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体会。认为纵隔单发、无严重粘连的神经源性肿瘤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手术创伤小,术后呼吸、咳嗽、排痰好。术后购管拔除时间早,生活质量高,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此项技术应进一步熟练,扩大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临床诊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1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4例,女性41例,年龄17~75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4.5 cm。前纵隔肿瘤78例,中纵隔肿瘤3例,后纵隔肿瘤34例。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15例患者中,有111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4例仅行活检手术。102例患者行VATS切除,91例采用3个套管口,11例采用2个套管口,9例术中延长切口8~10 cm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24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50~1200 ml,平均100 ml。术后留置胸管引流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7~16 d,平均8 d。所有患者手术及恢复顺利,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微创、有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发展迅速,反映出现代胸外科向微创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文对目前VATS在胸部肿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04月至2017年07月纵隔肿瘤患者91例,分为胸腔镜手术治疗组(VATS)42例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TH)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切除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72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11.1±5.6)cm、出血量(697.9±203.7)ml、手术时间(267.5±41.4)min、住院时间(10.7±3.5)d、引流管放置时间(3.8±1.9)d和切口疼痛评分(7.5±2.4)分,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7.1±2.3)cm、出血量(368.6±183.5)ml、手术时间(179.6±33.1)min、住院时间(7.01±2.6)d、引流管放置时间(2.6±1.5)d和切口疼痛评分(4.1±1.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镜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疼痛感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对48例前上纵隔肿瘤行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术,其中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69±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mL,平均术后住院(8±1·5)d。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和20例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胸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传统开胸组短(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开胸组少(P〈0.01),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胸组,住院费用略高于传统开胸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无局部复发。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及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是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是最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几乎所有领域。VATS治疗气胸、良性肺及食管疾病已经为大家认可,治疗肺癌和食管癌还存在不少争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胸腔镜手术在胸部外科肿瘤领域应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质疑、观望到部分肯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其刀口液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胸腔镜组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应激反应轻的优点,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总结了1978年1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巨大纵肿瘤的临床经验。肿瘤平均径线14.6cm×11.2cm×8.9cm。病理分类:畸胎瘤58例,占41.4%;胸腺瘤32例,占22.9%;神经源性肿瘤16例,占11.4%。术前B超检查符合率为96.4,CT检查符合率为89.5%,而经胸针吸活检符合率仅1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患者100 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腔镜下操作纵隔肿瘤切除术。记录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术后随访0.5~3.0年,统计其复发率及远期疗效。结果: 100例纵隔肿瘤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成功率 100%。手术时间 (75.6±5.2)min;术中出血量 (60.10±7.8)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天;术后住院时问3~7天。9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症状无改善,2例合并单纯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无改善。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及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采用电视胸腔镜行胸内病灶切除术12例.用微孔手术在胸内行肺楔形切除、肿块剜出及胸壁肿块切除等。其中肿瘤7例,肺类性假瘤3例。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全组取得满意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是最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几乎所有领域.VATS治疗气胸、良性肺及食管疾病已经为大家认可,治疗肺癌和食管癌还存在不少争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胸腔镜手术在胸部外科肿瘤领域应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质疑、观望到部分肯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后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41例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外科治疗马炎炎廉建红张敏胡成广纵隔畸胎类肿瘤是纵隔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我院自1964年11月至1994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类肿瘤共41例,占同期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24%(41/169),为纵隔肿瘤的首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胸外科近七年来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45例,占同期胸外科手术的2.9%。其中良性肿瘤(36例)80%;恶性肿瘤(9例)20%。全组病例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者占75%。本组资料提示纵隔肿瘤的恶性率较文献报告有所增加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对临床上一些无法确诊的病例应积极手术,争取根治性切除。即使进行姑息性切除亦可提供组织学诊断,给其它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强  蒋耀光  王如文 《肿瘤》2004,24(4):402-403,406
目的回顾总结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2002年收治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中全部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5例,其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1例,部分心包切除5例,上腔静脉成形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X线、CT及B超是巨大纵隔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麻醉时体位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操作技术注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切除率,应注意创面渗血及复张性肺水肿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性分析214例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或传统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胸腺肿瘤108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生殖细胞肿瘤26例,纵隔囊肿20例,间叶源性肿瘤15例,胸内异位组织肿瘤11例,淋巴瘤2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2例,膈肌恶性纤维性肿瘤1例。结果经胸腔镜术式组(n=84)与传统术式组(n=130)的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胸腔引流量[(677.68±102.26)mL vs (723.69±124.48)mL,P=0.005]和肿瘤最大径[(5.35±1.75)cm vs (8.61±3.91)cm,P=0.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经胸腔镜切除是重要可行的手术方式,对于体积较大或外侵状态复杂者传统开式手术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20.
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 18例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 5例 ,15例随防 1~ 9年 ,肿瘤复发 1例 ,广泛转移 1例。结论 胸部X线 ,B超及CT检查应作为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常规检查手段 ;麻醉时体位及手术方式合理选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并注意防治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