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见病因是先天性 心脏病,特别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治 疗有洋地黄类强心药,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目前磷酸 二酯酶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用米力 农治疗2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CHF的 患儿,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于1998年2月~2000年12月共收 治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CHF、呼吸道感染的 患儿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个月~2岁 4个月,平均为14个月。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 2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室间 隔缺损加动脉导管未闭3例。对照组22例:其中室间 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室间隔缺损加动脉 导管未闭2例。44例均符合中华儿科杂志1985年召 开的全国性会议所制定的心衰诊断标准,均经心脏B 超证实,心功能为Ⅲ~Ⅳ级(参照《小儿心脏病》第二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5~1996年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120例,其中并肺动脉高压40例,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矫治,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9岁,手术病种有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心功能Ⅱ~Ⅳ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对婴幼儿心脏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手术量逐年增加 ,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 ,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我院 1 998开始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62例 ,男 41例 ,女 2 1例 ;年龄 ,9月 - 42月 ,平均 1 8 6月 ;体重 ,4 5 - 1 6kg ,平均 1 1 4kg;超声心动图示 ;肺动脉高压 49例 ,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37例。其中 ,动脉导管未闭 (PDA) 2 4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7例 ,房间隔缺损 (ASD) 4例 ,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 (VSD PDA) 5例 ,房室间隔缺损并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经股动脉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不开胸,痛苦小,恢复快,不需要体外循环,操作时间较外科手术短,住院时间短,并发感染机会少等特点,深受临床欢迎。很多先心患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均可得到治愈,大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7例先心手术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岁10个月~6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16例,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2一般护理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生命体征包括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尤其幼儿沟通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途径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经导管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及球囊扩张对9例(男6例,女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1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年龄4~25(12.5±6.7)岁。在透视及超声监视下通过建立轨道释放封堵器或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并分别于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完全封堵8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10 min后造影显示分流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但无心肌受损表现,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导管途径治疗部分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1983年4月~1990年9月,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40例,其中9例(2%)因术后残余漏而再次转流手术修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中,2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狭窄。男4例,女5例。年龄3~15岁。术前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2004-05/2006-12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男37例,女63例,年龄42 d~2岁,体质量4~8 kg,其中法乐氏四联症(TOF)16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VSD/ASD)1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VSD/PDA)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H)11例,部分房室管畸形(TECD)8例,右室双出口(DORV)5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TGA/VSD/PDA)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三房心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61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肺动脉狭窄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  相似文献   

9.
近年发现 ,正常人体内存在血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SEDF) ,病理状态下可发生改变。但SEDF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中的变化尚少见报道。为了解先心病SEDF的变化 ,我们测定 6 8例先心病患儿及 30例正常儿的SDEF值 ,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住我院的先心病患儿 6 8例 ,其中男 36例 ,女 32例。年龄 30d~13岁 ,平均 (5± 2 )岁。其中室间隔缺损 32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 ,动脉导管未闭 1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5例。除常规检查外 ,…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2年 6月至 1997年 12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以下简称肺高压 )患儿 44例 ,均行手术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7月~ 13岁 ,平均4.0 9± 2 .44岁 ;体重 5 .5~ 30kg ,平均12 .2± 4.5 2kg。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 19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高压 15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 3例 ,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高压 2例 ,房间隔缺损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高压 2例 ,室间隔缺损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高压 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例先天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的检查与治疗。方法对200例临床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脏各房室大小,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结果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年龄6~68岁,男89例,女111例;18岁以下者54例(27%),18~44岁者115例(58%),45岁以上者31例(15%)。房间隔缺损62例,室间隔缺损55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室间隔膨出瘤15例,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49例。47例进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助于临床进行介入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104例无锡儿童医院住院适合用介入方法封堵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9例,女55例,年龄10个月5天~15岁,平均年龄(3.8±2.9)岁;体重8.5~68.0 kg,平均(16.25±9.3)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5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2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5 mg/(kg·d)(最大量100 mg/d),疗程6个月。同时术后24 h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3、6、12个月予心脏超声、心电图追踪及随访,以后每年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 结果 共植入国产封堵器106个,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患儿4例。介入封堵成功10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为98.0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其他并发症1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包填塞,无封堵器移位,无溶血,无血栓或气栓形成。 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后坚持长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相似文献   

13.
国产封堵器用于24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分别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在局麻或全麻下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堵闭操作技术成功率98.3%。有2例患者手术后3-7 d 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心源性晕厥;安装临时起搏器3 d后心率正常。3例患者术后发生溶血,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筛选先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手段之一。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对 5 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 ,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0例 ,女性 35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为 16 .5岁 ,体重 5~ 78kg,平均 36 .5 kg,其中室间隔缺损 2 0例 ,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室缺合并房缺 4例 ,右室双腔心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左室一右房通道1例 ,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心内膜垫缺损 1例 ,房缺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房缺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房间隔缺损 13例 ,房缺伴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经股动脉或股静脉途径修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采用进口二尖瓣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狭窄2例,应用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1例,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4例。结果完成介入治疗59例,房间隔缺损封堵19例,失败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34例,成功封堵5例动脉导管未闭。随访3~22mo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简单先心病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是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94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我院共进行常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手术 2 2例 ,疗效良好 ,现将心肺转流管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 6~ 5 6岁。手术种类 :先天性心脏病 17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动脉导管未闭 1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 3例 ,左房黏液瘤 2例。心功能 级 18例 , 级 4例 ,心胸比率 >0 .6 5 5例 ,心电图显示左或右室肥厚 18例。心脏彩色多普勒均示心内病变部位。1.2 方法 :采用上海 型人工心肺机 ,Ac T监测凝血功能变化 ,中度血液稀释 ,血红蛋白 (Hb) 7…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的一种,它的发病率文献报告略有差异,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或更高。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83年1月连续收治动脉导管未闭120例,男35例,女85例(男:女=1:2.4),与其它医院报导相似。动脉导管未闭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我院120例动脉导管未闭中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手术均采用8号丝线双重结扎动脉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右前外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一般先天性心脏病 18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11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 1例 ,均采用右前外小切口经右第 4肋间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右前外小切口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美观 ,但不适于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共对2004本院出生的2200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发现有心脏杂音或青紫者,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诊断。方法2004年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由新生儿科医生每日进行体格检查和心脏听诊。结果发现有心脏杂音的19例,青紫者1例,其中19例经家属同意行心脏彩超检查,19例确诊,其中,动脉导管未闭4例,室间隔缺损1例,卵圆孔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1例,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心发育不良1例,先心病(多发畸形)1例,复杂性先心病1例,完全性肺动脉畸形分流+房间隔缺损1例。青紫者1例行胸片检查示心脏扩大。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9‰,与国内相关资料报道相接近。其监测说明开展先心病早期筛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从198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785例。现就手术方法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987例,女802例;年龄:13个月~12岁;体重:6~48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39例,房间隔缺损225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25例,室间隔缺损716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38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42例,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