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我国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供暖期间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对该建筑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近十年来严寒地区普通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测试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到严寒地区冬季供暖期间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80%可接受度的温度范围等热环境指标。另一方面监测了冬季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各项能耗指标并进行了节能性对比分析。明确了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在热舒适与节能性上的差异;得到近零能耗建筑中人热感觉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冬季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从人体热适应的角度出发对近零能耗建筑热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以沈阳地区某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能耗研究分析。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与被动式建筑双重设计理念,综合应用了相变蓄能、排风热回收、地道风、Low-e玻璃、外墙保温等诸多建筑节能技术。运用DeST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对建筑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进行模拟,研究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与同类型常规建筑能耗进行对比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冬季采暖负荷比常规建筑节能73.7%,全年综合节能率达到55.2%,仅空调系统一项就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在分析零能耗建筑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分析总结了既有建筑的零能耗发展现状,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的应用实践中对建筑设计及各项节能技术的运用,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应更深层次思考并融入各项先进节能技术,使建筑不仅是耗能,更可以节能,创能。  相似文献   

4.
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是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外百叶遮阳是提高近零能耗建筑能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外百叶遮阳应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节能采光耦合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因此,该研究通过EnergyPlus能耗模拟与Daysim采光模拟,分析并量化了我国不同气候区百叶倾角下近零能耗建筑外百叶遮阳的节能采光耦合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气候区近零能耗建筑外百叶遮阳综合节能(电)潜力最大的百叶倾角推荐表,填补现有建筑节能标准的空白,并为外百叶遮阳在我国不同气候区近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瑞士"Delta ZERO"零能耗大楼为例,从绿色能源的获取、节能技术、降低能耗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零能耗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与绿色设计方法,并介绍了"Delta ZERO"建筑在以上几个方面所采用的独特的零能耗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彭莉  陈梦源  于震  高彩凤 《建筑科学》2021,37(6):171-179
随着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实施,我国近零能耗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窗作为近零能耗建筑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零能耗建筑外窗目前多采用外挂式安装,高安装成本、材料成本和安全性等问题凸显,本文针对外挂式安装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外窗嵌入式安装方式,并对其安装热桥、成本、安全性、节能性进行分析.嵌入式安装对近零能耗外窗安装技术的发展及近零能建筑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8.
超低能耗建筑以其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高质量等技术特点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建筑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收集整理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已建成及在建的64栋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对其能耗控制指标、所采用的主被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情以及增量成本变化趋势与分布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将示范项目相关技术参数与国家标准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比对,发现64栋示范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中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其中32个示范项目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零能耗建筑因其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技术策略不同。本工程以无锡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为例,介绍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探讨研究适宜于无锡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路径,为今后无锡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成功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低碳排放量、高舒适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新趋势。建筑的节能性、经济性会随着建筑材料、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建筑节能标准,以北京地区办公楼为例,对节能65%和近零能耗建筑应用DeST软件进行能耗模拟,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两种建筑的经济性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零能耗办公楼比节能65%办公楼总费用降低了15.74%,碳排放量降低了40.72%。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城市建筑的节能减排来积极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选择。校园建筑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重要建筑类型之一,因其人均能耗高成为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之一。该文以欧洲校园中的近零能耗建筑——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露西亚楼为研究对象,从气候适应性出发,就其主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实践和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已成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详细介绍了生产调度楼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难点及技术措施应用情况。模拟计算了该项目的全年运行能耗、节能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综合节能率为77.50%,建筑本体节能率为41.3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61.63%,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参与CABR近零能耗示范建筑的32家节能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指出:近零能耗建筑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最新趋势,中国建筑节能工作通过近30年的发展,需要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14.
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民用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建筑质量、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基于顶层设计、科研支撑、工程示范、标准建设、经济激励、培训宣传、创新机制等手段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的模式、效果及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态     
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参与CABR近零能耗示范建筑的32家节能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参与CABR近零能耗示范建筑的32家节能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指出,希望通过此次联盟成立,整合近零能耗建筑的产学研资源,提升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科技水平,加强企业间  相似文献   

17.
从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到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从探索到高追求,离不开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励.成套技术即将已建成的成功实例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从而便于从业者采纳借鉴.研究适合推广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成套技术方案,推广方案适合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易于推广.主要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个指标阶段,目前已有的城市开始执行75%的节能指标,各种节能技术支撑着建筑物逐步的降低能耗,近些年发展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引领着建筑节能,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效果,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被动式建筑技术是达到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中国冬冷夏热地区的传统村落自然资源低效利用,节能环保等不够充分,以及传统民居建筑修缮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传统村落绿色民居近零能耗技术体系构建的创新研究思路.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和自然智慧及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开发出具有适宜性的中国传统村落绿色民居近零能耗关键技...  相似文献   

20.
对近零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施工现状进行了国内外技术调研,针对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较厚保温材料对系统耐候、抗剪、防火等性能影响问题,重点以岩棉带、岩棉板、聚氨酯、石墨聚苯板、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真空绝热板材料及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热工性能要求下的保温材料及保温系统性能的实验检测研究,提出了今后对北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检测要求的建议,分析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推荐的应用类型。该研究为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