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本组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龄腭裂患者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及其语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并研究其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方法:对24例大龄腭裂患者行腭裂裂隙关闭手术以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创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腭裂患者的手术治疗模式,以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52例大龄腭裂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A组(8~16岁,n=18)和B组(16岁以上,n=34),A组进行改良兰氏法同期腭咽肌瓣咽成形术,B组进行改良兰氏法同期咽后壁瓣咽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个月,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语音清晰度、高低鼻音、鼻漏气及鼻咽纤维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语音评估显示,A组和B组患者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均显著下降,语音清晰度提高;3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余20例患者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率达80%以上.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的腭裂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537医院口腔科的40例行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进行回访,评估该法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行频谱分析,测出前3个共振峰F1、F2、F3的数据,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在40例行语音清晰度检查的患者中,有82.5%手术后的患儿达到70分以上;在行频谱分析检查中,F1值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F2、F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兰氏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语音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不完全性腭裂患者的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537医院口腔科的40例行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进行回访,评估该法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改良兰氏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行频谱分析,测出前3个共振峰F1、F2、F3的数据,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在40例行语音清晰度检查的患者中,有82.5%手术后的患儿达到70分以上;在行频谱分析检查中,F1值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F2、F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兰氏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语音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不完全性腭裂患者的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6.
7.
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先天性腭裂作为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语音功能,给患儿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患者手术年龄不断提前,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语音状况,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的语音障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唇腭裂序列治疗虽然早已为国内外临床医生所认可,但是在我国,研究腭裂患者术后汉语语音的治疗方法依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术式对大龄单侧完全型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大龄单侧完全型腭裂患者,随机分成A组(腭帆提肌重建组)、B组(兰氏法组),再设定C组(正常对照组)。按分组分别采用腭帆提肌重建术、兰氏法修复腭裂。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omputer speech lab,CSL),对A、B组手术前后及C组的语音情况进行检测、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A组术后语音清晰者的比例为73.7%,B组为40.0%,C组为93.3%;各组间[a]、[e]、[i]、[o]、[u]F1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A、B组术后单元音[e]、[i]、[o]、[u]F2、F3的平均值均显著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元音[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大龄单侧完全型腭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语音,优于兰氏法。通过CSL对语音频谱的分析,能正确评估腭裂患者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腭裂患儿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对23例6-12岁腭裂患儿实施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4周开始接受语音训练,训练周期三个月。测试并记录训练前后的语音清晰度。结果:患儿的语音清晰度从术前的30%提高到92%,提高了62%,经t检验,具有极显的差异(P<0.0001)。结论: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只要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方法得当,术后配合适当的语音训练,最终可使患儿的语音达到或接近正常效果,是成功治疗腭裂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在不同年龄修复腭裂对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年龄在10岁以上,腭裂术后2年以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根据接受腭裂手术的年龄分为3组,A组:0~3.00岁手术组(n=37)、B组:3.01~6.00岁手术组(n=36)和C组:6.01岁以上手术组(n=29).随访时进行录音检查,对其语音清晰度进行判定,并对不同手术年龄组间语音清晰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均值分别为91.7%、81.4%、和73.3%,统计学检验显示,术后语音清晰度在3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进行腭裂修复术,其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恢复不同.手术年龄越小,语音清晰度的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下鼻甲黏骨膜瓣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裂隙宽大的腭裂修复术中闭合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确保缝合伤口一期愈合的方法。方法 设计蒂在后的下鼻甲黏骨膜瓣,并将该瓣转移至裂隙软硬腭交界处的鼻侧面,有效地减少局部组织缝合张力、闭合裂隙。结果 用本法治疗21例患儿,术后伤果口均一期愈合,无腭瘘发生,软硬腭交界处无明显的瘢痕形成。结论 应用下鼻甲黏骨膜瓣修复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减少宽大腭裂的组织缝合张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腭部缺损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修复腭裂时,设计蒂在后的颊肌黏膜瓣,通过翼下颌缝黏膜下隧道修复软硬腭口腔面缺损;腭部肿瘤切除后缺损时,则将该瓣直接转移修复;修补腭裂术后瘘孔时,以蒂在前的颊肌黏膜瓣,通过齿槽裂隙缺损直接覆盖修复.切取最大颊肌黏膜岛状瓣6.0 cm×3.5 cm(成人),供区松解直接闭合.结果 临床应用14例,除1例腭裂术后护理不当软腭有部分复裂,1例远端表皮轻度糜烂外,余12例组织瓣均完全成活.结论 该瓣能Ⅰ期修复腭部肿瘤切除后缺损,功能形态良好,且术后可尽早接受放射治疗,提高了远期疗效;同时对宽大腭裂或腭裂术后并发较大腭前瘘孔,也是一种新的修复术式,且为牙槽嵴裂修复预留软组织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唇腭裂修复术对语音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唇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反向双Z术组、咽后壁瓣成形术组、腭因肌瓣术组,观察吹水泡时间、软腭抬高角度α0、腭最高点与咽后壁的最短距离d(mm)、语音清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吹水泡时间、软腭抬高角度α0、腭最高点与咽后壁的最短距离d(mm)、语音清晰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手术方式是恢复唇腭裂患者语音的最佳选择,三项检查是评价腭音闭合不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 ,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 笔者从1992~ 1998年收治 2 0例 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 ,采用在患侧 (单侧腭裂 )或一侧 (双侧腭裂 )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 术后未发现腭瘘 ,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 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 ,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裂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应用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裂的临床实践。方法:应用裂缘葶粘骨膜瓣闭合硬腭裂隙的鼻腔侧、软腭后推、软腭鼻侧粘膜Z成形术延长、腭帆提肌吊带重建,再以蒂在后的血管神经蒂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软腭后推后在腭部遗留的横行创面和硬腭裂隙的口腔侧创面。结果:1997年以来共治疗12例,术后岛状颊肌粘膜瓣完全成活,软腭延长显著,无腭瘘形成,无血肿、感染、肋腺导管和面神经损伤及开口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岛状颊肌粘膜瓣血运好,易成活;术后早期不需配戴牙垫,不影响恒磨牙的萌出,不干扰咬合,无埯断蒂,不破坏翼下颌皱襞形态和结构,供区易于缝合,感觉功能好。  相似文献   

16.
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的一般规律。方法:将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30、90d处死,用血管造影X线片研究其他血管重建情况,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快,3d即有贯穿全瓣的轴型血管网,30d轴型血管网已基本重建完成,其血供主要来自蒂部,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慢,其血管自瓣蒂及瓣尖软腭区逐渐向瓣中部生长;90d已完成轴型血管网的建立,其血供血自瓣蒂和瓣尖软腭区两方面,结论: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远期均可建立轴承血管网,血运丰富。  相似文献   

17.
早期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儿期腭裂手术后瘘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1995年7月~2001年9月期间施行的2~12个月龄的531例腭裂修复术后瘘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腭裂术后瘘发生率为4.9%,双侧完全性腭裂术后瘘发生率(7.8%),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腭裂(4.4%),单侧完全性腭裂(4.3%,P<0.01),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瘘发生率与年龄,及本组所采用的不同术式无关(P>0.05);其中硬腭部瘘占完全性腭裂术后瘘率70%,较其它部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婴儿期腭裂手术并不会增加瘘发生率,对于双侧完全性腭裂,推荐做术前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e describe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nasal floor at the same time as cheil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We operated on patients aged between 3 and 36 months in public 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 institutions. None of these patients had had a previous oper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the cleft lip or palate. The operation required the design of two mucous flaps, one lateral and one medial to the defect, to reposition the tissues anatomically and repair the congenital deficiency. Three hundred and fifty-eight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using this technique, most of whom (n = 233, 65%) were boys, and 288 (80%) presented with a right complete unilateral cleft.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22 patients (6%) had asymmetry of the nasal base equal to or less than 1 mm, 18 (5%) had nasovestibular fistulas, and 5 (1%) required revision. We conclude that this technique grea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asymmetrical nasal flo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nasovestibular fistul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