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5种神经修复术治疗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治疗外伤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38例 ,病程从损伤即刻至 2年不等。资料完整者 35例 ,其中行神经减压术 8例、颈襻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 16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 6例、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 3例、颈襻神经植入术 2例。手术前后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病程 4个月内神经减压 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 ,4个月以内 1例、以上2例及颈襻主支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但上述 3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 ,满意地恢复声带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对称性及正常黏膜波 ,声门闭合良好 ,嗓音恢复正常。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及颈襻神经植入术均能改善声嘶 ,但无恢复正常病例。结论 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 ;②颈襻主支吻合术、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 ;③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2.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术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5种神经修复术治疗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1993年1月-2001年4月治疗外伤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38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2年不等。资料完整者35例,其中行神经减压术8例、颈襻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16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6例、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3例、颈襻神经植入术2例。手术前后喉镜、噪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病程4个月内神经减压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4个月以内1例、以上2例及颈襻主支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但上述3例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满意地恢复声带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对称性及正常黏膜波,声门闭合良好,嗓音恢复正常。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及颈襻神经植入术均能改善声嘶,但无效复正常病例。结论 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②颈襻主支吻合术、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③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及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神经肌蒂植入术11例。手术前后以喉镜、嗓音评估及声学分析、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①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19例、3月以上1例经喉返神经减压术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3个月以内3例、3个月以上4例患者经喉返神经减压及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后均未恢复声带运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组78例发声时声带突有明显内收运动,24例无明显内收运动;但上述3种术式除喉返神经端端吻合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例外,其余患者发声时声带均处于正中位,声门闭合良好,后联合裂隙不明显,97%(134/138)嗓音恢复正常。②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神经减压4例7侧,有4例5侧恢复运动,均拔除气管套管;行膈神经移植术的11例中,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6例6侧,幅度达2~8mm;轻度外展2例2侧,幅度1~2mm,但声门裂隙达6~12mm,此8例均顺利拔管,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2例2侧膈神经移植术后声带仍固定,1例1侧吸气性声带内收,未能拔管。一侧膈神经移植而另一侧肌蒂埋植的4例中,肌蒂埋植侧仅1例声带轻微外展。总拔管率80%(12/15)。膈神经移植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明显好转。③各种神经修复术的神经再支配得到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证实,随访一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①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膈神经移植术能很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②喉神经修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单侧喉麻痹模型,实验组作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RLN)内收肌支吻合术,对照组不作神经修复术。6个月后行喉镜、肌电图、组织化学检查及肌收缩力测定,证实实验组动物声带内收肌获得有效的再神经支配,声带内收为颈袢主支支配的结果。对照组无再神经支配征象。提示颈袢主支与RLN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喉麻痹是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规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及中早期神经减压的疗效。方法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87例,其中行喉返神经探查65例,非手术治疗22例。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部位、类型、程度及神经肌肉形态;对缝扎、粘连伤行神经减压治疗14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探查发现喉返神经被缝线结扎、瘢痕粘连压迫、断离分别占43%(28/65)、9%(6/65)、48%(31/65)。损伤部位以近环甲关节处多见,占75%(49/65);甲状腺中下部占25%(16/65)。病程半年以内喉内肌及损伤处远端神经干萎缩并不严重,病程越长萎缩变性越明显。神经切断伤上述改变较缝扎伤及压迫伤更为明显;但病程18个月喉内肌仍可见肌纤维组织结构。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10例中9例声带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内收及外展功能;病程3个月以内1例、3—5个月4例神经减压术后声带未恢复运动,但均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嗓音未恢复正常,声带亦未恢复运动。结论通过喉返神经探查初步揭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中早期喉返神经减压术能恢复声带生理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规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及中早期神经减压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87例,其中行喉返神经探查65例,非手术治疗22例。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部位、类型、程度及神经肌肉形态;对缝扎、粘连伤行神经减压治疗14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探查发现喉返神经被缝线结扎、瘢痕粘连压迫、断离分别占43%(28/65)、9%(6/65)、48%(31/65)。损伤部位以近环甲关节处多见,占75%(49/65);甲状腺中下部占25%(16/65)。病程半年以内者喉内肌及损伤处远端神经干萎缩并不严重,病程越长萎缩变性越明显。神经切断伤上述改变较缝扎伤及压迫伤更为明显;但病程18个月喉内肌仍可见肌纤维组织结构。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10例中9例声带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内收及外展功能;病程3个月以内1例、3-5个月4例神经减压术后声带未恢复运动,但均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嗓音未恢复正常,声带亦未恢复运动。结论 通过喉返神经探查初步揭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中早期喉返神经减压术能恢复声带生理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杓状软骨内移联合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杓状软骨内移联合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病程3~22年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2例,行患侧杓状软骨内移的同时,作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嗓音声学参数分析和喉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杓状软骨内移术后即刻声嘶均明显好转,但无恢复正常者,声学四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标化噪音能量和最长发声时间分析均明显好转,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喉镜检查见杓状软骨明显内移,声门后裂隙消失9例,缩小3例.术后12个月时声音恢复正常、明显好转、好转、无改善分别为9、3、0、0例;声学四参数较术后即刻又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术侧声带虽未恢复运动,但肌张力和肌体积与健侧基本对称.肌电图检查显示术后12个月声带肌恢复与健侧同步的密集型自发电位.结论 杓状软骨内移联合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治疗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能恢复患者的正常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神经端侧吻合术治疗声带麻痹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 0只SD大鼠被分为 3组 ,实验组为神经端侧吻合组 ,切断右侧喉返神经 ,将其远断端与右侧膈神经行神经端侧吻合 ,然后切断喉返神经内收支 ,将颈袢的胸骨舌骨肌支与内收支行神经端端吻合 ;对照组为神经端端吻合组 ,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后将其远断端与右侧切断的膈神经近断端行神经端端吻合 ,其他同实验组 ;以上两组均将右侧的喉上神经切断 ,并结扎断端 ,排除环甲肌对声带活动的影响。正常组仅暴露上述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 1、3个月利用纤维喉镜及神经肌电图观察声带活动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 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术后 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术手术效果与神经端端吻合术相似 ,并且避免了膈神经的损伤 ,保护了膈肌功能 ,为喉返神经修复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①单侧声带麻痹21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侧肌移植术)15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自体软骨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6例;②双侧声带麻痹16例, 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后肌移植术)6例, 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外移术、内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10例。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①单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组15例, 术后术侧声带活动不同程度改善, 发音时声带突明显内收, 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均恢复对称性, 声门闭合良好,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51±1.05)s和(12.10±1.41)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声带均不同程度内移, 声嘶症状改善, 但声带均无运动, 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47±0.45)s和(11.83±1.47)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修复组和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最大声时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双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术6例中, 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及声带外展部分恢复4例;非神经修复术10例术后呼吸困难改善;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66.7%, 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100%;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术后拔管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相当, 前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对于双侧声带麻痹, 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更佳, 但喉返神经修复术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选择喉返神经修复术或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声带麻痹, 需要医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需求, 作出慎重的决定, 以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建立单侧喉麻痹动物模型,实验组喉麻痹后不同时间作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的延期吻合术。术后6个月,发现喉麻痹6、8、10个月作神经吻合术的动物声带能恢复不同程度的内收功能,肌张力为健侧的60%以上,内收肌运动终板分布、形态基本正常。喉麻痹12、18个月作神经吻合术的动物声带固定,肌张力为健侧的23~54%,内收肌运动终板分布弥散,但仍很丰富,肌纤维结构良好。行神经吻合的动物均恢复一定程度的诱发肌电图去极化幅度。结果表明,延期神经吻合术能使内收肌获得再神经支配,并恢复部分喉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颈袢主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噪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至正中位;喉肌电图显示,发音及喉括约活动时术侧喉内收肌恢复与健侧基本同步的密集型强放电,证明术侧喉内收肌获得颈袢主支有效的神经再支配。提示该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延期神经吻合术重建声带内收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单侧喉麻痹动物模型,实验组喉麻痹后不同时间作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的延期吻合术,术后6个月,发现喉麻痹6、8、10个月作神经吻合术的动物声带能恢复不同程度的内收功能,肌张力为健侧的60%以上,内收肌运动终板分布,形态长期基本正常,喉麻痹12、18个月作神经吻合术的动物志带固定,肌张力为健侧的23-54%,内收肌运动终板分布弥散,但仍很丰富,肌纤维结构良好,行神经吻合的动物均恢复一定程度的诱  相似文献   

13.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膈神经手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8月-2001年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6例。病程1周-18个月,一侧作膈神经手术,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珲运动、振动情况,噪音声学参数分析,喉肌电力产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2-3周检查发现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2-3mm,但声带固定不动,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外展幅度可达3-5mm,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幅度均在1mm以内。此5例均顺利拔管,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4个月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100-200ms。声音估价显示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膈神经替代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和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 (膈神经手术 )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 1999年 8月~2 0 0 1年 7月治疗外伤性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6例。病程 1周~ 18个月 ,一侧作膈神经手术 ,而另一侧作颈袢肌蒂环杓后肌植入术。手术前后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观察声门大小、声带运动、振动情况 ,嗓音声学参数分析 ,喉肌电图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 2~ 3周检查发现 4例声门较术前增大 2~ 3mm ,但声带固定不动 ,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 6个月 5例膈神经修复侧均恢复了较大幅度的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外展幅度可达 3~ 5mm ,而肌蒂植入侧仅轻微外展或固定不动 ,幅度均在 1mm以内。此 5例均顺利拔管 ,并能承受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 ,1例仍在随访中。术后 4个月 6例肌电图检查显示膈神经修复侧自发、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肌蒂植入侧 ,自发电活动与肋间肌基本同步 ,而较肌蒂植入侧延迟 10 0~ 2 0 0ms。声音估价显示 3例声嘶术后较术前好转 ,2例无变化。术后半年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膈神经喉返神经吻合内收肌支环杓后肌植入术安全可行 ,较颈袢肌蒂植入术更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袢主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嗓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至正中位;喉肌电图显示,发育及喉括约活动时术侧喉内收肌恢复与健侧基本同步的密集型强放电,证明术侧喉内收肌获得颈袢主支有效的神经再支配。提示该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对2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减压术(8例)、膈神经移植术(11例11侧)、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及嗓音声学分析、喉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随访1年以上。结果①神经减压术8例13侧有6例10侧声带恢复生理性内收及外展运动,外展幅度2~8mm,声门裂隙6~12mm,顺利拔管;2例双侧声带仍固定无法拔管。②膈神经移植11例11侧中8侧术后恢复声带外展功能,幅度达2~8mm,声门裂隙6~12mm,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此8例均顺利拔管;2侧声带仍固定、1侧吸气时声带反而内收,此3例均未能拔管。③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9侧仅1侧吸气时声带轻度外展,声门开大为4mm,发声时声带内移,拔管后不能行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④除6例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恢复正常外,其余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⑤术后12个月膈神经移植、神经减压术侧自发电位波形、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神经肌蒂移植术侧,而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减压术、膈神经移植术较神经肌蒂移植术能更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神经减压术还能恢复正常发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颈段定位及临床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颈段的位置及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术修复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SD大鼠 2 0只 ,采用剥离法 ( 10只 )及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 10只 )确定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中的位置 ;将 60只SD大鼠分为 3组 :实验组 :切断右侧喉返神经 ,将其远断段与迷走神经颈段喉返束端侧吻合 ;对照组 :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后立即行神经端端吻合。正常组不做处理。术后 1、3个月利用纤维喉镜及神经肌电图观察声带活动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喉返束位于迷走神经前内侧 ,单独成束 ,直径为总干的 1/ 4。术后 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纤维喉镜及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术后 3个月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中的准确定位 ,为手术操作提供了重要的解剖标志 ;神经端侧吻合术效果与神经端端吻合术相似 ,为喉返神经修复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行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患者的资料,均在内镜直视下寻找喉返神经并进一步显露直至人喉处,行甲状腺次全切或腺叶全切除。结果:2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均成功显露颈段喉返神经并保护之。术中、术后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185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5例。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3个月内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喉返神经的处理方法。方法根据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情况分为包绕、黏连、压迫3组,术中根据喉返神经与肿瘤的关系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保留喉返神经。包绕组无论声带活动情况如何,喉返神经均予切除。黏连组如伴完全声带麻痹,切除喉返神经;否则喉返神经予以保留。压迫组喉返神经均予保留。观察所有患者声带术后活动情况、评估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甲状腺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术19例,随访1年术后均未复发。包绕组患者均行喉返神经切除,术后声带完全麻痹;粘连组中,3例声带完全麻痹者切除喉返神经、术后声带完全麻痹,9例术前不完全声带麻痹均予以保留喉返神经,2例术后出现声带完全麻痹,3例声带不完全麻痹,4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压迫组无声带完全麻痹,完整保留喉返神经,术后声带运动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处理,应结合术前声带运动情况及术中喉返神经与肿瘤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