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源》2013,(4):24-25
国家发改委3月26日公布新版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这意味着,新机制的出台可能让下次成品油调价提早到来。  相似文献   

2.
张剑 《中外能源》2012,17(10):13-17
针对各界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透明、调价滞后、油价涨多跌少等合理性问题质疑声不断,对新机制的透明度、规则设置合理性和国内外油价波动契合度三项表观合理性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价触发机制透明度较高,不透明主要体现在调价幅度的计算上,这很可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新机制仍然存在滞后性,滞后于国际油价的时间在20~40天,这种滞后与石油从采购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各环节所耗费的总时长相比并不严重,总体影响不大。就滞后性问题而言,新机制存在改革的必要性和完善的空间。新机制采取间接接轨的方式与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接轨,三种原油权重相等,这种接轨方式、原油油种选择及权重分配比例是比较合理的。国内外油价涨跌幅度契合度不高,从2009~2011年的平均水平看,国内油价的调整幅度明显小于国际油价的调整幅度,没有充分反映出国际油价的波动。国内油价涨幅占国际油价涨幅的51%,而跌幅却占到66%。与国际油价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存在"涨多跌少"或"跟涨不跟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涨少跌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代齐 《中外能源》2008,13(6):106-106
11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并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涉及国计民生的这一重大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以来情况评价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满平 《中国能源》2010,32(3):30-32,40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国家自颁布实行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对国内油价进行的调整情况,认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存在调整时间滞后于国际市场、容易诱发投机、供需因素考虑不周等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稳定成品油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评论》2014,(1):12-13
2013年3月27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就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内成品油经历“8涨7跌”,共计15次调整。为2011年的5倍。  相似文献   

6.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中外能源》2010,15(6):23-27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向着市场化的道路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于完善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合理调节社会供求、维护国内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此次改革仅是我国成品油价格渐进式改革中的一步,还存在诸如浮动规则尚未完全明确、价格管制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不够健全、生产企业利润调控机制急需改进、成品油税费改革未能与资源环保类税种衔接、消费税征管环节需要调整、成品油批发市场尚未开放、国内石油市场高度垄断格局仍未改变等问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在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改革的关键是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企业与企业(垄断与竞争)、企业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推动政府职能由直接制定价格向间接调控转变;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成品油定价与国际接轨的基石,要打破原有的垄断局面,切实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同时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7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内容和推出时间问题对媒体表示,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进一步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  相似文献   

8.
舟丹 《中外能源》2012,(9):88-88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于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相似文献   

9.
侯凯锋 《中外能源》2013,18(4):63-67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2年11月6日颁布的《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是2008年我国燃油税费改革政策的延伸和补充,首次将短加工流程型和芳烃型炼化企业的中间产品纳入到新增消费税应税产品,对这两类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十分显著。通过对不同类型炼化企业产品结构的分析计算,论证了新消费税政策对炼化企业的影响:将使短加工流程企业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利润空间萎缩,也可能造成相关产品出厂价格的大幅提高,增加后续加工企业的成本或消费者的负担;会降低混合芳烃的使用价值,更易引起下游芳烃产业的原料短缺或价格上涨。建议炼化企业应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应提高中间原料的加工深度,减少中间半成品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在设法提高资源加工深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原料性质选择最适宜的重油加工方案,以最大化轻质油品收率为目标。此外,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消费税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间的资源互供和集中加工,节约成本,进一步发挥消费税政策对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碳定价机制对我国产业结构、出口结构、行业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结构性影响。本文分析了碳定价机制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理论机制,并研究了不同碳价对产业的影响情况。研究认为,碳定价机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投资带动、技术引领、成本影响等方面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调整,并可能影响出口结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供应链绿色发展,优化出口结构、推广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