的生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前路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19例患者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例加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都行X线检查,21例进行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有明显缓减,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76.19%,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满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多枚颈椎钛金属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枚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等不同重建方式,在恢复颈椎稳定性,维持颈椎病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1年-2006年8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取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Windows钢板内固定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Windows钢板内固定术、多个单间隙减压+颈椎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个单间隙减压聚醚醚酮(PEEK)界面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82例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与减压的彻底性及脊髓受压变性密切相关,手术应达到充分减压,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应用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多枚颈椎钛金属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枚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等不同重建方式,能使颈椎即刻稳定,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有利于维持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加CSLP系统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 下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加CSLP内固定。结果 61例患者经8个月-4年随访观察,所有的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带锁钢板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磁性等优点。只要患者全身状况允许,一周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系统内固定有利于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及保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内固定患者钛制网状接骨板应用的优缺点.方法:147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颈椎损伤患者,病变累及2个间隙153例,3个间隙1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辅以4种不同内固定,其中钛制网状接骨板47例,Orion钢板60例,Zephir钢板26例,CSLP钢板16例,钛质网笼4例.对其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3例中150例获6~68个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2例钛质网笼植骨发生下沉,颈椎椎间高度降低.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结论:钛制网状接骨板比其它类型内固定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的对比和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内固定患者钛制网状接骨板应用的优缺点。方法:147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颈椎损伤患者,病变累及2个间隙153例,3个间隙1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辅以4种不同内固定,其中钛制网状接骨板47例,Orion钢板60例,Zephir钢板26例,CSLP钢板16例,钛质网笼4例。对其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3例中150例获6~68个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2例钛质网笼植骨发生下沉,颈椎椎问高度降低。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结论:钛制网状接骨板比其它类型内固定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9.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髓损伤是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等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植骨材料的选择、内固定的作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并发症及保留终板的作用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收治的27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5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2.59%。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时发现血肿,予以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30例患者综合疗效均采用Odom评级,术后2周疗效优6例,良好19例,一般5例;术后2周ADL评分〉90分6例,60~90分19例,〈40分5例。结论 加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7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22例,行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83例。单节段患者中62例为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组,60例为对照组。双节段患者中45例为气管推移训练组,38例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的指标包括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时间、咽喉疼痛程度、术后声音嘶哑及术后吞咽困难。结果 20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饮水呛咳、术后声音嘶哑、术后吞咽困难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术后咽喉疼痛的程度更轻(P<0.05)。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发生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患者更少(P<0.05),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程度更轻(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术后快速康复,增强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尤其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椎体切除两间隙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128例,两个以上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37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器181例,多节段49例。随访2 ̄18年,平均5.2。年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字2检验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因此不应走入依靠几种内固定及新材料就可提高疗效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采用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效果固定。方法 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间盘突出症实施彻底前路减压后,将减压骨窗两端椎体凿出圆台形小槽,然后将梭形自体髂骨骨块上端先放入上端小槽内,牵引头部。下端加力夯入下端小凹窝内。术后用颈椎围领固定。结果 随访0.8~10年,平均5.3年,均无移植骨块移位、脱出。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见植骨块无移位、脱出。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块安全融合。结论 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2例2001年3月-2003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内均获得牢固融合,无骨不连发生,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王武Karl-AkeThuomas近三十年,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discectomyandfusion,ADF)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多种疾病的外科治疗,部分病人术后疗效不佳。目前,MRI已取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多椎间隙狭窄、后缘增生明显等经椎间隙前路减压困难者15例颈椎疾患采用“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植骨完全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神经症状恢复满意.结论 “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基层医院应大力推广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