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产女用避孕套的临床可接受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晋勋  吴愉 《生殖与避孕》1997,17(4):235-240
24对已婚夫妇、234次性生活使用国产女用避孕套(简称阴道套),以询问表的形式进行可接受性评估。从总结性询问表分析结果显示,78.3%的夫妇认为阴道套可以接受,并是一种好的避孕器具;91.3%认为使用方便;65.2%认为使用阴道套的性快感与平时一样或增强;但与阴茎套相比,仅35.3%更喜欢阴道套。研究还从征募的前12对与后12对夫妇以及每对前5次与后5次应用时对阴道套进行对照评估。试验结果提示,如果阴道套上市,有一定比例的育龄夫妇愿选用阴道套作为避孕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避孕器具,阴道套有一个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产女用避孕套的临床有效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国产女用避孕套(阴道套)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将603对育龄期志愿者夫妇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4例使用阴道套避孕(阴道套组),299对使用阴茎套避孕(阴茎套组)。随访6个月,以生命表法统计、Log 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因症停用率和其他原因停用率等。603对夫妇使用前后宫颈刮片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均无异常。结果 6个月的随访率,阴道套组和阴茎套组分别为99.01%和99.67%;两  相似文献   

3.
避孕套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娟  袁伟 《生殖与避孕》1998,18(5):313-317
<正>避孕套是一种屏障节育措施,其屏障功能能够阻止病毒和细菌的通过,具有预防性病及艾滋病的功能.如果能坚持在每次性生活中正确、全程使用(即从性生活开始到性生活结束都使用避孕套,而不是仅在射精时才使用),避孕套能起到很好的避孕和预防性病及艾滋病传播的作用.400多年前就有避孕套的文献记载,当时主要是作为预防性病的措施,而非避孕.近几年来,随着性病的重新流行和和艾滋病的出现,避孕套再度被重视.  相似文献   

4.
三种男用避孕套使用不良结局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已婚夫妇对使用避孕套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三种表面类型不同的男用避孕套在已婚夫妇使用中的不良结局。方法:运用交叉设计研究方法探讨三种男用避孕套(光滑型、颗粒型、螺纹型)在已婚夫妇中的使用不良结局(避孕套破裂、滑脱、阴道出血和阴道疼痛)。数据分析采用条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488对夫妇在四个月中使用了7482只避孕套。57.2%妻子和52.7%丈夫能认识到避孕套在家庭中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使用不方便、影响性快感,价格因素是影响避孕套使用的主要原因。使用不良结局:意外妊娠发生率为0,避孕套破裂率1.20‰,滑脱率4.01‰,阴道出血率3.34‰,阴道疼痛率9.3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没有显示避孕套类型与使用不良结局有关,两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颗粒型比光滑型避孕套发生使用不良结局的危险高;丈夫避孕套知识得分低者发生使用不良结局的危险性高。结论:已婚夫妇中避孕套使用的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与其稳定的性生活模式有关,结果不适合推广到其他人群。颗粒型避孕套是否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工流产妇女对紧急避孕法的可接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妇女对紧急避孕法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 ,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使用 ,减少人工流产。方法 :用结构式调查表 ,对上海市三所妇幼保健院的 6 0 6名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有效的调查表编码后输入计算机 ,用 SAS软件对核对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女对紧急避孕法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 ,85.5%的对象表示需要时愿意使用。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妇女的人口学特征 (职业、年收入 )、孕次、常用避孕方法及对紧急避孕法的了解情况和健康状况。愿意使用者中 ,82 .6 %的对象愿意使用的是紧急避孕药 ,因此多数对象 (6 0 .1 % )认为药店是获得服务的理想地点 ,原因主要是到药店方便。结论 :通过知识宣传和服务改进可促进紧急避孕法的使用。避孕知识宣传和服务咨询一定要针对对象的个体需求。通过药店提供安全可靠的紧急避孕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未婚流动人口对避孕套使用的倾向性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婚流动人口对避孕套使用的倾向性认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1 092名15-24周岁未婚流动人口进行了结构式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未婚流动人口对避孕套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避孕套的认识并不乐观。避孕知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者对避孕套使用的认识较为积极。对避孕套使用的认识较积极者在性生活中使用避孕套的可能性较大(OR=1.61)。结论:未婚流动人口对避孕套使用的认识不足,避孕套使用率较低,因此需在未婚流动人口中推广避孕套使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法可接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86年9月在中国江苏农村进行的“中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使用避孕方法的变化”调查资料,应用单因素交叉表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江苏农村妇女的节育方法使用状况、副作用评价、满意程度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已婚妇女中,现用的节育方法主要是宫内节育器和女性绝育(分别占46.67%和36.39%)。妇女对各种节育方法的满意程度均较高,尤其对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更为满意。妇女对各种节育方法的评价不尽相同,宫内节育器、针剂、绝育和口服避孕药的优点较为突出,但副作用也较明显。避孕套虽然“使用简便”一项较差,但副作用小。不同特征妇女对各种节育方法的评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生育力检测器的安全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方法:45名妇女以避孕为目的, 10名难孕妇女以获孕为目的,使用生育力检测器2个月经周期后,问卷调查生育力检测器的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对试验者试验前后进行白带、血常规、宫颈涂片及妇科检查,作安全性评估。结果:可接受性为80%,其中难孕夫妇可接受性为100%,检测器使用的安全性为100%。结论:爱克思生育力检测器是一种自然排卵法的良好辅助器具,有利于避孕、获孕和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9.
壬苯醇醚-9杀精子药避孕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筱辉  冯放 《生殖与避孕》1993,13(5):371-375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含NP-9杀精子药避孕套Spermicidal Condom(简称SC 避孕套),这种避孕套含药25mg 以上。通过药理学研究,20例房事后试验,257例临床试用一年和一些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物理性能测试证明SC 避孕套与惰性避孕套相比是一种较好的避孕工具。鉴于SC 避孕套杀精子作用迅速,对阴道粘膜无刺激性,物理性能检测类同惰性避孕套,符合国家检测标准。SC 避孕套是一种安全、有效、应用舒适、方便的避孕套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
婚前体检男女青年使用男用避孕套的意愿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娟  欧汝强 《生殖与避孕》1998,18(2):102-113
近年来我国避孕套的应用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使用率仍较低,研究影响避孕套使用意愿的有关因素是推广避孕套使用的前提.调查在广州、昆明和上海三市进行新婚体检的从未用过避孕措施的青年男女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使用避孕套的意愿率高达84.68%.使用方便、避孕效果好和副作用小是调查对象愿意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使用繁琐、影响性生活是调查对象不愿意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多元分析结果(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表明职业、对避孕套的避孕效果、预防性病艾滋病作用的认识、周围人避孕套的使用情况及评价、避孕及生育的计划是男女调查对象避孕套使用意愿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涂晓雯 《生殖与避孕》2010,30(10):696-700,709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与不同性伴侣间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举抽样方法对上海市521名FSWs进行了匿名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FSWs最近1个月与固定性伴侣、常客和一次客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4.0%、54.3%和72.6%;与上述对象最后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3.3%、73.9%和87.3%。FSWs与固定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从未想过要用"(28.3%)和"已上环"(28.3%);与常客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对方反对"(26.4%)和"没有安全套"(21.6%);与一次客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对方反对"(62.3%)。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来自农村、使用新型毒品、使用了除安全套以外的其他避孕措施、从事性工作年限较长、性伴数较多的FSWs与客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小;桑拿场所的FSWs与客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类型的对象;来自于农村、使用了除安全套以外其他避孕措施的对象与固定性伴侣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也较小。结论:女性性工作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特别是与固定性伴侣。应在娱乐场所及FSWs中大力倡导100%安全套使用;提高男性顾客对STDs/AIDS的危害及安全套能有效预防STDs/AIDS的认识,使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得以根本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使用Norplant后阴道异常出血的可接受性和对维生素E(VitE)、低剂量阿斯匹林单独/合并治疗效果的调查。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对受试者按WHO/HRP提供的随机分配表,将对象分配到阿司匹林、VitE、VitE+阿司匹林、安慰剂4组。结果:各组受试者选择皮下埋植避孕的理由无差异。长期阴道出血对宗教信仰、探亲访友、家务及衣着无影响.17.7%对象感到疲劳,25.4%对象阴道出血期间感腰痛,因长期阴道出血,大多数丈夫及妻子均认为阴道出血时应避免性生活。大多受试者认为治疗有效。各治疗组组间及与安慰剂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orplant皮下埋植剂引起妇女长期阴道出血,对其日常生活、工作未引起明显影响,但对性生活有一定影响.vitE、阿斯匹林治疗未显示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避孕方法的评价,一般采用生命表法,生命表法反映的是避孕方法的有效性方面。本文提出,评价应包含有效性及其它众多因素,例如:安全性、可逆性、副反应、简便、经济等,要全面地进行考虑。基于这种思想,本文收集了湖南省100O例Norplant皮下埋植剂一年随访的资料,运用模糊数学,以上述因素及民意测验为因素集合;可接受性程度集合分为易于接受、较易接受、一般、难于接受四个水平。分析结果表明,Norplant皮下埋植剂是一种易于接受的避孕方法。本方法还可用作两种不同避孕方法的比较及同一种避孕方法于不同阶段、不同地点使用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Study ObjectiveTo describe a model of how interaction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bearing motivations affect the use of condoms for contraceptive purposes and test hypotheses based on that model.Design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study that sampled randomly selected census block groups.SettingRespondents were household residents of Baltimore City, Maryland, between 2004 and 2007.ParticipantsEnglish-speaking, sexually active African-American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15 and 24 who had completed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 of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bearing motivations.Main Outcome MeasuresRegularity of condom use during the past 90 days and contraceptive method at last sex.Results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with the total sample confirm that antinatal childbearing motivations predicted more regular condom use and that ambivalent, pronatal, and indifferent childbearing motivations acting together each predicted less regular condom use. The results with a subgroup using condom and not hormonal contraception confirmed that ambivalent childbearing motivation alone predicted less regular condom use.Conclusions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how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bearing motivations interact to create a dynamic effect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that transcends the effect of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motivation acting al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se motivational interaction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contraceptive decision-making, for augmen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aretakers and providers, and for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icies that focus on the prevention of unplanned pregnancy among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