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区域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分析1995~2004年间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强  刘冰 《中国能源》2007,29(7):20-23
本文主要采用节能率、能源效率、人均能源消费量等指标,来长周期比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状况,并力求在指标对比中获取对中国实施节能优先能源消费战略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据有关部门统计,进入90年代后,在全市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14%左右的年增长率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平均每年以6.4%的速度递增,1996年已达到4622万吨标准煤。尤其是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比重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66%,1995年超过72%,且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给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问题的水平和构成,探讨了家庭生活用能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家庭能源消费、商品能替代作用、成本及最终用能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世界能源委员会成立于1924年,原名世界动力会议,1968年改名为世界能源会议,1990年更名为世界能源委员会。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现有91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其宗旨是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最有效地和平利用所有能源;探讨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世界能源消费形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义 《中外能源》2012,17(3):1-11
能源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愈高。各能源机构都预测,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世界能源总需求仍会进一步增长,世界人口的增长亦将促进能源需求的增长。今后经济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从地区来看,将主要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其次是中东和北非以及拉丁美洲。本世纪以来,在一次能耗消费构成中,煤炭和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石油和一次电力(主要是核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目前水电和核能仍是最大的非化石能源,两者合计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约为12%。尽管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来势迅猛,但毕竟基数很小,在本世纪前半叶化石能源仍将居主导地位。由于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天然气(包括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迅速增长。2035年天然气可能占到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5%,从而成为超过煤炭、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由于非常规原油储量和产量的迅速增长,弥补了常规原油储量和产量的下滑。石油替代燃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目前研究中的四大石油替代燃料领域有:气体燃料、合成燃料、醇醚类燃料和生物质燃料,其中发展最快而又比较普遍的是生物燃料。从长远看生物燃料会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未来20~30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替代,几十年内石油仍然是生产运输燃料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7.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和趋势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EIA)完成的<国际能源展望2004>基准状态预测,世界能源消费在24年内(2001~2025年)将增加54%,全球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将从2001年的4.3×1017千焦增加到2025年6.8×1017千焦.图1示明全球各种一次能源消费及预测.  相似文献   

8.
能源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在相关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96—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针对人口、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13个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评估能源消费总量诸多因素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人口、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化率、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全省居民消费水平和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总量均有强相关性。最终,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度较好的能源消费总量预测模型,这对山东省能源消费短期预测与总量控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响全国与北京工业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丽  杨娟 《中国能源》2009,31(5):19-25
全国能源强度2002年开始上升,北京能源强度却一直呈现下降态势;这不仅和北京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相关,而且北京工业能源强度也保持了下降趋势。基于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解法,将能源消费分解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对1998~2006年的北京及全国工业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解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效率效应对全国工业能源消费下降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作用,而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共同促使北京的能源消费降低。与全国相比,北京大力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控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是其工业能源强度迅速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分析了北京能源强度快速下降对全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全国能源消费进一步降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川省2000~2009年能源消费资料,对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Laspeyres完全分解方法对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分解目标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起主导作用,能源强度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2008》解读中国能源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根据2008年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对中国能源现状(储量、生产、消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能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艳 《中国能源》2006,28(7):25-29
均衡合理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我国能源消费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非均衡特征。其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消费等方面。在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能源消费均衡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市场经济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论及能源安全问题时,实际上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能源供应的安全;其二是下游产业通盘发展的安全.显然,两者皆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邓红梅 《中国能源》2007,29(4):26-29
本文介绍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几种计算方式,计算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对中国的消费弹性系数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到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大多数国家早已完成了由煤炭时代向石油时代转变,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以油、气燃料为主的能源路线,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急需调整。逐步减少固体燃料的使用比例,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农村住宅能源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论文以中国吉林省农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对100户农户进行了能源消费量的实际调查.中国吉林省农村的每户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57.3GJ/户·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0.682GJ/m2·年)及每人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14.438GJ/1人·年),其各调查地区内的差别很小,但不同地区的平均值的差别就很大.不论哪个地区,约9成以上是清洁能源(秸秆、柴、薪),其次是电力、液化气,合计不到10%.各地区每户能源消费量平均值,在冬季很大,而在夏季很小.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风 《中国能源》2009,31(5):37-39
根据1995年至2007年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浙江省第一、二、三次产业和生活的煤炭、石油、热力和电力等终端消费量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的相关性,拟合了各自的回归关系式,量化地反映了浙江省三次产业发展对煤炭、石油、热力和电力等终端消费需求的影响,并预测了2010年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主要考虑节能的3个影响因子—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及生活节能,对我国1990~2007年社会总节能量进行了因素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总节能量与因素之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技术节能是促进中国近年节能的主要驱动力;结构节能与总节能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未来中国节能应重点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刘德顺 《中国能源》2002,(10):26-28
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战略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能源供应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供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石油资源和石油安全问题;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BIN法的空调建筑全年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坚  刘金祥 《节能技术》2007,25(4):317-320
本文利用BIN法初步选定空调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后,采用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得到全年能耗与各个主要因素的函数关系、显著影响因素及全年能耗影响因素排序图,从而为空调和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