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直接还原铁生产现状,同时对几种最成熟的直接还原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国内现状对直接还原工艺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钢铁企业的结构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对中国钢铁企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 阐述了钢铁制造流程的解析与集成以及技术进步的方向,探讨了不同类型钢材的生产工艺,分析和展望了未来钢厂结构的发展模式以及投资决策问题。指出钢铁工业的时代命题是: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21世纪钢铁生产流程的功能将朝着冶金功能--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率地生产新一代钢铁产品,并降低单位产品的投资额; 能源转换功能--形成工业生态链甚至转换出新能源;社会废弃物处理功能--实现环境友好。钢厂将逐渐向都市周边型钢厂或生态工业钢厂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冷技术》2017,(2):32-34
缩短冶炼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高附加值钢产品是现代电炉炼钢的发展方向。介绍现代大型电炉炼钢车间生产中氧、氮、氩气的作用和用量,阐述现代大型电炉炼钢车间氧、氮、氩气体的生产和输送方案。  相似文献   

4.
潘晓  陈文海  刘锐 《硅谷》2013,(13):136-136,133
针对钢渣磁选铁精粉的低端利用现状,将钢渣铁精粉与铁矿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压块,在隧道窑内还原焙烧成钢渣制直接还原铁。为验证钢渣制直接还原铁能否在转炉炼钢中正常使用,我们在45T转炉进行了连续的试用试验,每炉的钢渣制直接还原铁加入量为0.5T,代替了一半的优质废钢。试验过程中炉况运行正常,钢水成分稳定,出钢量略有提高,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制直接还原铁完全可以用于炼钢生产。  相似文献   

5.
钢包是炼钢过程中盛装钢水的容器,更是精炼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以往要在电炉冶炼中才能生产的优质钢种都纷纷在转炉冶炼中成功开发出来,钢包承担炉外精炼的任务越来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殷妮娜 《硅谷》2012,(16):153+178-153,178
我国钢铁工业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发展,逐步进行改革,引进许多自动化系统,不仅提高作业率,开发钢材新品种,同时还减少生产故障率。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钢铁行业提出新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更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因此实现钢铁自动化生产和控制更是迫在眉睫。首先介绍了我国冶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自动化技术在冶金生产中的运用,最后阐述工业以太网在实现冶金自动化中不去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获奖情况: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成果研究背景双辊超薄带铸轧技术是21世纪冶金与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是一种超短流程热轧带钢生产技术。它缩短了传统钢铁产品生产流程,是实现钢铁生产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最具革命性的工艺,是钢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技术。超薄带生产线全景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投资少和建厂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炼钢方法之一。氧气转炉生产的特点是:吹炼时间短、冶金过程反应激烈复杂,终点碳和温度不易控制。终点各参数的命中率高低将直接影响产量、质量和消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在转炉上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炼钢。由于计算机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冶炼过程各种复杂的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并给出综合动作,获得成分和温度合格的钢水,因此,很快引起各国的注意,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日本等国已采用付枪技术,作为控制和检测手段、实现了转炉生产动态自动控制。这种方法正在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钢铁工业中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钢铁生产传统工艺流程和钢铁生产新工艺流程和新技术的环境负荷进行分析和评价。基于钢铁生产新工艺流程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熔融还原炼铁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环境负荷进行了评价,与传统高炉流程相比,熔融还原炼铁废气污染物和废水污染物减排效果十分明显;与传统热连轧工艺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吨材煤气消耗降低2/3,吨材烟粉尘排放降低约27%。此外,针对我国钢铁生产矿物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的现状,指出通过改进原料和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排放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较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的发生量和排放量。最后结合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例,提出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实施循环经济前后的环境负荷和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铁企业采用新工艺流程和新技术,尤其是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钢铁生产过程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0.
电炉热装铁水是冶炼纯净钢的最佳途径,莱钢特钢事业部50t电炉采用在加完废钢后,通过行车吊起铁水罐直接从炉顶热装铁水工艺。该工艺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断改善与优化,使50t电炉的生产周期、冶炼电耗、产品质量等各项经济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国内转炉炼钢的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在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长寿丁艺与长寿复吹技术、高效冶炼工艺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面概述了我国钛渣生产技术的研发历程、工艺技术和生产现状.重点介绍了用攀枝花钛精矿球团冶炼高钛渣、氧化-密闭电炉冶炼高钛渣、预还原-密闭电炉冶炼高钛渣和粉矿直接入电炉冶炼高钛渣的小试、中试和半工业性试验结果,以及用攀枝花钛矿和云南钛矿制备高钛渣的对比试验结果.文中最后指出,开发适合我国钛矿的高品位富钛料工艺技术,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钛资源,全面提升我国钛白行业和钛材产业整体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标准信息》2006,(9):61-65
“十五”是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速发展时期,是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钢产量已达到3.523亿吨,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为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实现我国钢铁工业跨越式发展,冶金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及相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突破,标准体系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技术更加先进,标准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管理与技术归口得到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日见成效,已经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冶金标准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冶金行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能源消耗大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张,冶金行业的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自身的重视,如何加强冶金行业节能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成为了行业的热点问题,冶金在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冶金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革新技术,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冶金节能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做出了贡献,随着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冶金从工艺发展为科学,本文针对冶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冶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青铜时代到如今钢铁冶炼的大规模生产时代,冶金机械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虽然新设备不断出现,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应用冶金设备,那么对冶金行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本文就对冶金设备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任黎明  任丽红 《中国计量》2004,(1):35-36,39
中原特殊钢厂作为一个具有钢铁深加工能力的军工企业.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条精密锻造生产线.该生产线集炼钢、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于一体,主要产品有各种优钢精锻件、系列石油钻具、人造石英晶体高压釜、轴类、冶金轧辊等,尤以生产大型、超长、复杂异形锻件为特长,服务于石油、冶金、机械、铁路等多个行业。近年来,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铁矿资源勘查开发与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伦炯  张宗然  周皎 《硅谷》2009,(12):100-101
钢铁的生产和消费足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和经济的发达程度。近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飚升,国内铁矿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下降,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基地,铁矿原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市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一方面可以扩大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铁矿资源供需矛盾,当然面临如何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问题。铁矿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但其开发冶炼生产的钢铁却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换句话说,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铁矿资源,应该比铁矿资源保护更有意义,同时也更有效地保障钢铁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莱钢转底炉布料机传动机构的缺点分析及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玉 《硅谷》2011,(2):191-191,126
钢铁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等工艺环节产生着大量含铁粉尘,严重污染着环境,也浪费着宝贵的钢铁资源。在进口铁矿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等残酷现实面前,急需充分回收、利用这些含铁废弃物。就目前国内外钢铁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的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进行简述,重点对摆头胶带机的摆动机构进行适应性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19.
真空冶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从事真空冶金技术人员对国内外真空冶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综述性详细回顾了真空冶金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对真空冶金进行了详细分类,对各类常用真空冶炼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介绍了国内外发展情况,指出了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冶金计量专业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探索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计量专业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计量管理者,立足自身、放眼外部,研究各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绩效,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历时7年推进冶金计量专业的管理对标,为冶金行业计量管理的指标统计、分析和比较建立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提供各企业交流信息,寻找行业管理标杆,发现改进机会,推动计量专业管理的进步,有效促进了计量工作融入钢铁主业,并为企业节能减排、优化生产工艺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